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要塞神仙洞在哪里—描寫東寧神仙洞的景色
□時培峰訾立民記者孫昊
從全國最早開放的沿邊區域,到綏芬河—東寧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從邊境小額易貨貿易,到首創“跨境連鎖加工”模式、建成4個對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從持續推進退耕還林、垃圾革命等生態工程,到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到努力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開放東寧,走過了波瀾壯闊的70年。
東寧,山川秀美,物產豐富,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美譽。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蓋率達85.3%,盛產灘頭魚、大馬哈、松茸等名貴特產和山珍,是中國黑木耳第一縣(市),是全國百名重點產煤縣(市)之一。
東寧,居中俄朝三國三角交界地帶的中心,是重要的口岸城市,是東北亞國際貿易大通道上的交通樞紐。多年來,在這片對外貿易的熱土上,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和一個個響當當的跨國經貿大型企業集團,對俄合作已拓展到投資、國際貿易、資源開發利用、物流、房地產、農業綜合開發等領域。
東寧,正在埋頭寫就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他們按照文化+旅游來開發旅游產業,把抗聯文化、寶玉石文化、朝鮮風情文化、回游魚文化、紅酒文化等與生態旅游銜接,不斷提升東寧旅游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東寧,百業興旺,經濟實力、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黑木耳產業鏈式發展、集群式發展,形成了從育種到種植,到市場營銷,到后期廢物處理的閉合式產業鏈;俄資源進口加工業不斷壯大,大豆、松子、寶玉石、海產品深加工做得風生水起。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8年的近800元增長到2018年的33140元。
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今日東寧,正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叫響全國的農業產業
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培育了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研發了全國領先的栽培技術……近年來,東寧市把小小黑木耳做成了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年產值超過60億元。從木耳種植,到菌袋菌種生產,到木耳技術研發、深加工、銷售,再到廢棄菌糠制燃料、制有機肥,東寧全產業鏈循環發展的黑木耳產業領跑全國。
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促銷節上,一家名為運福的黑木耳電商賣出60萬元,在各大電商銷量均名列前茅。運福是東寧眾多木耳生產加工企業走上“互聯網+”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東寧市目前擁有注冊電商企業130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國內各大電商平臺開店的共計750家,實現銷售額過億元,產品基本覆蓋全國地級市,并出口韓、日、俄、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農業是未來產業項目生成的主戰場之一。2018年,東寧市黑木耳栽培規模8.2億袋,干品產量3.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9.1億元,黑木耳單項助農人均增收10452元。東寧黑木耳產業具有形成產業集群的潛力,目前,他們依托中林集團等龍頭企業以及現有的加工企業,推動黑木耳產業鏈式發展、集群式發展。同時,寒地果、大米、蜂蜜、大榛子等當地特色農產品遠近聞名,同樣具有優勢。東寧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了財政的腰,鼓了農民的包,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連續10年全省第一。
開發開放的前沿熱土
1990年3月,東寧被確認為雙邊公路汽車運輸口岸,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東寧掀起了邊貿熱潮。
開放改變命運。在這片曾經的對俄邊貿熱土上,無數東寧人走出國門,敢闖敢試,誕生了一大批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家。多年來,按照“貿易實業并舉,國內外聯動,科技帶動轉型,打造多元化跨國企業”的發展方向轉型升級,他們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睿智。目前,東寧的華宇集團、吉信集團等企業已發展成跨國經貿大型企業集團,華洋、天馬、宏達、天翼、富海、中遠花潤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風生水起,對俄合作已拓展到投資、國際貿易、資源開發利用、物流、房地產、農業綜合開發等領域。
近年來,“敢為天下先”的東寧人到俄羅斯墾荒種地、建園區、辦企業。截至目前,東寧共有“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中俄(濱海邊疆區)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區”、“華宇經貿合作區”、“華洋境外綠色農業園區”4個對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其中,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中俄(濱海邊疆區)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區為國家級合作區。依托各大開放平臺,東寧人首創了互為原材料供應通道、互為進出口加工貿易基地、互為銷售市場的“跨境連鎖加工”模式,形成木業加工、機電、食品、建材和輕工5大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綏芬河—東寧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總體規劃》獲得批復,完成首單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業務,中俄人民幣現鈔陸路跨境調運實現常態化。東寧外經貿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貨物、旅游人數實現雙增長、兩位數的增長,東寧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風生水起的口岸經濟
翻看東寧口岸經濟的昨天和今天,這里記載著許許多多的全省乃至全國的“第一”:進口寶玉石、帝王蟹、鹿角,出口鮮花、鋼板、機電產品……東寧人創新意識特別強,東寧口岸成為國家批準的糧食、中藥材進口指定口岸,東北地區唯一的金伯利(鉆石)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指定口岸,我省首個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打通了一條條進口俄羅斯特色商品的通道,形成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進出口加工產業。
今年,圍繞即將出臺的工業強省規劃,聚焦牡丹江市產業發展“435”計劃和“百大項目”,東寧市充分發揮開發區合力優勢、招商平臺優勢、支撐優勢,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上半年共開復工項目14個。黑木耳精深加工邁出堅實一步,總投資3億元中林集團黑木耳深加工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山友黑木耳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俄資源進口加工業不斷壯大,總投資1000萬元福記海產品加工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吉遠刨切板加工項目、總投資2300萬元銀河公司進口大豆榨油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同心偉業鹿角膠加工項目全面推進。
下一步,東寧要全面加快綏東試驗區建設,積極爭取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將對外貿易轉化為加工經濟。近期,該市已與俄聯邦十月區政府簽署東—波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協議,下半年要努力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口岸加工業,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
山清水秀的文旅品牌
東寧地處中俄邊界,氣候溫和濕潤,旅游資源富集。這里是全國重要的二戰文化城市,東寧要塞、五排山城遺址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綏芬河大峽谷、雞冠山、神仙洞、吊水湖、仙人橋等20余處迷人的邊塞山水景觀。
作為全國衛生縣、全國文明縣、全國生態縣、全國科技示范縣、全國法制先進縣和全國黑木耳第一縣,邊城東寧環境整潔、優雅,獨具韻味。近年來,他們高度重視旅游發展,加快制定全域旅游規劃,將旅游作為全市重點打造的產業集群之一,推進旅游設施建設、產品開發、服務質量提升,打造“春季賞花品魚、夏季探秘戲水、秋季自駕采摘、冬季賞冰樂雪”的四季旅游品牌。同時,憑借獨特的對俄區位優勢,東寧市還開通了東寧—符拉迪沃斯托克3日~4日游、東寧—堪察加生態游等邊境游線路。
東寧要塞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侵華日軍在亞洲修筑的最大軍事要塞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后的戰場,被稱為“東方馬奇諾防線”。東寧要塞景區入選黑龍江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和自駕車友最喜愛的旅游景區,年接待中外游客20多萬人次。云霧繚繞的洞庭峽谷地質公園是邊城的生態瑰寶,“芬河帝堡”冰葡萄酒是東寧的一張“國際名片”,東寧口岸是東北地區唯一的金伯利(鉆石)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指定口岸,每個來東寧的游客都會把“游洞庭峽谷、品冰葡萄酒、逛寶玉石城”作為一種時尚選擇。
今年,東寧先后舉辦了“塞北江南春來早”旅游月、首屆中俄特色美食廚藝友誼賽、第二屆俄羅斯油畫展、中國·東寧2019中俄文化節暨鉻透輝石交易會等活動,旅游市場熱度持續升溫。下一步,東寧將按照文化+旅游來開發旅游產業,把抗聯文化、寶玉石文化、朝鮮風情文化、回游魚文化、紅酒文化等與生態旅游銜接,打造宜居宜游宜養的全域旅游產品,形成東寧旅游的品牌,提升東寧旅游品牌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