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原理
1.根雕原理:棄之荒野的樹根是無用的廢料,然而到了根雕藝術家手里,它卻成了藝術品。這種加工,不僅使樹根具有了藝術價值,而且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也提高了。
啟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而不是適合教育的學生。
2.過河原理:一個學者要過河,小船來到河中央后,他詢問船夫到對岸的距離,發現船夫的語言有基本的語法錯誤,就很看不起船夫,說:“你這半輩子算白活了!”船夫沒說話。船繼續往前走,忽然狂風大作、波濤洶涌,船夫問學者:“你會游泳嗎?掉在水里能辨別方向嗎?”學者回答“不會”。船夫說:“我的船就要翻了,你這一輩子算白活了!”
啟示: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智能。現在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注重的是“解答”問題的能力,而在實踐中,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圖釘原理:圖釘有一個圖釘蓋、二個圖釘尖,如果兩者都有即可以按在墻上,如果只有一個圖釘蓋或只有一個圖釘尖就按不進去。
啟示:對人才來說,堅實的素質基礎就好像圖釘蓋,良好的個性特長就好像圖釘尖,人才就是素質基礎和個性特長的統一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應該是使學生的素質基礎和個性特長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而不應該只是指素質基礎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也發現自己的不足。總之,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4.飲茶原理:日本有一個名將叫豐臣秀吉,一次作戰以后他很渴,找人要水喝,這個人先端給他一大碗溫度比較低的水,他一飲而盡,后來給他端了一碗濃度稍微大一點的茶,他又喝了;最后給他端了一小碗溫度比較高的濃茶,他慢慢地品起來。他覺得這樣的喝法很舒服,就問這個人:“你為什么這樣給我水喝?”這個人說:“你剛打完仗,口比較渴,所以我給你一大碗溫度比較低的水;你喝完這碗水之后可以喝一點茶了,所以我就給你一碗濃度稍微大一點的茶;你休息過來后,需要的是品茶,所以我給你一碗溫度比較高的濃茶。”
啟示:最好的服務是適應對方需要的服務。我們的教學應該從教育活動的實際出發,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實現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的結合。
5.蛙跳原理:兩只青蛙掉到一個坑里,因為坑很深,所以上面的青蛙們就對它們喊:“別跳了,坑太深了。”一只青蛙沒跳,趴在坑底,太陽升起時就被曬死了。而另一只青蛙卻一直跳個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歡,最后一躍出了坑。青蛙們問它為什么讓它別跳它還要跳,這只青蛙回答:“我誤會了。因為我聽不清,所以還以為你們這么多人給我加油呢!”
啟示:學生發展的動力最主要的還是激勵。要借以鼓勵為主的激勵機制來增強學生發展優勢和提升弱勢的信心。
6.釘孔原理:一個人脾氣不好,問父親怎么改。父親說:“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院子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用以提醒自己。”過了幾天,這個人告訴父親:“我已經好幾天沒釘釘子了,這些天我都沒發脾氣。”父親很高興,又告訴他:“如果你一天不發脾氣,就去拔掉一顆釘子。”過了些日子,這個人又來告訴父親:“我把釘子拔完了,現在壞脾氣改掉了。”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你看,雖然釘子被拔掉了,但是釘孔都留在上面。你要記住,你傷害了別人的情感,是會在別人的心上留下傷痕的。”
啟示:培育學生的健康情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疾患和由此引發的事故甚至悲劇是很多的。因此我們應該把培養健康的心態看作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7.羅森塔爾效應: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學校,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后,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的教師,并叮囑他們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可靠性。其實,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
啟示:教育評價的最終功能是激勵學生,而不是簡單地作出判斷。評價不能只是分出學生誰好、誰環,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激勵。
8.木碗原理:這是阿根廷的一個故事。父母、孩子和爺爺一家人吃飯。爺爺因為手顫抖,所以經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煩了,就弄來一個小木碗,讓老爺爺在旁邊的小木桌上吃飯。一天,父母回家看到孩子正拿一塊木頭刻著什么,他們好奇地問孩子,孩子回答說:“我在刻木碗,將來你們老了用。”孩子的話讓父母很震動,晚上,他們又重新把老爺爺請到大桌上吃飯了。”
啟示:知、情、意、行是教育過程,但不是所有的有效教育都是從知開始的。我們必須強調體驗是孝生發展的重要環節。要重視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體驗環境。
9.美分蘋果原理:美國《時代周刊》調查過兩組人,一組有犯罪記錄,另一組事業有成。面對同樣的問題:小時候,母親做的哪件事情對你一生影響最大?有兩人講到同一件事。有犯罪記錄的人說:“母親端來一盤蘋果,弟弟搶著說要大的,遭到母親的批評。其實我也想要大的,但這樣說會挨批評,所以我就反著說,結果母親很高興,把大蘋果獎勵給我。那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說假話。”另外一個人卻說:“母親端來蘋果,我想要大的,可母親說,你們都去鋤草,誰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蘋果。最后,我鋤草最多,所以得到最大的蘋果。那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勞動。”
啟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價值最重要的體現,教育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10.穿越玉米地原理:企業家之間的競爭就好像在比賽穿越一片玉米地。首先,要比誰穿越得快,這是比速度;其次,要比誰在穿越的時侯掰的玉米多,這是比效益;再次,是比誰在穿越以后,身上被玉米葉割破的傷口少,這是比安全。企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只顧一項指標,只有實現速度、效益、安全的整體優化,才能長盛不衰。
啟示:我們必須從整體著眼觀察問題,必須充分估計構成教育體系各相關因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對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不能企圖通過單一的措施來解決,必須全面、綜合考慮解決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