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特色美食、芬蘭特色美食簡筆畫
芬蘭位于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和我國云南省大小差不多,該國海岸線長達1100多公里,森林覆蓋率約80%,約2282萬公頃,人均4.2公頃,平均下來每個芬蘭人擁有21棵樹。根據(jù)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fā)布的信息顯示,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芬蘭被評為最健康的國家,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衡量其飲食習慣。下面就來看看芬蘭家庭的一日三餐,都愛吃些什么,為何成為最健康的國家。
1、早餐
芬蘭家庭的早餐愛吃燕麥粥,一般是倒上酸奶,然后倒入燕麥片,能夠覆蓋住酸奶為準,然后加葡萄干香蕉片若干,杏仁數(shù)顆,最后舀一勺草莓醬,在芬蘭有藍莓酸果,純天然不說,酸味濃烈很過癮。然后攪拌,等到草莓醬全部打散,就可以了。
芬蘭的森林里有大量的果實像藍莓,草莓,樹莓,越橘等野生漿果,芬蘭“每個人的權利”賦予所有人自由徜徉采摘的權利,深入森林中采摘就是一項人人樂此不疲的休閑活動。在獨特的北歐氣候條件下,低溫讓植物生長緩慢而充分,造就了野生食物特有的芬芳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自然饋贈的“超級食物”。
在芬蘭,多數(shù)家庭的早餐主食是黑麥面包,這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主食,被尊為“國民面包”。黑麥面包的酸味,甚至那一點似有若無的苦味,不過當?shù)厝藚s非常喜歡。烘焙師代代從酸面團中取下一小塊,作為之后面包發(fā)酵的“根”(即老面)。烘焙師將這種老面視為珍寶,代代相傳,動輒超過一百年之久。
據(jù)說純正的黑麥酸面包是16世紀德國西法利亞邦的饑荒期間出現(xiàn)的。人們用黑麥全谷磨成的粗粉,加上幾個階段的酸面團發(fā)酵,所得酸度可以控制淀粉酶的分解,還可以讓面團更有彈性。2016年芬蘭在慶祝獨立百年之前發(fā)起的第一國民食品投票,黑麥面包穩(wěn)坐12強之首,是全國上下無論年齡和社會背景的群體都備受歡迎的國民食品。
薄脆餅也是芬蘭家庭早餐愛吃的主食,這是黑麥面包的薄餅款,也有好多種類,其中包括行銷海外的 Finn Crisp 脆餅。早餐的時候,芬蘭人一般會在這種脆餅上涂上黃油、奶酪或是其它醬;午餐的時候就配著湯一起吃;甚至于晚上也會用它當點心。
早餐本地人還愛吃奶酪,也被稱為奶酪面包,或是“吱吱作響的芬蘭奶酪”,這種味道清淡的奶酪一般是用牛奶做的,不過也可以以馴鹿或是山羊的奶為原料。牛奶先要凝固,然后煎一下或是烤一下,最后切成楔狀。芬蘭人更喜歡配上云莓醬一起吃,在芬蘭各地的超市里買到這些經(jīng)典美食,也可以在餐廳里享用。不過,芬蘭人都愛自家制作。
2、午餐
芬蘭人午餐愛吃海鮮,由于深居歐洲北部,這里的海水清潔,北大西洋和伯迪尼亞灣養(yǎng)育了大量高品質(zhì)的海產(chǎn)。鱈魚、鮭魚、鯡魚、鯖魚、鱸魚、龍蝦、扇貝、北極貝、小鮫、北極蝦,真的是不勝枚舉,琳瑯滿目。無論是煎炸,煙熏、炭燒、做湯,還是亞洲人習慣的生吃,都別有風味。
北歐各國魚的種類大致相同,不過也各具特色。在芬蘭,赫爾辛基要品嘗波羅的海青魚;西岸的城市秋季時燒烤的鰻魚;中部薩沃地區(qū)的魚餡面包也是最有名的獨特食品,里面夾著鱸魚或紅鱒魚和肉,汁多味美。
芬蘭以擁有星羅棋布的湖泊而聞名于世,所以在這里吃上新鮮的魚肉并非難事。不過在芬蘭人民的餐桌中最常見的河魚估計是鮭魚了,對于鮭魚的烹飪方式不盡其數(shù),但是最受芬蘭人民喜愛的還是熏鮭魚了,冷熏和熱熏兩種制作方法總有一種能讓你明白為什么芬蘭人離不開熏鮭魚。
當?shù)厝宋绮筒粌H愛吃海鮮,還愛吃土豆,比如土豆配鯡魚,土豆配淡水湖魚,土豆配魚籽,土豆配一小團黃油、一些蒔蘿和一點點鹽。各種吃法組合簡直無窮無盡,而且每一種都美味無比。芬蘭人聊起新土豆來可以沒完沒了,尤其是當那些預示著夏季來臨的小土豆還沒成熟的時候。新土豆一般在仲夏節(jié)前后開始上市,每年的收獲季節(jié)都會成為當?shù)貓蠹埖男侣劇?/span>
午餐工作的人一般愛吃卡累利阿派,這是一種典型的芬蘭面點,黑麥粉制成的酥脆外皮里包裹著滿滿的馬鈴薯、米飯或是藜麥,在食用之前芬蘭人民還喜歡將黃油和水煮雞蛋搗碎后涂抹在頂部,一口下去,外酥里嫩,濃郁的麥香和奶香釋放出來。
卡累利阿派是素食。還有一種葷食版,而且它的體型更大一些,里面塞滿了一種叫Muikku 類似于小型鯡魚的魚肉。由于營養(yǎng)價值高又便于攜帶,它成為了很多上班族午飯的首選。
3、晚餐
晚餐芬蘭人十分喜愛在戶外烹飪及享用,多數(shù)人會選擇來到湖邊,遠離喧囂親近自然。即便不在湖畔,庭院、公園、露臺都會擠滿了人一起燒烤和享用晚餐。人們也常會邀請朋友或家人帶些食材來一起做飯,有時不緊不慢地邊閑聊邊料理,這也讓大多芬蘭人都能像變魔術一樣,隨時隨地搭建起一處簡易的廚房和燒烤爐。
若在湖邊,約60種魚類在純凈的湖泊中自然生長,人們會在岸邊垂釣鱸魚、梭魚、白鮭等,或劃一艘小舟在湖面撒網(wǎng)捕撈三文魚,都充滿樂趣。這些新鮮食材在熟練的吃貨手中,飛快地簡單處理,在炭火上燒烤就已是美味。
另一種必不可少的燒烤食物則是香腸,豐富的天然香料的搭配,都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香腸。出鍋前的再加點料!奶酪干絲、蒜香料,還有熱辣的墨西哥胡椒、哈瓦那辣椒粉都十分受歡迎。更講究的還要配上蘸醬,番茄醬、芥末醬、土豆沙拉、蛋黃醬等都有著自己忠實的簇擁者,人們也常常借此來與同伴爭論打趣,笑語歡聲伴著炭火肉香將日子填滿。
晚餐芬蘭家庭還愛吃馴鹿肉,馴鹿生活在芬蘭北部的拉普蘭省。根據(jù)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馴鹿肉富含維生素B12,omega-3,omega-6,而且沒有脂肪。最重要的是,馴鹿肉非常美味!這道菜通常會搭配土豆泥。一年四季在芬蘭各地都能品嘗。
芬蘭鼎鼎有名的黑腸,通常是用豬血或者牛血,混合米飯制作而成,吃起來是軟糯的口感,一般會搭配越橘醬食用,口味非常獨特,你會發(fā)現(xiàn)它丑萌丑萌的,但是還挺好吃。
晚餐多數(shù)芬蘭人還愛喝湯,但更鐘情于大蒜湯,你幾乎在芬蘭大大小小的餐館菜單中都有它的身影。蒜香、橄欖油、羅勒葉、奶油、黃油一個都不能少,搭配芬蘭黑麥面包,簡直美味極了。
當然完成也少不了海鮮的身影,白酒腌鮑魚、美味鯡魚和各種貝類,新鮮的不得了。同時三文魚、白魚和青魚等的魚子也是本地人的最愛。魚子有紅、白、黑三色,繽紛璀璨,十分鮮甜。龍蝦更是不可或缺,適合的季節(jié)捕撈起來的龍蝦用鹽水煮起來就可以食用,味道鮮美。
漫長的冬日,使舊時芬蘭的蔬菜較為珍貴。每到夏季,西蘭花、花椰菜、洋蔥、黃瓜、生菜等都在此時豐收。為了慶祝這豐富的食材成熟,芬蘭人將它們一“鍋”打盡,發(fā)明了“夏季湯”,將時令蔬菜和土豆先煮起來,接著加入豌豆,最后放入牛奶、奶酪熬煮,一鍋香氣濃郁的乳白色夏季湯盛盡夏日歡樂。
結束語
芬蘭不僅有天高地闊的美景,更有純凈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長出來的優(yōu)質(zhì)食材。芬蘭的飲食文化,既會隨著緯度變化,又和物產(chǎn)天氣緊密結合。傳統(tǒng)食物大多味道濃厚、可以提供足夠的熱量抵御寒冷。在芬蘭,食用野生、天然的當?shù)厥澄铮欠姨m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來,高品質(zhì)、純凈的食材早已融入芬蘭人的生活。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針對此事你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濤哥每天都會分享不一樣的趣聞,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祝大家在2021年里好運連連,財源滾滾,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