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茨堡的鹽樹枝 原文(薩爾茨堡的樹枝什么梗)
“你是我薩爾茨堡的鹽樹枝啊”
——司湯達
薩爾茨堡(Salzburg)可以分解成Salz和Burg,前者意為德語“鹽”,后者意為“高地”。公元755年開始,這里因為發現了鹽礦而變得繁榮。而鹽,是這座阿爾卑斯山麓之城始終閃耀的符號。
作家司湯達爾在單戀之時,寫過一個故事:薩爾茲堡有一根禿樹枝掉到廢棄的鹽礦里,幾個月后,樹枝被拉出來,上面覆蓋滿了鹽的結晶,這支樹枝突然變成了鑲滿鉆石的銀河。司湯達爾感慨到,愛就是一個“結晶”的過程,當你愛上一個人,就覺得她哪里都是美好的,像全身鑲滿了鉆石,流光溢彩。
薩爾茨堡就像是那只閃耀著鉆石光彩的鹽樹枝,她是我小時候的童話書。而我真正來到這里之后,親身感受它的美麗時,記憶中的“鹽粒”剝落,并抽出了新芽的綠枝,我終于可以把她真正的插進泥土里。
莫扎特博物館
【你是思特里克蘭德的月亮,你是我的理想,我的信仰】
莫扎特 、卡拉揚、 茨威格,早在出發前就無比熟悉這個地名 ,在我的想象里這個古老的城市會是古舊到發霉,散發著歷史的渾厚,但是想不到它如此亮麗,輕逸,同時兼厚重的歷史和現代的顏色,用余秋雨的描述就是在現代潮流的琢波中又幾乎未受現代文明的侵蝕。
當薩爾茨堡人談到莫扎特時,常常會說“莫扎特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無與倫比的禮物”。 也有人說,當天使為上帝演奏時,他們演奏巴赫;而當他們為自己演奏時,他們演奏莫扎特。
莫扎特博物館就是薩爾茨堡街頭的一座普通小樓,原來被稱為舞蹈家室,是當時的貴族們學習舞蹈和禮儀的地方,后來莫扎特一家搬入了這套房子。穿過不大的樓門,走上二樓,曾經的房間如今是展廳。說是“展廳”,其實一點都不豪華,但能感受到的,是一份透心的精致。錐形展柜形同被拉長的金字塔,沉靜的黑色是以作底座和頂部,中間部分做成透明狀用以展示莫扎特用過的物品。他用過的羽毛筆,被涂涂改改墨漬猶存的樂譜手稿。不經意斜視,看到了莫扎特家人被鑲在金色畫框里的畫像,畫像下方還有一封封親信件。繼續往里走,就來到了一個專門陳列莫扎特本人肖像的小廳。黑色背景金色燈光下,是莫扎特頭戴白色假發、身穿紅色禮服的經典形象。對愛音樂的人來說,莫扎特大概就是思特里克蘭德的月亮吧,這個故事出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斯特里克蘭德放棄了一切世俗的牽掛去追求繪畫的藝術。六便士是世俗,月亮是理想。
所有人都低下頭撿滿街的六便士,唯有他抬頭望著月亮。
薩爾茨堡大教堂
【因為你,我像戴上玫瑰色的眼鏡,看見尋常不會有的奇異與歡愉】
薩爾茨堡大教堂是阿爾卑斯山北側的第一座巴洛克式風格教堂,16世紀大教堂在火災中被燒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遭到破壞,后于1956年修建完成。這里是莫扎特父母結婚的教堂、也是莫扎特受洗的教堂。
站在雄偉到抬頭都看不到邊緣線的薩爾茨堡前,我神游出這樣一個場景:眼前圖畫般的教堂,忽地又跳出一個隨風飄動的花壇。上帝的藍色氣息快樂地吹進花園大廳。一個十字架,聳立在荒蕪的葡萄藤上。仿佛在聽著村莊里的歡聲笑語,那里會有園丁在圍墻旁刈草,傳來一陣輕柔的管風琴聲,混和著音調和金色光芒。那音調和光芒,是祝禱愛情的面包和美酒。小鎮其他的少女們也姍姍而來,雄雞是最后的啼叫。腐朽的柵欄輕輕動搖,還有玫瑰花環和圓舞,圣母瑪利亞圣潔而華美,古老的巖石旁有個乞丐,仿佛已在祈禱中死去,花園里另一位天使在歌唱,其他孩子們已進入夢鄉。
回到新城街區米拉貝爾花園前的噴泉,就是《音樂之聲》影片中瑪麗亞帶著七個孩子,圍繞花園中心的噴泉跳舞唱歌,孩子們唱出了膾炙人口的“Do-Re-Mi”。
這座晚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樓梯,如今這里的大理石大廳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美麗最浪漫的婚禮大廳之一,世界各地的男女紛紛被吸引前來登記結婚。
姑娘 來我的小花園坐坐吧
先穿過一小片竹林
再走過幾株桂花
不要總盯著屋檐下那束尤加利果
也看一眼廊邊的相思豆吧
——特拉克爾
【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實,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
噠噠的馬蹄聲下,中年紳士安然微笑著緩緩坐在馬車上行進;午后陽光下,抱著孩子丈夫和穿著傳統裙裝的妻子,嘴角溢出的小旋渦被照耀得更加溫暖明媚。
教堂門前,新婚的夫婦在親人好友的簇擁下緩緩走出,每個人幸福的笑都漾及滿臉;巷口攜手攙扶著步行的一對老人的背影;在這里,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只有兩三張桌子的街邊小咖啡館,幾個老炮兒,在通體被刷成綠色的bar前,煙、咖啡、和席地而趴的老狗。你看,我覺得薩爾茨堡可愛,其實是在深度游走后,因這些動人的細節,而深愛上。
在這個古堡高地,坐著纜車上山頂,俯瞰老城狹窄窄的街道彎彎曲曲,兩旁的建筑幽深而神秘,處處都是滄桑歲月留下的痕跡。在薩爾茨堡城堡俯瞰,這座中世紀古城便如同漂浮在半空中的夢幻堡壘,讓人不知置身何處。
進來家有故事的咖啡館。年代感的扶手沙發,經歲月沉淀下的質感讓人沾染了些雅致。雨后的街道上傳來中世紀的鐘聲,黑白服飾的女招待拖著甜品穿梭于各個客座中詢問客人需不需要甜點。手磨咖啡機的方向傳來豆子的醇濃氣息,想必那一旁看書的奧地利女人的扉頁上定是留下了唇齒至濃的咖啡豆香。木質的旋轉樓梯,墻壁上掛著的油畫和照片訴說著咖啡館的曾經。這18世紀的古風雅韻,讓我這個匆匆過客離開咖啡館很久身上還帶著咖啡的香濃。
我喜歡嘗試當地食物,做當地菜,走當地人的街巷,穿當地人的傳統服飾。艾蒂利的傳統服飾是Lederhose和Dirndln,就是純皮手工背帶短褲和花色低胸套裙。在有陽光的午后,去了街邊一家店試了條當地的褲子,順便出來坐上馬車拍個照。薩爾茨堡的當地人對于傳統服飾有著特別的感情,掃一眼街上的男人們,看到他們基本都會穿上民族特色——皮短褲。我是對像當地人一樣生活有著一定的執念追求,每一程都是,尤其是對深愛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