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縣所有路線圖,迭部縣地圖全圖高清版
以下是2018年十一我一個人自駕游5300公里的部分流水賬
從漢中出發向西,就進入了甘南,不再走高速公路,改走省道,前面是陌生的土地。。。
“離開了漢中,一路向西就進入了甘肅南部,橫跨甘南再向南就可以到達諾爾蓋草原,以下是記述的是甘南一路上到迭部縣城的流水帳”
03
甘南迭部
陜西境內,煙污染還是很嚴重的,本來西部地廣人稀按說不該如此,但是這里的工廠和居民燃煤排放,明顯比北京嚴重。
還未進入甘肅境內,但遠處已經云霧繚繞了,藏地的感覺已經有了(甘南也有藏族自治州)。
這一帶是陜西西部靠近甘南的兩省邊界,空氣還算不錯,工業也不多。
陜甘交界略陽收費站,這里空無一人,全國高速全部免費。
一般省的交界,有一種地形就是有山脈相隔,歷史的沿革大都是以山為自然劃分的。
山區,歷代的管理者都是管理薄弱地帶,這里的地貌很明顯,如果沒有這條高速公路,想必在古代或者舊社會,這里的山就是人跡罕至之處了。
徽縣,是進入甘南后的第一個服務區。
道路分叉了,我出了“十天高速”往標示的廣元成都方向開,其實,根本不用到四川,只是這條分叉的路最遠可以通到四川而已。
而直著走的天水,大方向相當于要往北走了,而我要繼續向西走。
這里的山已經有些甘南山脈特有的感覺了,這種褐色的一楞楞的感覺的山,是甘南的一種特點。前方又分叉了,我右拐再開一段就快要離開高速公路改上212國道了。
“兩水西”出口,這里基本上就是這條高速的盡頭了,出了這里就要走212國道了。
甘南往西到迭部,基本上沒有高速公路(后來看了分省地圖,有一條正在規劃中的高速公路平行于212國道,應該就是我之前走的高速的延續,但顯然還沒有建成開通),都是國道省道。
出了收費站又走了一段寬敞的高速路,這里的山和陜西感覺完全不同了。
好了,又開始上山了,路也開始變窄了,很明顯,從這里開始就是212國道了,剩下的路就都不是高速公路了。
來一張道路圖,這就是212國道。
剛進入國道沒走多遠看見一個地名牌——石門鄉,為了記錄我拍了下來。
嚴格的講,從陜西剛進入甘南的這一部分行政上隸屬于隴南市,原來我本想住在隴南市的,當然我前一天也開不到這里,但是即使到這里也不能去隴南,因為如果住在隴南顯然是繞遠不說條件估計還不如漢中好。
這里在甘肅的東南角上,不叫藏族自治州,但是很明顯,這里就像是漢藏混居的地區。
這里的山更雄偉。
212國道的邊上是一條寬闊的大河。現在是在向西北方向走。到了舟曲,我會離開212國道改走另一條省道向西走,而212國道會繼續向西北方向延伸。
這里的路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類似于水渠一樣的溝槽,從山上延伸橫跨公路直到河邊,我猜測是引山水下來流到河里的。當然,這是我瞎猜的,我現在也不知道這個是干什么用的。
路過一個大一點的鎮子,前面的牌子上寫著左轉舟曲還有17公里,同時通向313省道,我就是要去那里改走省道。
這條路總能路過不同的村鎮,鎮子都不大,依路而建,國道從中穿過。
路過一段正在修建的土路。中間有一處錯車需要等待避讓,還等了會,等對面的車都走完了才通行。
路終于好走了。
到舟曲了,這里稍微大一些,其實后來我看了地圖才知道,從前面標注左轉是舟曲的地點開始,已經叫313省道了。
大一點的鎮子,都建在這種大河的兩側,這種格局我看見過不少了,以前在川西馬爾康也是如此。
繼續前行,不久又到了一個更大點的鎮子,我記不清這里相差多遠了,應該都是舟曲縣城,這里更大一些。
這條湍急的河流應該是白龍江,還有一條叫岷江。這兩條江在兩河口(應該就是我之前看路牌左轉的地方)匯集成一條江。
來一個全景。
過了這里風景開始如畫了,這里離迭部大約還有一百多公里,迭部,最早是從我一個小時候的同學嘴里聽說的,他煞有介事地說有一個地方特別美——迭部。
這次我是無意間發現我選擇的這條去諾爾蓋的路正好就路過迭部,其實這一帶離臘子口也不遠,只是不順路需要單獨去,由于我第一任務還是想去諾爾蓋,所以臘子口這樣的零散景點就舍棄了。
如果說之前的山代表甘肅,這樣的山就是典型的藏地風格了。
這一段路,我是一直在追逐著前方的這朵怪云在開的,云山霧罩,總是甘南藏地最典型的特色,確實,對于一個廈門待久了的人(那個同學中學后移居廈門),這種景色確實很美。
這里是憨班橋,憨班是一個小鎮,這樣的地點非常多。
這條路是新修的,很平整,想起當年去川西色達,走的川藏線北線(317國道),道路坑洼不平,極其難走。
這次走甘南,比那條路強多了,不過聽說通往色達也在建高速公路,我相信未來去藏地的路會更好。
這張照片看那個水渠最清楚,可以看出來是一個凹槽從山上斜著橫跨公路,開口于路邊的河道上方。不知道這個是做什么用的,這里的路上非常多。
路過一段正在施工的道路。
這里的巖層是這種片狀的石頭,開山修路,確實不易。
過了憨班就是立節。
過了立節是洛大鄉,從洛大往北拐,離得不遠就應該能到臘子口。我沒有去,而是繼續往西走。
其實從洛大鄉開始,就已經進入迭部縣了,甘南劃分為很多個縣,之前走過的是隴南縣。
隴南縣在甘南的東南角,而迭部縣在甘南的西南角。繼續走,路過旺藏、尼傲、卡壩,景色逐漸確實越來越美了。
就快審美疲勞了,恰好一頭豬搶了鏡頭,給旅途帶來了些許情趣。
這里的山石有不同的構造,這樣的大多數是地質擠壓拱起造成的,遠古時期原來在海底的沉積巖被擠壓拱起,所以是一層一層的。
再繼續前行,很快到了一個“茨日那毛主席舊居”的景點,想必是長征期間毛主席曾經住過的地方。這里游客不少,能住宿,和北京的民俗度假村類似。我照了幾張相離去。
說實話,這個茨日那在我的甘肅省分省地圖冊里沒有查到,不知道這個地名是老地名還是怎么回事。
我沒有深研究繼續前行,小友說的美,有那么點意思,但是顯然沒到他說的程度,可能是我這些年山看多了的原因。
終于進入迭部縣城了,迭部縣城確實現代了不少,是一個大的居民點,這里最多的是旅館酒店。在進入縣城前路分叉了,一條可以繼續西行,一條進入縣城。
迭部縣城中間的大馬路是一個上坡,逐漸向上而去,剛進入縣城有一個迭部中學,這個中學很氣派,充分體現出國家重視教育的特點。
其實中國投資在教育上的經費占GDP比例超過軍費,這一點是西方國家尤其美國少有的。
即使不懂,從學校現在的建設也能看出來這一點。中國普及教育和社保,讓人人得到教育和保障,是政府追求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高層的擔當是值得欽佩的,但是我堅信很少有人會同意我這種觀點,每個人的認知其實是自己的情感而并不是客觀外境。
所以,即使是一個中學老師,也未必同意我這樣對于教育經費的認知,因為人往什么上面想是由自己決定的,這些年這種事看得太多了。
在進入迭部縣城之前,我腦子里的朦朧念頭是想先看一眼縣城,但是當時沒拿定主意是繼續走還是留在這里過夜。
留在這里,顯得有點早(當時是18點左右,其實正合適住宿,但我當時卻想趕路),繼續走吧,前方在哪停留還未確定(后來的經歷讓我慶幸我留在迭部縣城過夜是一個非常明智之舉)。
走在迭部的大街上,已經很疲憊了,想想最終下決心還是在這里過夜,遂開始找旅館。
開始找到了一個支路上的藏族旅館,和別處不同,這里的前臺接待在二樓,一個藏族女服務員蜷縮在被子里,看見我來馬上坐了起來。
我問了房價,對方看我猶豫主動說我可以上三樓自己看看房間,臨走還叮囑說不要坐床上哦(講真,姑娘的漢話說得正經就算不錯了,雖然有點口音)。
我上了三樓她指定的房間,干凈倒很干凈,但是洗澡在外面一個公共的洗澡間,洗澡間和廁所挨著,最要命的是,這里的房間透著很明顯的陰冷。難怪姑娘窩在被子里,在這里呆一會都冷。
下樓說我去別處看看再說,就又回到大馬路上,一家家問,發現不是客滿就是太貴。心說不會跟漢中一樣吧?
隨后找到了這家名叫“星期天賓館”的賓館,前臺也是藏族女孩,問了房價,我記得很公道,大概是120多元一間。
前臺的一群女游客正在質問為什么沒有暖氣,小姑娘說我們這里就沒有暖氣,都是空調。
我不假思索就直接定了房,辦好手續隨后上電梯上樓,那群女游客也隨著上樓號稱要看看房間,電梯里還在抱怨:怎么這么狠心沒有暖氣要凍死人啊?我心說難道老公對你們都是寵愛有加?慣成這樣?
隨后我進了屋,才發現“搞搞清爽,不要太爽哦”,窗戶臨街,可以看到對面的山。迭部在我來之前的想象中是一個窮地方,但是住到這里才發現,迭部的酒店是我之前甚至包括整個這次行程中最爽的酒店,屋內也不是很冷。
講真,這樣豪華的大豪斯要你120多一晚還想怎么著?美
這里讓我感覺最好的是臨窗的那個大椅子,坐在里面看景很美,房間也寬大舒適。
后來第二天的經歷才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住在迭部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后面的路上,險峻偏僻,最要命的是,山路有塌方。
而且前方的路上根本沒有什么可住宿的地方,如果當時我選擇繼續前行,那么很快就天黑了,我將陷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身陷漆黑山路的窘境。
隨后下樓吃飯(這是我旅途一大美事之一),我到處溜達,發現這里的飯館有一種叫“加工面”的主食,我問什么叫加工面,對方說,就是把菜和面加工在一起。
我聽了想笑,心說這就叫加工面啊,人民給食物起名的智慧是無窮的,那豈不是什么都可以叫加工了么?隨后,吃了一盤炒面片,這里的口味偏辣,這頓晚飯把我辣得夠嗆。
吃完飯又去給車加滿了油,加油的藏族員工很健談,還打趣地跟我說,人可以不吃飽,它(指車)要吃飽。
我說:對,它不吃飽撂了挑子我就得累死餓死了。第二天,我可以從從容容地奔向諾爾蓋了。
傳說中的諾爾蓋又是什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