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的秘密到底是什么_吳家的陰謀
吳家大院現存建筑。
飛瀑沖入水潭發出巨大的聲響。
千年龍柏。
據史書記載,1700多年前,三國時期蜀國后主阿斗(劉禪,劉備之子)亡國被俘封為安樂侯后,被秘密羈押至現鶴壁市鶴山區前蜀村附近,方圓十里為其封地,阿斗就是在這里“樂不思蜀”的。
阿斗與妃子、家奴當時居住在龍甕,就是今天的鶴山區鶴壁集鎮龍宮村,當時地偏途塞,風光秀麗,至今仍是一處風景勝地。
受制于此的八余年間,阿斗與民同耕、養花種草、喂鳥養魚,頤養天年,對當地百姓影響深刻。千余年來,龍宮村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仍與阿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親手種下的兩棵龍柏猶在,養花的傳統在此延續,金線河水依然流淌,龍甕氣勢尚存……
龍宮村被評為省第一批傳統村落,9月5日,記者走進這個村子,在古樹老屋間,尋找阿斗的印跡。
一條金線河流淌了千余年
龍宮村旁有條河,名叫金線河,據說是阿斗命名的,以此緬懷巴蜀地區的江。“東臨蜀水觀魚躍,西近太行聽鹿鳴。”這是劉禪在此流放時怡然自樂中寫下的對聯,“蜀水”指的就是金線河。
記者在村南見到了這條流淌了千余年的金線河,河面雖不足2米寬,水流卻很湍急。
據村委會主任杜天才介紹,之前的金線河寬約百米,蔚為壯觀,水質清澈,魚蝦成群。千余年前,阿斗經常在此靜心垂釣、吐露心事。阿斗的心事,或許這條河最了解了。
河兩岸樹木蔥郁,成群的牛羊在此愜意地吃草、飲水,不時哞咩幾聲,為這寧靜的村野添了幾分靈動。走在河邊的林蔭道上,滿目翠綠,空氣中夾雜著泥草香氣。微風掠過,讓人將從城市中帶來的喧囂和疲憊一掃而空,頓時融入自然。
杜天才說,站在村北最高的山頂上往下望,山環水繞,綠浪連綿,一幅田園秀景圖現于眼前。也許劉禪當年正是因此感受到了地偏心遠的逍遙,將亡國之恨拋到了九霄云外。
兩棵千年龍柏 阿斗親手所栽
有的典籍中稱,阿斗樂不思蜀是假,以此掩飾亡國之恨是真,他在流放的日子里,思念巴蜀故土也是常有之事,東崗坡上的兩棵龍柏就能證明。
跨過金線河,向南不過百步,便是東崗坡,一座蔥郁的小山丘。令人驚奇的是,山體遍布大小不一的鵝卵石。
杜天才介紹:“沒有專家來考察過,誰也不清楚這里是啥地質,不過此處處于金線河流域,鵝卵石肯定與這條河有關。因為大石頭是小石頭組成的,所以俺們都叫這兒的石頭為子母石。”
東崗坡頂的兩棵千年龍柏,兩個成年人合抱難攏,據傳是由阿斗及夫人張氏親手所栽。
“這是有專家考證為依據的,樹齡和阿斗的時期剛好吻合。”杜天才說。
兩棵龍柏相距10米,一棵粗壯雄偉、高大威嚴,一棵清秀俊逸、婀娜多姿。兩樹樹冠枝葉相連,象征著阿斗和張氏二人伉儷情深。樹干的紋理向上盤旋,遒勁有力,枝干似龍角鳳爪四處伸展,枝干上的小分枝似條條小龍盤臥而上,逼真傳神。
“阿斗是思念故土的,龍柏盛產于川蜀之地,阿斗將龍柏比作自己栽種于此就可以證明。”杜天才說,“兩棵龍柏繁茂的枝干伸向西南川蜀地,這也可以看出阿斗借柏樹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龍甕臨飛瀑 潭中游大龜
當年囚禁阿斗的龍甕其實是位于村西的一處形如水甕的大水洞,寬200余米,深300余米,高達30米。“可裝下阿斗的十幾萬兵馬。”杜天才說。此甕連通村東金線泉眼,常年涌水,其底部有個深不見底的大水潭,傳說天上的龍犯罪后就被打下天宮,打入龍甕,后來司馬氏把劉禪這條“龍”裝在甕里,使之成為一條上不能飛天、下不能躍淵的“困龍”,足見司馬氏為囚禁劉禪煞費苦心。
既然來到龍宮村,就不能不到龍甕看一看。前往龍甕的路可不好走,記者沿著金線河開始了探秘之旅,沿途人跡罕至,水草湮沒了河谷,記者伴著嘩嘩的流水聲在林間穿梭,仿佛進了原始叢林。
20分鐘后,藤蔓劃破了肌膚,頭發上滿是落葉枯草,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見到了高大光滑的龍甕壁,聽到了響大如洪的瀑布聲。“在河水千百年的沖刷下,甕頂逐漸坍塌,甕壁、甕底和大水潭才得見天日。”杜天才說。再往西行一里地,一條白龍般的瀑布讓人眼前一亮,它寬約3米,高達30米,飛瀑沖入下邊的水潭中發出巨大的聲響,人們面對面講話仍要大喊才能聽清。攝影記者興奮地拿起相機一邊狂拍一邊歡呼:“咱鶴壁還有如此美景,真是深藏不露啊!”
“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外邊再熱,到這兒后都冷嗖嗖的。”杜天才說,“水潭到底多深,誰也沒測過。據說潭里曾游著一龍一龜,龍形如金蟒,龜大如簸箕。龍我沒見過,可我見過龜,早些年我來這里時,龜正在瀑布旁邊的石頭上曬殼,真是大如簸箕!”
劉禪養花技術在此流傳
龍宮村因此成為知名花鄉
龍宮村附近是遠近聞名的花鄉。杜天才告訴記者,當地百姓幾乎人人會養花,家家戶戶都要種上幾株,并供奉劉禪為“花神”。
劉禪受制于此八余年間,甘做農夫野老,喂鳥、養魚、種花、植卉,并讓從四川帶來的花匠教授百姓養花植卉。附近的百姓學到了許多種花養魚的技術,世代相傳。如今,養花植卉竟成了當地農民養家糊口的營生,他們把耕地里的莊稼換成花卉,大片的花卉種植地連成一片成了“萬畝花園基地”,產品暢銷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據介紹,此處盛產的名花異卉種類繁多,有桂花、刺柏、夜來香、月季等30多個品種。“俺村出了一代又一代技術超群的種花能手。”杜天才說,這些種花的能工巧匠走遍華夏大地,幾乎哪里有出名的花圃,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和足跡,使龍宮花卉享譽中原。
吳家大院九門相照
歷時26年才建好
除了劉后主的印跡,龍宮村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以九門相照著稱的吳家大院--吳守業舊宅,現存主要建筑11棟,屋宇39間,皆為磚混結構,木架梁,宅院總面積近千平方米,自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建造,經其祖孫三代26年,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吳家大院才建好,凝結了一個家族數代人的心血、智慧和情感。
吳家大院屬北方多進四合院式建筑,由南北縱列的四進庭院組成。一進院和二進院中間本由垂花門隔開,上世紀六十年代垂花門被拆除后,成了一個大通院。
吳家大院建筑風格考究,幾乎每間房的門楣和窗欞上都精雕細刻了“福”、“壽”等字樣或“童叟嬉戲圖”等圖案。過廳正門的額枋上刻有“聚業堂”三個大字,門楣正中則書有“謙受益”三字。左右耳房門楣之表是一副對聯,上聯是“筆參造化”,下聯是“學究天人”,由此猜想,宅院曾經的主人一定是位飽學之士。
另外,廳門處一塊高約3米的影壁疊砌考究、雕飾精美,壁中心雕有“鴻禧”二字,邊緣雕刻著石榴、花卉等紋飾,處處彰顯主人財多勢大之氣。
另外,村里還有多座七門相照、五門相照的院落。古村落老屋集中連片,古色古香,頗具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