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出了多少狀元;白鹿洞書院前身
“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于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出自于這里。它就是當年中國最高等的學府,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
網傳清華、北大在它面前都是弟弟,歷經1000多年,從這里走出了無數的文人才子,并且流傳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現在里面仍然有白鹿,據說能夠看到白鹿的人,都能夠金榜題名。
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它位于江西九江廬山腳下。白鹿洞書院始建于唐朝、興盛于宋朝,與湖南的岳麓書院、河南的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并稱中國四大書院。是中國首座形式完備的書院。
白鹿洞書院分為五個院落。其中第一個院落即是先賢書院,這個“賢”字是一個錯字(請看下圖),一個臣、一個忠、一個貝,組成了一個賢。這里是培養國之棟梁的地方,只有對國家忠誠的臣者才能成為賢臣。
大家知道嗎?奧運冠軍摘得桂冠的典故也是出自于這里。進入院落有三個臺階,寓意“連中三元、步步高升”。里面有一個丹桂亭,上書“紫陽手植丹桂”。
白鹿洞書院之所以名垂千史,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南宋的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朱熹曾經親手在這里植下了兩棵桂花樹,一棵金桂,一棵銀桂。古代科舉每到開榜之時,就是桂花飄香之際,朱熹許下諾言,如果誰能摘得狀元,他便親手摘下這棵樹上最大最漂亮的桂花贈予他,所以叫做“摘得桂冠”。
白鹿洞占地3000畝,和北大差不多。但是建筑面積不到1/10,90%都是山林。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何嘗不是一件享受的事。
這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書先生,名叫王陽明。他是明朝最杰出的哲學家,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還有北宋的五子之一周敦頤,也是這里的教書先生,他的千古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流傳至今,太極八卦圖也是他設計的。
有這樣的先生,教出來的學生能不厲害嗎?因此這里也被稱為海內第一書院。
那么這里為什么叫白鹿洞書院呢?曾經的江州刺史李渤,青年時和他的兄弟李涉在這一帶讀書,他在這里養了一只白鹿,自娛自樂。
這只白鹿很通人性,還會幫李渤去集市上買書,因此大家稱李渤為白鹿先生,把他讀書的地方則叫做白鹿洞了。
白鹿洞書院最古老的建筑叫欞星門,那么這個門該怎么走可是有講究的。在古代,如果你奪得狀元,你就可以走中間最寬最大的這個門進,并且穿過此門,可以經過狀元橋去拜見孔子;如果考到榜眼的話呢,可以從旁邊的小門進去,但是不能走狀元橋,只能沿著橋邊去拜謁孔子;如果是探花,就只能走最邊上的門去拜見孔子了。那如果啥都沒中,只能走邊上小路過去,叫“沒門”。所以,大家發現了,在過去古人用這種方式來激勵學子好好學習。
現在我們去看一看那只白鹿吧,路過之處,有朱熹校長留下來的白鹿洞教條。這些教條直接影響了中國近700年的教育理念,他推崇育才先育德。來到這里,不需要你學習多么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先教你做人。
再往后走,我們就能看到白鹿了。它被稱作神鹿。很多人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就是為了看到它,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金榜題名。
最后我們去走一走“狀元橋”吧!只要來這里,很多學子都會去橋上走一走,有著當“狀元”的美好愿景。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不一定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但讀書一定會讓我們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