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懸崖村的發展歷程-涼山懸崖村歷史
古路村
3月8日,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與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支部書記駱云蓮的對話在村民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古路村地處深山峽谷,是雅安市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天梯村”。過去一年,這里不僅有了便捷的進出村新通道,更有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古路村的“前世”
2013年2月,當時還沒有護欄,村民出行走得小心翼翼。
坐落于雅安市、樂山市、涼山彝族自治州交界處,古路村位于四川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的絕壁之上,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是個500多人的彝族村落,也是四川雅安市漢源縣63個貧困村之一。長期以來,這個彝族村寨由于山高路險,交通不便,全村經濟發展滯后。
前往古路村的險峻道路
古路村是典型的中高山區,老百姓有脫貧的積極性,也有土地,可不管發展什么產業,交通跟不上,運輸、銷售都是空談。交通成為當地老百姓脫貧奔小康的最大瓶頸。
古路村的“今生”
兩端道路硬化,中段索道橫跨
“結合當地特殊的地理條件,依托大渡河大峽谷旅游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采取分段實施的辦法,按照“兩端道路硬化,中段索道橫跨”的建設方案,實施古路村通村硬化路的建設。”
S306線至古路村斑鳩嘴段的騾馬道
從S306線“一線天”處至古路村斑鳩嘴處4000米的騾馬道是古路村群眾在索道未建成前出行的唯一通道,2013年政府出資對騾馬道進行改造,硬化了路面,增加了防護欄。索道投入使用后仍將保留。
索道建設
8月,跨度750米的索道建成,并開始試運行。
索道一頭連著通了公路的二道坪,一頭連著古路村的斑鳩嘴,垂直距離地面約700米,建成后可以往復式運行,一次可載40人,3分鐘就可完成飛越。
古路村斑鳩嘴至村委會段
古路村斑鳩嘴至村委會段,全長1.8公里,有效路面3—3.5米寬,正在進行路基處置,預計2017年6月底前可完成路基成型工作,形成初步通車能力;2018年6月底前,完成該段道路的硬化改造和安保工程施工任務。
馬坪村放馬坪至二道坪段
馬坪村放馬坪至二道坪段是通往古路村索道必經路段,全長1.3公里,2016年已經全面完成整治硬化,有效路面4.5米,危險路段已安裝波形護欄。
懸崖村
進出村子都要徒手攀爬17段、落差近千米的陡峭藤梯,去年5月,媒體報道讓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一夜變得全國聞名,這個名副其實的“懸崖村”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看到涼山州“懸崖村”的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上山下鄉,安全得不到保證,看了以后心情還是很沉重,也很揪心。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說當地已經建了新的鐵梯,這樣,心里又感覺到松了一下。
懸崖村的“前世”
涼山州昭覺縣向東60公里,省道307線旁,阿土列爾村就在美姑河大峽谷與古里大峽谷的簇擁中。但村莊和峽谷的名字,遠不如它們的“標簽”更有名氣——“懸崖村”。
曾經,孩子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每天爬藤梯上下學。
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列爾村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懸崖村的“今生”
現在進村的路,已經變成鋼梯了。鋼梯,是從去年8月開始啟動修建的,州、縣兩級財政共投入了100萬元。11月,鋼梯完工投入使用。這些鋼管牢牢焊入懸崖,一共組成21段、767級臺階。整個鋼梯用了大約1500根、40多噸鋼管,光是固定用的扣件,就用了6000多個。
原來的藤梯已換成了鋼梯
鋼管都是請村民用人力,一根根背上山的。在修建鋼梯時,莫色子古負責統計鋼管數量、計算人員工資。1.5米的鋼管,每背一根工錢10元,6米的,則是每根60元。
與原來的藤梯相比,鋼梯是直上直下的,不僅比藤梯好走、安全,還節約了路程。噴了防銹油漆后,壽命可達10至20年。
以前,攀爬藤梯上山進村,村民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而不熟悉的外地人至少需要3個小時。現在鋼梯修好后,村民上山可節約半個小時,下山就更快了。
“懸崖村”藤梯改造成鋼梯之后,當地還將建設“懸崖村”至省道307線的簡易道路,滿足人、馬通行,解決物資運輸難的問題。今年,涼山州普通公路交通扶貧總投資約62億元,建成國省干線公路350公里、農村公路3700公里,新增65個鄉鎮通油路和55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確保年度退出的貧困村通村硬化路全覆蓋。
來源 |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整理編輯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客戶端——四川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