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_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哪里
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本著“一個地區重點扶持一個站點”的原則,在整合、鞏固現有站點的基礎上,有條件、有選擇地在生源未覆蓋地區與行業新增校外教學點,使校外教學點的整體布局更趨合理,推動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文/《在線學習》主筆 何曼
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侯振興
1984年,蘭州財經大學開始開展成人教育工作。2015年,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正式成立。歷經多年的耕耘,學院形成了以多層次辦學和崗位培訓為重點的繼續教育新格局。
學院以市場為導向,基于“面向受訓對象,個性化設計”的理念,積極拓展各類培訓項目,為西部地區的人才輸送與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西部地區建設教育現代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陣地。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侯振興與本刊對話時表示,堅持多元化辦學方向,努力拓展辦學領域,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已成為繼續教育學院今后一個時期的努力方向,也是實現內涵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經途徑。
培養一批人才,壯大一個產業,服務一方經濟。蘭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扎根西部、服務西部,積極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截至目前,學院共有校外教學點15個,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2萬人,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6萬余人,持續為西部地區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侯振興表示,學院在辦學質量和專業建設方面形成了地域性品牌特色。在辦學質量方面,以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確保辦學質量穩步提升,一方面,通過采取搭建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加強教師學歷提升、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等措施整體提高教師的學歷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搭建高校名師課程共享平臺、聘請校外優秀教師共享優質課程資源等方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在專業建設方面,因地制宜推動高等繼續教育事業協同發展。在學歷繼續教育專業建設方面,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專業,精心打造契合社會需求、彰顯學校特色的學歷繼續教育專業體系;在非學歷教育方面,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機遇,打造極具西部特色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近幾年,學院通過與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地方稅務局、甘肅省知識產權局、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等百余家政企單位合作,開展各類教育培訓近100期、培訓學員萬余人。
自2021年起,教育部陸續出臺多個繼續教育領域的文件,文件均將“全面規范、提高質量”放在重要位置。這既是今后繼續教育工作的重點,也為學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侯振興認為,應從4個方面理解和把握政策要義。
一是要樹立質量觀念和品牌意識,把教育質量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制訂可行的措施,抓好自學、輔導、面授3個環節的工作,加大教學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繼續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努力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以管理促質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是從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出發,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模塊化方式設計課程,以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及規范的建設流程開發課程,形成專本銜接、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互補、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結合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積極凝練辦學特色、創立育人品牌,提升繼續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要理順幾重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理順與教育主管部門的關系,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政策、落實文件精神;理順繼續教育工作與學校改革發展大局的關系,服從學校的統一領導;理順與學校各職能部門、各學院的關系,為繼續教育教學和教育培訓提供優質服務;理順學院內部科室與校外教學點的關系,做到職能明確,分工協作。
四是要堅持學院與校外教學點合作和互動雙贏的原則,抓住良好機遇,兼顧各方利益,以共同目標發展繼續教育事業。
“學院始終嚴把人才培養質量關,狠抓教育質量‘生命線’。”侯振興說,學院在保障培養質量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做法。首先,學院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專業和辦學條件,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行業人才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置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遵循繼續教育規律和成人學習規律,打造契合社會需求、彰顯學校特色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體系。
其次,合理控制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規模,根據學校人、財、物等辦學資源,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監管能力,審慎確定各專業招生人數,嚴格控制教學點數量,切實把握好規模、結構與質量的關系,確保在學校治理能力范圍內管得住、辦得好。
再次,結合成人認知規律、職業發展需要和學科專業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規范教學組織實施,合理安排線上線下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生評價方式,配足配好專兼職結合的學歷繼續教育教師,優化學生管理服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最后,強化全過程規范化管控,精心編制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規范課程設置和教學組織實施,嚴把教材審核選用,審慎選擇辦學條件好、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單位合作設置校外教學點,加強監管,嚴格規范校外教學點的招生、學籍、收費和教育教學等環節,建立健全校外教學點準入和退出機制。
近年來,學院在校外教學點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實現了規范化管理。
建立評估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完善督導監控體系。學院從校外教學點的辦學思想、制度建設、管理機構、辦學條件、生源組織、教學安排、教師聘用、學生管理、費用收繳等方面建立評估體系,以信息反饋制度為依據,將校外教學點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匯總,結合評價標準,深入進行評估。
通過組織不定期培訓或隨到隨學的方式,確保校外教學點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能熟悉學院教學管理及學籍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各項工作的流程,把握各項工作的要求和時間節點,準確無誤、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任務。
向社會公布學院監督電話,鼓勵學生及家長隨時咨詢和反饋有關情況,做到信息透明、公開;發現涉及虛假宣傳、虛假許諾,影響學校及學院辦學聲譽的情況,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嚴格審查校外教學點辦學資質,重點扶持一批社會聲譽好、具備辦學資質、規模和質量協同發展的站點。
侯振興說,教學檢查與考試抽考是繼續教育學院加強教學點管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風建設的常態化工作。學院將不斷規范教學點運行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進一步提高學校學歷繼續教育辦學水平。
“堅持多元化辦學,努力拓展辦學領域,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已成為繼續教育工作今后一個時期努力的方向,也是學院提升內涵、快速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經途徑。”侯振興表示,未來學院要從六個方面著力開啟繼教發展新征程。
第一步,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開展線上教學平臺應用。利用繼續教育信息化綜合平臺實現對所有參與成教的師、生、管理人員的統一管理,實現線下教學的線上管理,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第二步,加快培訓教育建設的步伐,做好籌建培訓學院各項工作。組織前期培訓學院的論證籌備工作;到行業內外、影響力較大的高校和培訓中心實地考察交流;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相關論證,完成調研論證報告。
第三步,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辦學結構。大力發展和扶持行業企業教育培訓項目。積極籌建老年大學。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終身學習和知識更新的技術支持和優質服務,不斷提高辦學的社會效益。
第四步,更新招生觀念,主動進入社會和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開拓市場,及時增設經濟發展所需的新專業,以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要。
第五步,完善校外教學點布局。結合學院應用型專業的特點和發展要求,整合現有校外教學點,本著“一個地區重點扶持一個站點”的原則,在整合、鞏固現有站點的基礎上,有條件、有選擇地在生源未覆蓋地區與行業新增校外教學點。
第六步,樹立質量觀念和品牌意識。制訂可行措施,進一步提升繼續教育教學質量,把繼續教育事業做大、做強。
來源:《在線學習》雜志2023年9月刊(總第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