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景點 > 正文

    保山施甸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保山施甸楊善洲干部學院

    施甸縣位于云南西部,保山市南部,東與昌寧縣為鄰,西與龍陵縣隔江相望,南至勐波羅河與臨滄市永德縣相連,北與隆陽區毗連。全縣13個鄉(鎮)138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2萬人,彝、傣、回、布朗等少數民族2.97萬人。國土面積2009平方公里,全縣95.5%的面積、74.5%的耕地、70%的人口均分布于山區,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情主要特點:一是文化源遠流長。地域文化豐厚,集契丹文化、抗戰文化、靖邊文化、溫泉文化等于一體,民族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和節日活動多姿多彩。二是氣候舒適宜人。縣內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年均降雨量945毫米,森林覆蓋率50%,縣內氣候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優點,立體氣候突出,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7.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舒適宜人。適種作物類型多,農產品質量較好,是優質水稻、烤煙、甘蔗、茶葉、蠶桑和蔬菜(食用菌)等的生產基地。三是溫泉資源豐富。境內溫泉資源豐富(河谷溫泉21眼,沙灘溫泉2眼、洞穴溫泉4眼),屬于少見的可飲用的碳酸型富硒富鐳富鍶溫泉,尤其石瓢、媧女溫泉具有較高的醫療養生奇效。四是區位優勢逐步顯現。距昆明571公里,距南傘口岸225公里,距瑞麗姐告口岸293公里;距離保山、芒市、騰沖三個機場車程均在1小時內;保龍高速公路、大瑞鐵路穿境而過,保山至施甸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施甸至勐簡高速公路年內開工,連接內外的交通條件逐步改善。

    景點1:善洲林場

    善洲林場原名大亮山林場,位于云南省施甸縣姚關鎮、酒房鄉、舊城鄉交界處,距縣城44公里,1988年3月由楊善洲老書記牽頭創辦成立。林場東與新寨接壤,南里與大爛地毗鄰,西接兩扇門,北靠大草壩,林場管護面積為7.2萬畝,人工林5.6萬畝,基本上為華山松,總產值已超過3億元。主要植物有華山松、櫟類、榿木、木荷、大樹杜鵑、木蓮、西南樺、核桃、云南櫻花、楊梅、五角楓、香樟、雞嗉子、滇潤楠、南燭、桫欏、鐵線蕨、貫眾、 腎蕨、虎頭蘭、春蘭、等,主要野生動物有麂子、野豬、刺猬、穿山甲、白鷴等。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成為周邊地區重要的水源地。

    2013年11月,經省編委批準正式掛牌成立了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教育基地現建成區主要包括善洲墓園、善洲事跡陳列室、陳列室附屬工程、教學生活區、進場公路等。基地以黨性教育為核心,設置有現場教學、專題教學、音像教學、體驗教學、互動教學、拓展教學等模塊,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基地功能設施完備、特色鮮明,逐步形成了以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為核心,延伸輻射至五縣區,包括隆陽區北漢莊、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艾思奇故居、龍陵松山抗戰遺址、昌寧茶產業發展示范基地、施甸姚關清平洞、善洲小學、善洲故居、雷打樹村“三同”教育實踐基地等在內的教學環線。

    景點2:滇西抗戰遺址群

    1942年5月到1945年1月,10多萬遠征軍相繼駐防施甸,其間,因戰情戰況,各軍隊駐地都會適時適需變動,除了軍民合作站,基本上施甸全縣范圍內都有駐軍辦公機構、聯絡處和野戰醫院等。

    施甸人民為滇西抗戰的勝利盡了大后方應盡的職責。誠如陳毅元帥總結淮海戰役的支前工作時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滇西抗戰的勝利,也是施甸民眾用雙肩挑出來的。從1942年5月5日施甸境內打響滇西抗戰第一槍到1945年1月滇西抗戰勝利時,施甸2009平方公里的土地,9.4萬民眾,為10余萬駐軍和戰爭反攻組織民夫158萬人次,調用騾馬、馱牛52.8萬匹(頭),征集糧食1400多萬公斤,肉14萬公斤,投工50萬個,修滇緬公路過境段65公里,因戰爭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死忙、失蹤1萬多人,戰爭結束時,施甸人口銳減至8.1萬人。八年的抗日戰爭是一場軍民同仇敵愾的持久戰,銘記為滇西抗戰流血流汗,作出過巨大犧牲的先輩們是每一位滇西兒女和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堅守與責任!施甸境內98km江防線上,沿江渡口、要道及占地險要位置,明碉暗堡林立;塹壕、交通壕縱橫于陣地。2012年1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4號文公布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甸共有17處,主要分布在太平、何元、酒房、姚關四個鄉鎮。【分別是:大山頭炮兵陣地、孩婆山戰場遺址、老渡口作戰遺址、小團山盟軍高炮陣地、望江臺碉堡、小金崗元碉堡、小烏木碉堡、中國遠征軍261團陣亡病故將士公墓、三個山碉堡、大蜂子窩碉堡、魚塘山碉堡、二臺坡碉堡、大紅梁子碉堡、老兵洞碉堡、雞腸子碉堡群、巖子頭碉堡、楊家山碉堡群。】施甸遺存的這組抗日江防遺跡群,各單體文物和環境保存尚好,是抗日戰爭時期少有的,工事種類豐富、規模宏大的軍事防御設施,在中國現代軍事防御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抗戰文化遺產。

    惠通橋

    聞名遐邇的惠通橋,連接著施甸縣與龍陵縣,是二戰期間連接怒江兩岸唯一的橋梁,滇緬公路的咽喉之地,被史學界稱之為改變中國命運的橋。

    1942年4月,我國大部分江山淪陷,日本攻占緬甸后向滇西進犯。5月3日,入侵國門畹町,4日,芒市、龍陵、騰沖相繼淪陷,滇西處于極度危機的局勢。1942年5日上午,日軍率三個聯隊直逼惠通橋,先頭部隊偽裝成歸僑難民,已經到了橋中,企圖東進,被守橋部隊及時發現,果斷炸毀惠通橋,日本到達西岸橋頭不能飛渡,隔間與我軍展開激戰,滇西抗戰第一槍打響!

    惠通橋炸毀當日,不死心的日軍500余人,乘著夜色偷渡過江,到了孩婆山,與我軍前來增援的36師106團發生遭遇戰,飛虎隊也派出4架飛機過江轟炸日軍,經過6天6夜激戰,我軍完全肅清了東岸日軍,粉碎了日軍企圖占領昆明,直逼重慶的黃粱美夢,至此,形成了從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兩年零八個月的隔江對峙局面,為我軍的滇西大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施甸縣舉辦了美國老兵重返惠通橋,以及全國抗戰專家、將領后代、抗戰老兵、抗戰民夫9·18 紀念活動。如今,惠通橋入口處路兩側的仍然挺立著中美兩國老兵共同栽下的友誼之樹。

    望江臺碉堡

    望江臺碉堡是滇西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第71軍江防部隊修建。其地居高臨下,可俯控滇緬公路惠通橋北南20余公里江面,是遠征軍與日軍隔江對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望江臺碉堡,坐東朝西,碉堡頂部平面呈梯形,設有射擊孔3個,占地面積6.4平方米,海拔1314米,碉堡整體保存完好,地勢位置險要,利于防守。

    少保寺

    少保寺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少保寺原名土主廟,是為紀念契丹后裔長官莽成龍而建。(土主廟與契丹后裔的淵源,目前少保寺現狀的由來)

    少保寺也是滇西抗戰時21野戰醫院舊址,緊鄰當時的盟軍醫院。滇西抗戰取得勝利后,為了告慰陣亡將士英靈,第十一集團軍在當時的由旺財神廟舉行了一次極為隆重的追悼大會,現為由旺中心校校址。后來為了紀念此次追悼大會,受由旺人民的委托,曾歷任德宏州團結報報社編輯、德宏州宣傳部長、省委黨校副校長的由旺當地人陳志鵬撰寫了一塊紀念碑(就是這塊),碑上有遠征軍71軍87師師長張紹勛所題的對聯一幅,對聯為:真中假假中真上下五千年無非如此,實者虛虛者實縱橫九萬里盡屬若斯。

    景點3:四大山生態民族旅游區

    四大山擁有20萬畝綿延的高山牧場,其中長勢最為豐茂的有5萬畝左右。你可以到這里遠足、騎馬、野營等,也可以到這里體驗熱情奔放的布朗族民風民俗。

    摩蒼森林公園

    摩蒼森林公園林區海拔2126~2623米,總面積74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9.7%,主要樹種有楸木、華山松、云南松、榿木、櫟類等。公園因山中有一古剎——摩蒼寺而得名。據說“摩蒼”之意取自陸游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句:“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摩天”二字,但如直接取名“摩天”有狂傲之嫌,于是將“天”改為“蒼”。

    摩蒼寺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是舊時施甸規模最宏大、影響最廣泛的一座寺廟。摩蒼寺建成后,大批高僧慕名而來,他們不僅帶來了佛教文化,更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他們在這里開辦書院、傳經講學。摩蒼寺成為了明清兩代施甸以及周邊地區的最高學府。

    如今,透過摩蒼寺遺址那高大敦厚的石墻、月拱石穿洞門、馬槽、石臼、青石板路,以及殘留于基石上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及魚蟲花草石刻,你仍然能捕捉到它當年非凡氣勢的蹤影,能讀出它厚重的文化底蘊。

    布朗族民俗體驗——哈寨村

    布朗族是最古老的土著民族,2002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全國22個特少民族之一。世居于施甸東山、南山一帶,總人口8201人,自稱“埃烏”,亦稱本人,俗稱“花濮蠻”。

    布朗人有語言,無文字,屬孟高棉語系。至今仍保留大量的原始農業崇拜風俗、最具鮮明特征的民族語言和其他風俗。

    布朗族服飾極富特色,色調鮮艷,做工十分講究,八銀飾配七彩服裝五色花草鞋,繡藝精湛、華麗美觀,不同的服飾代表著不同的年齡和身份。

    施甸的布朗族多居住在擺榔鄉、木老元一帶,是一個能歌善舞、富于樂感的民族。他們的歌舞節奏明快、熱情奔放、高亢嘹亮,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個性。布朗舞蹈有“打歌”“跳會”,用自制的樂器伴奏、圍場踏跳、粗獷大方、異常熱鬧,有“打歌打到太陽出,一碗稀飯兩片肉”之說。

    布朗人嗜酒,習慣喝烤茶,居住的是桿欄式的房屋。他們愛山、愛火、愛歌、愛舞、更愛美,代代相傳……。2005年,在施甸縣誕生了中國第一臺以布朗族為題材的舞臺藝術精品《金布朗》。它展現了生活在施甸的古老民族的傳統習俗,是歷史與歌舞的融合。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施甸縣將哈寨等許多布朗族聚居的村子列為試點,抓住特少民族這個亮點,打造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品牌。來哈寨和布朗族鄉親一起縱情打歌吧!

    景點4:長官司

    長官司位于甸陽鎮大竹蓬村,建于元代時期, 是時任地方長官們辦公的地方。公元1125年,大遼帝國被金所滅,耶律阿保機的第11代孫耶律禿花率兵投奔成吉思汗,帶兵東征西討。后耶律禿花之孫耶律寶童隨元世祖忽必烈一直掌軍南。后其子耶律忙古帶承襲父職,繼續率兵南下,征諸蠻夷屢建功勛,得以升萬戶;后又率兵攻羅必甸直到云南,贈為龍虎衛將軍,是云南契丹后裔的始祖。

    長官司選址背靠青山,門前兩條河流環繞而過。這樣選址有利于軍事防御;背靠的山就象征著木葉山,面前的河象征的是鄂木都兒河以及鄂木吉兒河,就仿佛青牛白馬圖上描繪的場景,也有追本溯源的寄托。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朝首設石甸長官司,秩從五品,兼管軍民事。阿蘇魯進駐后,入住長官司上院,當時長官司還設置有兩個兵站,主要是來往官員經過兩站,向長官報告,取得同意后才能會見長官,現在長官司蔣姓家族住地是當時土司家屬區,阿蘇魯的墓就葬在長官司后山上,也就是現在的樹包墳景點。

    原長官司建筑規模宏大,一直延續到半山,后來明代遭受火災,修繕后也難以恢復原貌,變成了現在的上下兩院。歷史變遷到了現在,上院已演化成當地百姓供奉菩薩的一座小廟,名叫鳳溪寺。

    契丹后裔們驕傲于先祖的金戈鐵馬,認為自己和先祖們一樣,是驕傲而孤獨的雄鷹。從公元1291年先祖們到施甸,700多年的歷史過程,經歷了從強盛到衰落,一路走來,血雨腥風。

    景點5:清平洞

    清平洞位于施甸縣姚關古鎮外的龜山西麓,距離施甸城20公里,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半山半湖特來此地尋秘境,一亭一洞何須世外問桃園”,橫批“水月洞天”。這就是清平洞對遠道而來的大家最樸實的問候,此地是桃園,此地是秘境!

    明萬歷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85年,永昌參將鄧子龍到此抗緬平叛時,取洞為房,并題名“清平洞”,寓戰亂平息,人民安居樂業之意,清平洞由此得名。洞分四室,高4米,長20米。平南開此洞,呼之謂清平,若問開洞者,虎冠乃豐城。”鄧子龍的這首詩,記載了辟洞的原委。右邊的一飲泉,常年有水不枯,清澈見底,水冬溫夏涼,周邊的百姓閑游時都是直接手捧就喝了。往里就是將軍雅居了,這個窗洞可以采光,夕陽西下,奔于作戰的鄧將軍也會在此看著夕陽,憂國思家。這是一火塘,將軍和戰士們在此于夜幕之下,篝火堆邊低眉續談,旁邊的“銀瓶”,當時是有巖水下滴入瓶,不溢不竭,隨手便可舀來,就可“煮酒論英雄”,洞雖不大,我們也能回想起塘火邊溫情的一幕。這壁上的石臺,相傳是將軍夏天午休的臥床。石床前的石桌,原來刻著棋盤,是鄧子龍與將士弈棋處也是研究作戰圖的石桌。洞中石壁上刻有許多詩文。《清平洞》詩曰:洞里神仙洞外春,清平不問舊將軍。靜觀楊柳依依綠,滿笑桃花灼灼(zhuó)春。醉問幾杯銷白晝,閑拖一帚看浮云。圍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諸夷納貢文。洞外石崖上“倚劍”兩個大字也是鄧子龍將軍親筆題寫的。院內荷花池旁邊的那棵桑樹已經有206年歷史了,由折7道的七星橋進去,池中的八角亭名為“磨劍亭”。

    恤忠祠祠堂擺放有鄧將軍的塑像,廂房里的格子門來自施甸摩蒼寺,擺放的明代、清代木雕上面有很多細致的故事,二十四孝、八仙過海、開心獻佛等等,寓意都是說要尊老愛幼,心中有愛,不怕困難等。

    景區中的點點滴滴都和鄧子龍將軍息息相關。鄧子龍(1531—1598年),江西人,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萬歷十一、二年(1583),地方土司和緬軍封建勢力內外勾結,進犯邊界。朝廷派鄧子龍將軍到此平叛。在古代,姚關是軍事重鎮。清平洞外一墻橫列,中開一拱門,上書對聯一副:“半山半湖此地即是勝景,一洞一亭何處去覓桃源。”橫幅為“水月洞天”。入門左側坡上,是《恤忠詞記》碑亭,亭為護碑而建,現 “記忠烈祠”的碑刻是1995 年新復制的,碑總共刻有約2400個字,記述明將鄧子龍平定內亂,擊敗外國入侵者,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功勛,緬懷以身殉國的忠勇將士。

    景點6:野鴨湖

    姚關鎮野鴨湖,每年的7、8月份是荷花開得正好的時候,呈現出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野鴨湖濕地景區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稱,因濕地常年棲息著野鴨,便被稱為“野鴨湖”。現有濕地湖水面積1000畝,湖的岸邊是萬畝森林,覆蓋景區山巒、島嶼,湖中青山倒映,山、水、島互為一體。站在岸邊眺望,可見當地人劃著小船在湖中捕魚。登上湖心島,遠眺雄峻的火星山,近觀秀美的小村景色,真個是:“鳥飛魚躍凌空起,荷舞香風醉游人”。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湖內適宜多種魚類和水生物生長的有利條件,湖內有著螺螄、鱔、白鷺,有繁茂肥美的蘆葦、茭瓜、紅蓮藕等,更有肉質細嫩、味道獨特的海子魚、鯉魚、鱔魚、大頭魚、紅魚等生態魚。很多游客對野鴨湖景區的清燉魚、麻辣魚稱贊不已,流連忘返。

    野鴨湖所處的姚關鎮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先后被省政府命名為“生態鄉鎮”“旅游小鎮”,2014年又被國家環境部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近年來,姚關鎮借力善洲品牌,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將旅游產業與農業發展、民生改善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萬畝荷塘,做強做好觀光農業,開發溫泉休閑旅游,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小鎮建設初具成效,成為帶動施甸旅游發展的重要節點之一。

    景點7: 石瓢溫泉度假村

    石瓢溫泉度假村位于施甸西北部太平鎮境內,距縣城60公里,因主泉眼有一巨石形如瓢狀,故名石瓢。石瓢溫泉水溫恒定在50O—80O之間,水流量巨大,有大小溫泉眼10余處,一瀉如注的沖腰池、溫潤清澈的月牙池、神奇誘人的仙人洞讓你領略不一樣的風情。“來時拄拐杖,走時步如飛”。石瓢溫泉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可治療風濕、胃病、皮膚病。無論洗浴、飲用、蒸熏都有很好的療效。近年,追加投資開發,建有住房、賓館等服務設施,設有室內單人沐浴室、院落小泡池等。因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集療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景區。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b3q24.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做a免费 | 久久视频精品 | 欧洲性xxxx |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激情 | 日韩免费av网站 | 天天摸天天看天天做天天爽 | 欧美天天|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 免费看av大片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猛交ⅹxxx乱大交视频 | 日韩欧美网 |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l | 看片久久 | xxxxse|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黄色片日韩 | 久久久久久9 | 亚洲国产影视 | 欧美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免费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欧美日韩片 |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 | 自拍偷拍亚洲欧洲 | www.91亚洲| 香蕉网站视频 | 男生操女生的视频网站 |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 狠狠爱综合 | 综合久久| 日韩中字在线 | 日韩中文字 | 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15yc影院在线观看 | www,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