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麟的學前教育思想;張宗麟的學前教育思想課件
幼教界這個江湖有“南陳北張”之說,南指的是南京的陳鶴琴,北指的是北京的張雪門,他們倆是中國近代幼教的標志性人物,他們在幼教思想和理念方面是非常系統、科學的,也相繼開辦了幼兒園、學校來踐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對中國的教育影響深遠,但中國近代第一位男幼師,并不是他們,
中國近代第一位男幼師其實是張宗麟先生。
中國近代第一位男幼師
張宗麟,乳名德保,以學名行,紹興袍谷人,生于江蘇宿遷縣(現稱宿遷市),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教育系。1925年,畢業于東南大學教育系。畢業后追隨陳鶴琴先生研究幼兒教育,協助陳鶴琴創辦我國第一所幼稚教育實驗中心——鼓樓幼稚園,成為中國第一位男性幼兒教師。
后又奔走于寧、滬、杭各地作社會調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加入中國,后續在教育和救國這兩件大事中不斷奔走,在延安大學等多個學校任教師、教務處長、教授、主任、院長、校長等職務,當時因大肆屠殺員,被通緝,先后先后避禍于廈門、桂林、重慶、湖北等地。
1936年2月,回上海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協助陶行知辦生活教育社、國難教育社,任光華大學教授、上海《周報》社社長、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訓練委員會主辦,并參加救國會的核心組織。1937年,以國難教育社代表身份積極參加宋慶齡等人發起的營救愛國“七君子”活動,為國難教育社主編抗戰課本。上海淪陷后,組織復社,編輯出版《西行漫記》、《魯迅全集》、《列寧全集》等,被日偽與藍衣社列為暗殺對象。
1942年,撤離到新四軍淮南根據地,任江淮大學秘書長。1943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學教育系副主任,被評為陜甘寧邊區模范文教工作者。1946年5月,經徐特立、謝覺哉介紹重新入黨。1947年后任北方大學文教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教研室主任、北平軍管會教育接管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高等教育部計劃財務司副司長、司長。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8年被。
他這一生圍繞幼兒教育有多部著作,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論》、《給小朋友的信》、《鄉村教育經驗談》、《幼稚教育論文集》(與陶行知、陳鶴琴合著)、《鄉村小學教材研究》、《幼稚園的演變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