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小吃)
即將迎來五一假期,這個小長假你準備怎么度過?
不少人估計還是選擇出門旅游,據統計,北京、重慶、上海、成都、長沙、西安、廣州、武漢、南京、杭州這10個城市是五一假期旅游熱度最高的目的地,文化游、美食游等各種玩法,是大家開啟假期旅行的新方式。
五一出游,身為吃貨當然是把美食放在首要位置,梁實秋的《饞》中提到:“饞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現象,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喜歡吃是一件好事,我們到了地兒該吃什么呢?不要急,你的美食旅游指南來啦,十個旅游熱門城市,一城推薦一個“必吃小吃”。
到了北京怎么能不嘗嘗北京烤鴨,別的地方你還真吃不到這么好吃的烤鴨,北京烤鴨大體分為兩派: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它倆是一直在打擂臺。
掛爐烤鴨是常見的烤法,在鴨子身上開小洞取內臟,之后掛著烤,這樣烤出來的鴨子外焦里嫩,鴨身顏色棗紅,看起來就非常的誘人;而燜爐烤鴨是在密封的爐灶里把鴨子燜烤熟,全程不見明火,中間不開爐門不動鴨子,鴨皮的汁水會更加豐盈。
更具體的評判交由專業人士評審,咱們身為游客只需要關注這外皮油亮酥脆,內里肉質細嫩,又口味鮮美的烤鴨就夠了。薄餅攤開,醬料抹平,卷上鴨肉、蔥絲、黃瓜絲或者蘿卜絲,香噴噴的烤鴨卷就完工了,一口下去充盈的油脂爆開,黃瓜絲的清脆化解了鴨油的膩,甜面醬填補佐味空缺,嘴里塞滿了烤鴨卷,腦子還在想“吃完再卷一個”。
重慶作為旅游大大大——熱門,只屈居于北京之下。除了山城的自然風光之外,我猜測也有當地美食“拼殺”出來的榮譽。重慶的美食真是不可勝舉,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火鍋,但今天我們偏就不提,叛逆一把來看看這碗重慶的豌雜面。
重慶小面是算得上那句流行語“名聲在外,有好有壞。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傳播開來的不正宗小面讓重慶和食客都苦不堪言,好不容易來到了當地,這不得吃一碗正宗又美味的豌雜面。
待你向店主報了“三兩”面之后,只見她先取空碗調了底料,手腕一翻倒進煮熟的面條,又澆上豌雜。軟糯的豌雜裹上勁道的面條,筷子挑起送進口中,咀嚼之下肉香、面香、豆香混合。喜歡吃辣的再澆上油辣子,那滋味鮮香爽辣,令人回味無窮。
上海美食眾多,冠上地區名頭的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比如:上海生煎。上海的生煎當地人叫做生煎饅頭,其他人則直接叫“生煎包”。清晨來幾個生煎饅頭給嘴巴和腸胃醒個早,直接喚醒一天的活力。
生煎饅頭最主要的特點是半發酵面皮,做出來的生煎個頭飽滿,圓滾滾的十分可愛。如果正撞到生煎剛出鍋的時候,鍋蓋掀開,香氣撲鼻而來,那個剎那你的腦子和嘴巴想必會一起吶喊:“這必須得來上一口啊!”芝麻點綴表皮,蔥花裝點其上,油光誘人的生煎端到你面前,讓人忍不住食欲大動。上層的表皮筋道,下面的酥底香脆,里面的肉餡飽滿扎實,吃起來鮮香酥脆,越嚼越香。
四川景色宜人,美食也不遑多讓,火鍋、串串、兔頭、豆花都是能拿得出手的。四川人好像有種奇怪的能力,可以把不起眼的食材轉化成美食,同一種食材也能用不同吃法讓它華麗變身。
很多人對于四川美食的印象只有麻辣,其實是狹隘了,川對于甜的運用也出神入化,糍粑、冰粉、涼糕、三合泥、醪糟蛋……還有一道甜,不是小吃卻是面食——甜水面。
如果你聽了名字以為是加了甜水的面條,那它可能會把你辣得斯哈斯哈,這就是甜水面的魅力。雖有甜味,麻辣也不減,又甜又麻又辣,讓人一次體會到多重的味覺感受。面條略粗煮的筋道,加上調料和店家秘制紅油,入口層次豐富。醇厚的調料配上筋道的面,還有香脆的花生碎,攪拌開嘗一口,那真是“巴適得板!”
夏天一到,街邊夜市就是小龍蝦的地盤了,它們以命相搏斗下來的美食江湖地位,在各個地區都長年霸占榜首。來到了湖南,在長沙旅游怎么能不嘬一口長沙口味蝦!
小龍蝦各地都有,吃法也不同,口味蝦獨到之處就在于它的味道。傳統的口味蝦是香辣口的,融合著紫蘇的香氣,配菜一般是清脆的蓮藕或者萵苣,每嘬一只感受的都是濃郁的鮮美。鍋中帶湯,蝦肉入味,鮮香辣的小龍蝦吃完再用湯汁拌個面,這一頓才算圓滿。
除了香辣的,口味蝦又發展出:蒜蓉口味、十三香口味、咸蛋黃口味等等,幫不吃辣的人們解決了想吃口味蝦卻吃不得的難題。
“這爛慫大雁塔有啥看的,你看外地人來了多少看大雁塔呢?”如果西安只有“爛慫”大雁塔絕對不會榮登全國旅行榜單第六名,歷史悠久的古都名勝古跡數不勝舉,兵馬俑、明城墻、鐘鼓樓等等都是代表性景點,旅游光有景可不行,西安自然還有大量美食。
冠上西安前綴的代表性美食:羊肉泡饃。剛端上桌,碗里饃塊金黃,肉片上面撒著嫩綠蔥花和焦香的辣椒油,一眼看到食欲就起來了。舀一勺送入口中,泡饃恰到好處的軟糯與Q彈,湯汁味濃卻不油膩,油辣子都辣得很有禮貌,既亮了相又不失分寸。隨餐贈送的糖蒜就像吹過陣陣清新的風,進一步激發了味蕾。
聽說當地人吃的都是牛肉泡,看來光選牛肉還是羊肉就有的一爭。溫馨提醒前來吃泡饃的游客,如果是小食量的女生,兩個人點一份就夠了,一碗泡饃是扎扎實實的量,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我買咗燒鵝啊,你食唔食啊?”在老廣美食中,燒臘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燒臘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燒鵝。廣式燒鵝對廣東人的意義是不一般的,又因為燒鵝的地域性,也令無數外地人聞“鵝”而來。
沒有一只雞能走出廣東,沒有一只鵝能走出廣州。因為廣州市區的條件限制,現在很少能吃到現殺現烤的燒鵝,即便如此,燒鵝的地位也是無法撼動的。制作燒鵝要先把內臟掏凈,在鵝腹里均勻涂抹醬料,充氣后放進烤爐里慢烤,使每一側的皮肉都能均勻受熱。廣式燒鵝皮酥肉嫩,一口下去皮比肉香,油脂和脆皮在嘴里爆開,又鮮又香。
聽說越是地道的老店,鵝腿越是難求,不知在座的各位有誰運氣好能吃到這道美味。
燒麥身為中國土生土長的美食,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身影。在江浙一帶和更南方的地區叫它燒賣,而以北京為首的北方地區稱呼為燒麥。時至今日,燒麥的種類眾多,而武漢的重油燒麥從中“廝殺”而出,成名已久。
重油燒麥是傳統的武漢風味,燒麥里有肉丁、香菇丁,皮薄而且有韌性,豬肉將糯米浸透,肉餡的油脂融化到糯米中。武漢的燒麥與其它燒麥不同的點在里面會有胡椒,這也是重油燒麥的特點,一口咬下去胡椒味充斥口腔,與糯米、肉丁、香菇丁集合,吃起來油潤鮮美,外筋里糯。
燒麥一定記得要趁熱吃,稍微放會變涼的話,外皮會有點發干,美味就會減分。
如果我推薦的南京美食是個燒餅,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詫異。這外表金黃,散發著麥香的燒餅,從西域一路走到我們的日常餐桌,它走南闖北,全國各地都有分身。縉云燒餅、吊爐燒餅、黃山燒餅……山南海北都有燒餅的身影,為什么偏偏推薦的南京美食是個燒餅呢?因為它真的太香了!
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南京對于鴨子喜愛到連鴨油都不放過。鴨油中添入鹽和蔥,包進面團里當酥心,一頓搓圓捏扁的操作,撒上芝麻送入烤爐,等到麥香氣從烤爐縫隙滲出,那一絲一縷的香勾出你肚子里的饞,這燒餅就可以出爐了。
鴨油酥燒餅的內餡兒種類越來越豐富,當我們逛完金陵,不妨買一盒當作伴手禮帶回去,在家吃的滿手酥香時,也能回味起秦淮八絕的美味。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近幾年被詬病為“美食荒漠”的杭州,旅游卻熱度不減,闖進榜單前十名。要說杭州真的沒有美食嗎?其實不然。杭幫菜以清淡為特色,而且菜品對于食材本身和廚師手藝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沒有上品的食材,也沒有精良的手藝,做出來的杭幫菜肯定不會好吃。
蝦爆鱔面是杭州的代表面食,也是受當地人和游客喜愛的美食。蝦爆鱔的特點就是用鱔魚拌面,湯頭則是用豬骨頭、姜蒜等食材熬制,汁濃面鮮。蝦仁口感鮮嫩Q彈,鱔肉色香味美,鱔魚作為澆頭被加入到面中,更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這幾座旅游熱門城市想必五一假期定是人山人海,大家前往時還得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到時打擾自己旅游心情。如果想去人少一些的城市,可以搜索一些小眾旅游城市,咱們國家地大物博,不論在哪里都不缺美食。熱鬧有熱鬧好處,安靜有安靜優點,大家全憑喜好游玩吧。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