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旅游攻略—樂山大佛旅游攻略最詳細的路線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景區包括樂山大佛和凌云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其中,巨型睡佛在樂山大佛外圍,全身長達4000余米,巨佛的頭、身、足,分別由烏尤山、凌云山和龜城山三山聯襟組成。
1、樂山大佛景區游玩攻略
第一站,古拜佛道
從樂山大佛景區北門進入景區,即為古拜佛道,古拜佛道是以前人們到樂山大佛參拜時走的路,這是一條有333級臺階的石階路。就修在樂山大佛景區的入口處。順著這條石階蜿蜒向上,兩側綠樹相伴,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
從景區入口沿古拜佛道到大佛,途中會經過龍湫、虎穴、載酒亭、兜率宮四個小景點。
第二站,凌云寺
凌云寺,坐落于在凌云山上,九峰環抱,寺宇輝煌。因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稱大佛寺。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墻碧瓦,綠樹掩映。匾額上有晚清著名書法家趙熙所寫的“凌云寺”三個字,那個凌字被寫成了三點水,據說趙熙是有意這么寫,代表三江匯流。凌云寺創建于唐初,開元初年(約713年)開鑿佛像,寺宇又有擴建。據《方輿勝覽》記載:“會昌前,峰各有寺”。現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此后又經多次修葺,尤其是解放后不斷維修,保存的面貌。
第三站,靈寶塔
靈寶塔,位于凌云山九峰之一的靈寶山巔,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培修。塔身墩厚挺拔、巍峨靈秀,與遞延黛九峰和三江水相映襯,為樂山標志性古建筑之一。塔為正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9.29米。須彌座以上的一級塔身,高5.1米,寬7.7米,四周均有券龕,每層皆有通光小窗,以供登臨眺望。塔四面設有券門,西券門通內室,有石階可盤旋達頂。
第四站,九曲棧道
游完靈寶塔,返回原路返回到凌云寺門口,這里為九曲棧道的起點。九曲棧道,位于大佛的右側,在大佛的右肩沿棧道下山,到大佛腳邊,彎彎曲曲的棧道,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大佛。但棧道只能容一人,坡度也有些陡,下棧道需排隊。棧道上也有以下精美的石刻,如第一折處的“經變圖”,非常精美,是少見的唐代石刻藝術珍品。
第五站,樂山大佛及樂山大佛佛腳平臺
走下棧道,就到了大佛佛腳平臺,來到平臺仰望大佛,會情不自禁雙手合十,似乎是一種“官方”的打卡模式。不過不要忘了“臨時抱佛腳”。
佛像依山體開鑿,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其雄偉壯觀、氣勢恢宏,舉世罕見。而大佛內部巧妙地通風排水設計,使得大佛歷經千年二保存。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巧奪天工。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5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第六站,凌云棧道
凌云棧道.感受了大佛的莊嚴之后,就可以沿著大佛左側的棧道凌云棧道回到山頂。凌云棧道位于樂山大佛左側棲鴛、兌悅兩個山峰的懸崖絕壁間。全長約500米,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棧道南端與碧津樓相連,北端直達樂山大佛腳下。凌云棧道開鑿于1983年初,竣工于1984年。
第七站,海獅洞
順著凌云棧道欣賞江景,經過璧津樓就到了紀念海通禪師的海師洞。海師洞位于樂山大佛頭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頂,為樂山大佛的籌建者海通禪師居住過的地方。海師洞洞深約10米,洞額刻“海師洞”三字,為清乾隆時四川按察使顧光旭手書。洞內原有海通塑像,后毀。洞前的《凌云山海師洞記》碑文則是當年顧光旭所擬,而由后人重刻的。洞前銅鐘為明代舊物,洞外的海通法師坐像則為近年所塑。
第八站,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樂山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麻浩崖墓,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其范圍包括斧頭灣,東西長約200米、上下寬約25米,有編號的崖墓544座,層層疊疊,墓門披連,密如蜂房,極為壯觀。
第九站,麻浩漁村
麻浩漁村,位于樂山大佛景區內距麻浩漢崖墓博物館不足100米處。為樂山大佛景區到烏尤寺景區的中間通道,整體布局成船型模樣,其建筑為穿斗木結構,石板鋪地,鏤花門窗,青瓦覆頂。船體全長近114米,寬近30米。“船頭”枕靠壁津樓,“船尾”接駁麻浩崖墓,從高處往下看,宛如一艘烏篷船停靠于茂林修竹之間。麻浩漁村集一街一市于一“船”之內,形成了“船是一條街,街是一條船”的景觀。內有餐飲和紀念品等,適宜小憩。
第十站,烏尤寺
烏尤寺,與凌云山(樂山大佛)并列,原名正覺寺,創建于唐,北宋時改今名。寺建于烏尤山上。烏尤山又稱離堆,又名青衣山,位于樂山市東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銅河(即岷江)匯流處。寺中有爾雅臺,傳為漢犍為郡郭舍人注釋《爾雅》處,爾雅臺右側臨江絕壁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徑5米,為明嘉靖樂山人彭汝實所書。寺中還有羅漢堂等許多樓臺殿宇,綠瓦紅墻,掩映其間,景色佳麗。
第十一站,夜游三江
夜游三江,是四川省內已建成的單個夜景項目中最大的一個。主要夜景范圍跨度約7公里,夜景線路總長約24公里,是四川省內已建成的單個夜景項目中最大的一個。夜景分為4大篇章,依次是心中有佛、睡佛初醒、古城再現、國畫山水。“夜游三江”是樂山精心打造的夜間旅游新品,用科技手段和光影效果講述城市文化、演繹樂山故事,開啟全天候“嘉州游”新模式。主要內容包括“游山、游江、游城”,先由大佛寺東門登山,沿途風景石刻與光影交錯達到夜間游山“朝佛”,再下至烏尤山下乘船渡河,通過兩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解讀完成游江“禮佛”,最后再回渡口上岸重回凡塵進行游城。
第十二站,返回或回酒店,本段行程結束。
2、樂山大佛旅游適宜季節
樂山大佛旅游四季皆宜,最佳游玩季節為春秋兩季。樂山四季分明,夏季多雨高溫。春秋季節氣候適中,景色迷人,百花齊放。秋季晴朗,適合看日出日落。
3、樂山大佛旅游景點美食
樂山美食和樂山的名山名佛一樣早已名聲在外,有抬腳牛肉、豆腐、面粉蒸牛肉、缽缽雞、白切雞、鮮肉蒸餃、穗狀馬鈴薯、用手搓冰粉、甜皮鴨、麻辣燙、薄餅、蛋烘糕、油炸、燒烤等。景區附近有樂山味道之嘉州長卷天街、樂山味道之王浩兒河鮮美食街、樂山味道之張公橋好吃街等美食街。
4、結束語
旅游樂山大佛,有水路和陸路兩種方式,水路是在船上觀覽樂山大佛,基本不進景區。陸路可親身感受樂山大佛的佛念。景區附近住宿、餐飲方便,可自駕、乘機、公交、動車、汽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