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特色美食、黔江特色美食推薦
“我喜歡這個雞雜,看起就好吃!”“我更愛這個扣肉,大塊吃肉,想起都安逸。”
6月6日,阿蓬江畔,濯水古鎮,一場廚藝大賽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點評。“感知重慶·渝味傳五洲”活動正在這里舉行,本次活動來到“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黔江,帶著中外網友“打卡”黔江十大美食。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政府外辦指導,重慶國際傳播中心、黔江區委宣傳部、黔江區商務委、黔江區文化旅游委、峽谷城文旅集團、濯水鎮人民政府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承辦。
一口雞雜麻辣鮮香
說起黔江美食,怎能少得了一道美味正宗的雞雜?來到黔江,必嘗的菜品肯定是黔江雞雜。
“這道雞雜以雞腸、雞肝、雞心、雞珍等雞內臟為原料,將食材切成薄片,輔以土豆塊、尖頭泡椒、泡蘿卜、鮮蔥等烹制而成。”“雞雜煮熟后,用文火邊煮邊吃,中途還可以添加白菜、豆芽、冬瓜、青菜等素菜。”
灶臺前,大廚一邊講解做法,一邊翻炒鍋中美食。隨著他的操作,一陣麻辣香氣飄散開來,刺激著圍觀群眾的味蕾,也勾動了他們心中的饞蟲。
“雞雜太香了,聞著就想來兩口,今天晚上一定要整一頓雞雜。”從主城來到濯水古鎮游玩的羅先生說,自己老遠就聞到了雞雜的香味,一路尋來,成功被這道黔江美食“圈粉”。
在黔江,雞雜久負盛名,如今,重慶主城隨處可見“黔江雞雜店”,黔江人也將這道美食帶到了全國各地,它已成為黔江享譽重慶乃至全國的一張“美食名片”,嘗一鍋雞雜,必然聯想到黔江。
十道美食香飄古鎮
在此次活動中,神豆腐、土家臘肉、綠豆粉、土家酸渣肉、馬打滾、渣海椒等十道黔江美食也一一亮相。
“樹葉還可以制作成豆腐?漲知識了。”“這種豆腐吃起來是什么味道,好想試一下。”引得眾多網友好奇的這道美食是“神豆腐”,制作它的原料是一種灌木,屬馬鞭草科植物,俗稱“斑鳩柞”,雜生于溝邊地旁的灌木荊棘叢中。
摘下葉片洗凈,放在盆中,用手揉成糊漿,倒入鋪上幾層干凈棕片的筲箕之中過濾,點入澄清了的適量草木灰水攪勻,片刻,一盆綠色的可食用的“豆腐”就完成了。配上一碗拌有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這樣一塊神奇的“豆腐”吃起來清香可口。
作為一道經典的土家族美食,土家酸渣肉在現場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將五花肉配上青椒面、黃豆面、玉米面、雞蛋、鹽等調料一起拌勻,放入壇中發酵,時間越久,酸味越濃。食用時,將酸渣肉和翻炒過的土豆塊一起燜制30分鐘即可完成。肉香、酸香、土豆香,這道獨特的美食吸引了許多游客品嘗。
“相比其他美食,我更喜歡渣海椒,這簡直是下飯‘神器’。”游客唐先生說。活動現場,大廚也分享了渣海椒的做法,將紅海椒洗凈晾干,剁碎后拌入鹽、姜、蒜等佐料,憑自己的口味喜好可放入海椒量約二分之一的玉米粉或糯米面,拌勻后裝入壇中,密封發酵。
外國學徒收獲滿滿
除了大廚展示廚藝,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十位來自泰國的留學生,他們在現場學習美食、制作美食、品嘗美食。
“我喜歡古鎮的美景,也喜歡黔江的美食。”留學生潘英聰說,自己剛來到重慶兩個月,但此前已經學習了兩年中文。現場,他學習的美食是土家臘肉,在了解了臘肉的制作方法后,他又來到制作黔江雞雜的灶臺前,和另一位留學生黃嘉誠一起學習雞雜的做法。
“我很好奇這個豆腐為什么是綠色的,在知道它的做法后感覺太神奇了。”灶臺前,學習“神豆腐”制作的留學生黃偉澤在廚師的指導下,展示著自己的刀功,熟練地將豆腐切塊。
在學習了十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后,留學生們還一一品嘗了這些黔江美食,并贊不絕口。
在本次活動中,主辦方還邀請了美食專家對菜品味道、廚師技藝進行了評分,將通過現場投票加網絡投票的方式,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黔江美食,這些美食將納入重慶推薦菜候選名單,經活動組委會推薦到中國駐外使領館,中資機構和駐渝領館,作為宴請國外重要嘉賓的重慶名菜。
本次活動還通過央視頻App、重慶國際傳播中心微信視頻號、陸海國際新聞中心微信視頻號對國內網友進行全程視頻直播;通過ichongqing和智匯八方官方Twitter、Facebook賬號進行了海外直播,讓中外網友一起“品嘗大餐”。
記者:馮銳 趙國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