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建坐船到菲律賓要多久—福建去菲律賓多遠
1936年,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12歲的鄉下少年帶著幾塊干糧,跟隨父母從福建乘船前往菲律賓,開始了在異鄉討生活的艱苦日子。
從擺地攤到當鞋店學徒,再到鞋業大王、金融巨子,這位少年一步步扛過時代的浪潮抓住機遇,迎來了屬于他的鼎盛時代。
施至成
誰也不會想到,曾經逃難而來的少年,日后會建立起最繁華的購物商場,并改變菲律賓人的生活。
他就是SM集團的創始人——施至成,出身草根卻不忘本,并蟬聯11屆菲律賓首富的華裔富商。
2013年,華人10大排行榜上,施至成排名第8,僅次于李嘉誠、李兆基和郭鶴年。
作為窮人家出身的孩子,施至成從小就懂得父母的不易。
到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后,施至成一家的日子依舊捉襟見肘,并沒有因為“下南洋”而發生改變。
馬尼拉
當時,他的父親拿出多年的積蓄,在馬尼拉開了一家“菜仔館”,也就是俗稱的小雜貨店,專門出售蔬菜、干貨以及日常用品。
這家店白天經營貨品,晚上還要將這些商品收拾好騰出空間,大家才能有地方睡覺,可見當時施至成一家奮斗的不易。
由于經營雜貨店的利潤微薄,并不能立刻改善家里的情況,只能勉強維持家人生計。
施至成年齡雖小,但卻善于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
母親因為文化低經常算錯賬,有一次直接導致家里白白工作了3個月,還要損失店鋪租金,而隔壁賣水果的華人店鋪,生意卻極好。
施至成發現,原來是華人鄰居能流利地說英語和當地語言,再加上經常會做一些促銷活動,因此更受顧客的歡迎。
鑒于此,施至成決定先去攻克語言難關,白天他忙完父親店里的活,晚上就去當地的華人夜校,學習語言。
他知道父親賺錢辛苦,所以他不想花父親太多的錢,當時他用的都是二手教材和便宜的紙張。
僅僅半年的時間,施至成就能用簡單的英語和當地語言跟顧客溝通。但施至成沒有滿足現狀,而是繼續投入到銷售技巧的學習中。
當時,銷售技巧的課程很貴,父親根本無法負擔。施至成為了上課,每天忙完店里的活,還要在晚上6點后再去做兼職,到碼頭抗2小時的貨,這一堅持就是2年。
然而,兼職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風順,正在長身體的施至成經常吃不飽飯,再加上扛貨是個體力活,有時候他還會餓暈過去。
有時候運氣不好,還會遇到老板跑路不結算工錢的情況,生活的種種磨難并沒有擊垮施至成,反而讓他鍛造出更堅強的意志。
年輕時的施至成
只是命運依舊沒有垂青這個拼搏的少年,連綿的戰火燒到了馬尼拉,日寇瘋狂的進攻,施至成家的雜貨店也未能幸免于難。
馬尼拉淪陷3天后,店鋪也遭遇洗劫。但生活還要繼續,施至成和父親一起想辦法,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繼續進貨重新開店。
可誰知,更大的災難卻再次來臨了。
一個月后,雜貨店不僅再次被洗劫一空,就連整條街的店鋪全部都被日軍燒個精光。
生活的驟變,讓父親遭受極大的打擊,他再也沒有辦法東山再起,他提出全家人一起回國。
看到傷心欲絕的父親一夜之間白了頭發,施至成沒再勸說父親留下,他決定自己一個人繼續留在菲律賓奮斗。
父母回國后,施至成開始當起了鞋匠學徒,一邊學習一邊賺點微薄的收入等待機遇。
轉眼三年過去,戰爭結束后,馬尼拉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雖然國家正處在建設當中,但施至成卻在這里面挖到了商機。
某天,施至成剛要打開鞋店大門,就迎來幾個美國大兵。他們手里拿著幾雙鞋問他店里要不要新鞋子,他們軍需品太多穿不完。
早在這幾個大兵之前,就有好幾個大兵問過他,施至成的腦子里突然閃現過一個念頭,自己能不能賣這些鞋子呢?
在馬尼拉當地還有很多人沒鞋子穿,如果他能把這些多余的鞋子賣給他們,豈不是可以賺上一筆?
想到這里,施至成立即找到老板商量,自己給他免費打工,前提是在鞋店給自己留一個小攤位售賣鞋子,老板很爽快地就答應了施至成的請求。
得到老板同意后,施至成開始大展拳腳,主動和美國大兵聯系收購鞋子。
都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加入販賣鞋子行業后,施至成曾經學過的語言和銷售技巧,都在這里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他收購的第一批鞋子很快就一售而空,施至成也因此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偶然一次機會,施至成聽到美國大兵抱怨馬尼拉太熱而且沒有拖鞋穿。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施至成隨即拿出全部積蓄,前往新加坡高價購入拖鞋,很快這批拖鞋又再次讓施至成賺得盆滿缽滿。
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為了更進一步擴展事業,施至成辭掉工作,暫停商科專業的學習,專程趕往美國波士頓和紐約研究鞋業產量和設計。
美國的繁榮市場打開了施至成新世界的大門,1958年,回到馬尼拉后,施至成與人合伙開了一家Shoe Mart(鞋莊),也就是日后的SM。
施至成除了倒賣美國的新款鞋子,還在鞋店里開設童裝、男裝女裝護膚品等專柜,拓展鞋店的多元化經營。
施至成對經營的前瞻性,讓周圍的人都對施至成豎起了大拇指。
1972年,施至成的第一家SM百貨商場在馬尼拉市中心正式開業,連鎖一站式的商場模式,逐漸改變了菲律賓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施至成常對別人說,作為商人,就應該要有一雙鷹眼,這樣才能在機遇來臨時,時刻準備抓住。
而他也確實如自己所說的那樣,如一只老鷹一般,時刻等待機遇,并一把抓住。
也正因如此,施至成才能在奮斗多年之后,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
旁人對施至成的評價,除了說他像只老鷹,一旦看準就抓住機遇,又說他像只狐貍,精明又能守著,從未失手。
1983年,菲律賓的政治和經濟還處于震蕩之中,但施至成卻力排眾議,在郊區建起菲律賓史上最大的購物中心。
剛開業時,地處偏僻又占地巨大的購物中心,根本沒什么客人,就在許多人都在看笑話的時候,購物中心慢慢火了起來。
施至成經營大型購物中心,也有自己的心得。
廁所、海鮮、熟食是最重要的三樣。
廁所干凈程度可以看出商場的管理,而海鮮熟食的新鮮程度則可以了解商場的經營程度和客流量。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施至成的用心觀察和虛心學習,才能讓他一直走在別人的前面,成為零售行業里的佼佼者。
最值得一提的是,富裕起來的施至成并沒有商人的“重利”,而是依舊保留著他獨有的人情味。
除了帶動菲律賓當地的經濟發展,施至成還會烏鴉反哺,回饋家鄉。
1975年起,施至成開始將目光投向家鄉的電力發展,修路修橋,各種教育、機場建設。
回到家鄉后,他仍舊會用親切的閩南話和鄉親們聊天,所有的子女也必須會說閩南話,記住自己的根。
在施至成過往的采訪中,他曾說過,回中國的投資,除了商業考慮,更多的是鄉情,作為華夏的兒女,應該在自己富裕之后為祖國的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1992年,施至成回到福建晉江的郊區,興建SM商城。
然而建成后,因投資政策等原因,SM商城一直處在空置狀態,這一空就是十多年。
期間,施至成的子女也曾勸他盡快拋售挽回損失,然而施至成卻執意留下SM商城。
雖然SM商城沒有即刻為施至成帶來收益,但他卻沒有因此放棄,仍將自己這些年做鞋的經驗悉數傳授給家鄉,還支持家鄉舉辦國際鞋業博覽會,推動晉江經濟的發展。
直到2005年11月,晉江的SM商城才正式營業,沒多久,它就成為周邊最火的商圈之一。
隨著晉江SM商城的成功,施至成再次推動SM的發展,先后在廈門、成都、蘇州、重慶等地投資購物中心。
2019年,94歲的施至成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他的離去讓眾多受過他恩惠的人都沉痛不已。
當時的總統聽聞施至成逝世的消息,為了感謝他為菲律賓做出的巨大貢獻,曾專程來為施至成守靈。
閩南歌里的“愛拼才會贏”,在施至成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少年時代的他,肯吃苦敢拼,又有著極其清醒的頭腦,善于發現隱藏的商機,這才打下這片江山。
到達人生巔峰后,作為縱橫商界數十載的大人物,施至成依舊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社會,回饋家鄉,而他的付出也迎來了眾人對他的尊敬和懷念。
盡管施至成的成功并非人人都可復制,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在面對困境時,依舊艱苦奮斗敢于拼搏的精神。文/喜樂
參考資料:
市界《他是菲律賓首富,將SM集團開到中國,曾與李嘉誠合作,今長女上位》
騰訊新聞財看見《獨占菲律賓首富寶座19年,6個子女個個成才,這個華裔家族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