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教育在線—南信大網站
中國江蘇網訊 “這是我假期第一次看到八點鐘前的太陽”“從QQ又看到了我們可愛的老師”——2月17日,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大波高校線上開課了!
有的還穿著睡衣、有的穿著短袖、有的穿著羽絨服……天南海北的大學生在各自的家中,與準備已久的授課老師們在云端“見面”,開始新學期的學習。
電腦前坐200分鐘,教師上“主播”崗不容易
記者了解到,在開學前,不少老師已經做足準備,學習直播技能,斟酌和修改教學方案,反復進行網絡授課測試,修正直播方案。
早晨8:00,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張莉老師準時坐在了電腦前。今天她要給學生們開設的課程是《Python程序設計》,面向學校的數理、化生大類的大一學生。上課之前,張莉認真梳頭,化了個淡妝,還換下了睡衣,做足準備。
“不能穿睡衣,這會給自己慵懶的暗示。”張莉告訴記者,盡管自己有過慕課教學經驗,但在17日上課之前,自己依然在參與學校的在線教學培訓技術支持工作的同時認真學習了很多在線授課的專業知識。“最近兩周都要過12點才睡,測試各種錄屏軟件,直播平臺,寫操作指南,輔助培訓,自己的MOOC課程和校內三門課程的在線教學準備……”精心準備的課程果然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207人的大課,除了1名學生遲到了幾分鐘外,206名同學全程在線觀看。
“課前和課間我會播放音樂和開放共享白板給學生們放松,上課過程中也會跟學生們進行各種討論。”張莉笑言,自己講課講到忘情時,絲毫不覺得是在電腦前“連麥”,和在教室給同學們上課沒啥區別。
下午4:10到6:00,張莉又給人工智能學院和匡亞明學院的部分學生在線講授了《人工智能程序設計》這門課,課后,學生們又在線提問了十多分鐘。算下來,張莉今天在電腦前至少坐了200分鐘。
南大2017級歷史學院歷史學專業湯芮對著電腦,上完了本學期第一堂課《社會心理學》。“其實平時大家就有接觸各類網絡課程,課程結束后還有不少同學在朋友圈曬出了學習成果。” 湯芮說,在這個開學日,大家雖沒有相見,卻還是通過網絡的連接,共同迎來新的開始。
云課堂體量不小,抗“疫”內容融入部分專業課
17日當日,南京大學有360門次左右的課程開展線上教學,近2萬人次的學生進行在線學習。
授課教師按時與同學們在云端“見面”,通過“視頻+教學立方”、“直播+教學立方”、SPOC等多樣化教學模式,結合QQ群、微信群等,老師和同學們“連線互動”,開啟新學期忙碌的一天。記者了解到,南大2020年春季學期共約2100門次的本科課程在線上運行。
“按照原本的課程表安排,目前南師大五成課程都已在網上順利開課。”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云告訴記者,學校利用各類在線教學平臺(中國大學MOOC、校內SPOC、畢博平臺等)、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學習通等)、社交通訊工具(微信、QQ、EMAIL等)實施在線教學和指導。雖然是“在線開課”,但學校堅持 “內容不縮水、標準不降低”。周云表示,課程質量由各學院和教務處共同把關,會不定時地“闖進”云課堂,從知識點講解以及學生反饋等方面進行管理監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600余門課程、2萬余名師生同時在線。老師同學們通過南信大教育在線、中國大學慕課平臺、QQ、微信等形式線上授課。
不少教師精心設計,將抗“疫”內容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同學們,數學可以用來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例如利用微分方程方法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行建模和預測”,在第一堂課上,南信大數學與統計學院的劉文軍教授以權威期刊《中國科學-數學》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引入,向同學們介紹了一種基于時滯動力學系統的傳染病動力學模型,分析了目前疫情發展的有效模擬手段和未來趨勢的預測方法。劉文軍教授介紹,“在第一堂課融入關于疫情防控的現實案例,一方面是想抓住同學們的注意力,打消對這門課的畏難情緒;另一方面也想告訴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可以解決社會重大問題,引導同學們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南信大大氣科學學院的姚素香教授創新方法,讓同學們用天氣圖的形式畫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人數分布圖,“天氣圖能反映出高低氣壓、冷暖中心等,‘疫情人數天氣圖’則能看出大值中心的位置。”姚素香教授介紹,這樣既解決了教學的實際問題,也教會學生們如何將知識活學活用。
師生都是新體驗,網課需要不斷迭代改進
在17號正式開課之前,滿屏彈幕,給老師打賞送鮮花……充斥了網友的想象。或者家人圍觀課堂,隔三岔五端點吃食。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都與家長說好,從上午八點開始,上課時間,不能進來打擾。
“我在聽課前也關上了房門。”遠在貴州的某高校大一新生小雪也表示,網課不想被家人打擾。但小雪告訴記者,班里的確有同學存在操作失誤的情況,上課時“開麥”,“這個同學一邊上課一邊在看新聞,我們全班同學都知道了,哈哈。”
這樣的課堂,對師生都是一種嶄新體驗。“第一節高數課,平臺擁堵到老師沒法發送簽到,于是老師就發起了群投票。”南信大2019級海洋科學專業葉佳樂同學說,上課時,能看得出老師下了很大功夫,一些難點不僅口頭講解,還用幻燈片播放,并用視頻的形式,放在學習通上供大家參考。
“今天的大學生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熟悉各種網絡空間的運作方式,以及各種前沿的資源和工具。”翟勝丞說。“當前線上教學雖說是應對特殊情況的舉措,但其實也是未來教改的方向,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和改進。”
“從沒這樣上過課——我就穿著睡衣,烤著電暖氣,對著個電腦。”河海大學 2017級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譚雨萱說,“盡管如此,對很多人來說,我們能安然上課學習,已經是一種幸福。”小譚說,特別感謝抗疫一線人員的堅守,為我們帶來春暖花開的希望,“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和同學們能浴著春光,迎著春風,走向教室去上課!”
記者 楊頻萍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