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jīng)
  • 首頁 > 旅游 > 資訊 > 正文

    中國十大著名軍事博物館排名;國內(nèi)軍事博物館排名

    十大名關分別為我國歷朝歷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贏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劍門關

    中國十大著名軍事博物館排名;國內(nèi)軍事博物館排名

    劍門關風景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全國100個紅色經(jīng)典旅游景區(qū)之一。中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國家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qū),四川省地質(zhì)公園,《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劍門關風景區(qū)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

    劍門關風景區(qū)由劍門關、翠云廊兩個緊鄰景區(qū)組成,總規(guī)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qū)面積6平方公里,有觀賞景點(區(qū))300余個,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鐘會故壘、金牛道、后關門、石筍峰、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仙峰觀、古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鳥道、玻璃景觀平臺等,是四川大九寨環(huán)線的重要節(jié)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游線路的支撐中心。

    劍門關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聞名。它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戰(zhàn)爭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2020年11月18日,當選“成渝潮流新地標”。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zhèn))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于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陜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jīng)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后,“劍閣”才專指縣名。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文學家張載在《劍閣銘》贊道:“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zhèn)。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德裕在《銘》中寫道:“群山西來,波積云屯。地險所會,斯為蜀門。層岑峻壁,森若戈戟。萬壑奔東,雙飛高闕。翠嶺中橫,黯然黛色。樹若雄屏,以衛(wèi)王國。”

    三國蜀漢重臣鄧芝曾說: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重險者,謂外有褒斜、子午之險,內(nèi)有劍閣之隘也。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賦》云:阻以劍閣。東晉末年重要將領、大臣殷仲堪曰:劍閣之隘,蜀之關鍵。唐劉鳳云:梁山之險,蜀恃為外戶,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名劍門。《益州圖經(jīng)》云:小劍山截野橫天,奔峰倒地,挾楚包漢,呀秦擁蜀。大劍雖號天險,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間,徑路頗坦。小劍則鑿石架梁,飛閣成道,聳峭不容飛越,李白所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者也。雖然,劉禪、蕭紀之徒,其如地利何哉?

    武勝關

    武勝關,位于河南信陽市與湖北廣水市的交界處,其中湖北省廣水市的武勝關鎮(zhèn)因此關而得名。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義陽三關之一,中國古代大別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重要隘口。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tǒng)一中國后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

    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地質(zhì)學上為秦嶺褶皺山系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

    現(xiàn)武勝關關城下面是京廣鐵路隧道,關上107國道南北縱穿。武勝關與東側九里關和西側平靖關成犄角之勢,古時統(tǒng)稱“義陽三關”。三關中武勝關居中,交通便捷,為歷代兵家所重視。武勝關發(fā)生的戰(zhàn)事,最早追溯到黃帝與蚩尤的爭戰(zhàn),春秋以后有記載的大大小小戰(zhàn)爭就有60多次。

    武勝關,中國古代大別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重要隘口,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嶺。中國十大雄關之一,距離湖北省廣水市黑龍?zhí)讹L景區(qū)12公里,距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風景區(qū)南35公里,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后復稱武陽關。清始稱武勝關。與東之九里關,西之平靖關,合稱義陽(今信陽)三關。

    中國古代大別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重要關隘。古稱"大隧"(一說稱直轅)。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清始稱武勝關。位于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南距湖北省廣水市30千米,北距河南信陽市45千米。是河南省與湖北省間的交通咽喉。此關雄踞于峽谷之中,地處險要,扼控整個通道。關城以山為障,鑿山成隘,城墻堅固,古以“車不能方軌,馬不能并騎”形容其險。兩側峰巒壁立,群山連綿,山上密布松、杉、竹等植被。東北側7千米處的雞公山海拔744米,瞰制武勝關。

    武勝關為中國九大名關之一。處豫、鄂交通要道,為大別山重要隘口之一,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廣水市境內(nèi)有守衛(wèi)武勝關的屯兵地將軍寨、距離武漢最近的黑龍?zhí)镀俨既旱蕊L景名勝,還有著名的“孝子碑”等人文景點。

    友誼關

    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qū)18公里。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qū)18公里。

    我國十大名關之一(友誼關)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墻,右側是右輔山城墻,猶如巨蟒分聯(lián)兩山之麓,氣勢磅礴。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南疆邊關要塞。始建于漢朝,原名雍雞關,又名大南關、界首關。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雞陵關。永樂五年(1405年)更名鎮(zhèn)夷關;宣德年(1428年)改名鎮(zhèn)南關;1953年更名為睦南關,1965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正式命名為“友誼關”。友誼關景區(qū)包括關樓、城墻、左輔山炮臺(鎮(zhèn)關炮臺)、右輔山炮臺(金雞山炮臺)、清末廣西全邊對訊署(法式樓)以及大清萬人墳等,總占地面積250 萬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11663.76平方米。每年到景區(qū)的旅游人數(shù)約10萬人次。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的侵略炮火中曾兩次被毀。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關樓由底座和回廊式樓閣兩部分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積為365.7平方米,長23米,底寬15.9米,平均高度為10米。公路從隧道形單拱城門通過,拱門上方用漢白玉雕刻的“友誼關”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題寫的關名。

    關樓底座上原來只建有一層木結構回廊,重建時改用鋼混結構,并加了兩層回廊,每層回廊平均為80平方米。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欞裝飾了各式圖案,外墻為墨綠色石米貼面,顯得莊嚴、古樸。

    回廊第一層以圖片形式陳列著鎮(zhèn)南關大捷、鎮(zhèn)南關起義和紅旗插上鎮(zhèn)南關的歷史。第二層是中越高級領導人會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曾兩次在這里親切會晤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層是中國九大名關展覽廳。

    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nèi)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nèi)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xù)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于荒漠地區(qū),河西走廊夾于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千米左右。一條古道穿行于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肅州(今酒泉),西達安西,是京都長安和西域聯(lián)系的紐帶。

    嘉峪關由內(nèi)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嘉峪關初建時,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現(xiàn)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內(nèi)城和甕城組合而成。嘉峪關內(nèi)城墻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十四座,關城內(nèi)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

    雁門關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qū)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游觀光目的地”稱號。此外還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稱號。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景區(qū)自疫情結束景區(qū)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醫(yī)護人員免費開放。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墻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筑有3道大石墻和25道小石墻,起到屏障的作用。

    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西門外有關帝廟。東門外有靖邊祠,祭祀戰(zhàn)國名將李牧,現(xiàn)僅存石臺、石獅子、石旗桿和數(shù)通明清碑刻。

    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里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并建造了敵樓、烽火臺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御體系。在舊關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長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長城段之一,該段長城全長5033米,墻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臺和敵樓各一座,在險要的地段,還設置了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它的東西兩端向北延伸后,最終與外長城相連。

    自秦漢以來,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國統(tǒng)治的中心,成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帶。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shù)民族入侵內(nèi)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zhàn)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fā)生在這里的戰(zhàn)事,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雁門關北通大同,南達太原,進可主遼闊草原,退可守千里關中,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紫荊關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于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易縣旅游勝地眾多,特別是清西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紫荊關險中蘊秀的古塞風光,渾厚的文物、軍事歷史底蘊,必將隨清西陵一起成為易縣一處新的旅游勝地。

    紫荊關,宋時名金陂關 ,后因山多紫荊樹而改名。位于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二關號稱內(nèi)三關。原關門之門券上有“紫塞荊城”4字石刻,現(xiàn)已傾圮。“紫塞荊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荊關鎮(zhèn)南面。

    紫荊關位于易縣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紫荊關城就建在這依坡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nèi)。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內(nèi)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

    古人對其地勢和軍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于中,群險疵于外,規(guī)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紫荊關位于居庸、倒馬二關之間,號稱“內(nèi)三關”。

    紫荊關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筑,后歷經(jīng)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后,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tǒng)、景泰、弘治、嘉靖、萬歷、崇禎年間,都曾改筑、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御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嶇,易于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曾經(jīng)歷大小戰(zhàn)爭130多次。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御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wèi)京城上處于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地位。明將于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并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后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得更明白:“居庸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喉也,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歷史上的許多戰(zhàn)例,說明這個論斷是正確的。

    娘子關

    娘子關現(xiàn)存關城建于明代,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娘子關為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唐朝設立承天軍戍守處,唐大歷年間(767—779)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娘子關之名最早見于金朝的元好問的《游承天懸泉》詩句中“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明代為“承天鎮(zhèn)”。由于明朝時期因邊患頻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專設守備把守,今為當時原貌。清代增建“固關營”,分設把總駐守。因關城處于萬里長城內(nèi)邊的“內(nèi)三關長城”南端,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

    娘子關在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是晉冀的咽喉要地,是長城的著名關隘,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xiàn)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保,似為檢閱兵士和了望敵情之用。南門危樓高聳,氣宇軒昂,堅厚固實,青石筑砌。城門上“宿將樓”巍然屹立,相傳為平陽公主聚將御敵之所。門洞上額書“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關的重要性。關城東南側長城依綿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環(huán)繞,終年不息。險山、河谷、長城為晉冀間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yōu)美。這里家家流水,處處涌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有聯(lián)曰:“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繪出這座古關名隘的獨特風貌和秀麗天成的優(yōu)美景物。

    居庸關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居庸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并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nèi)三關。

    居庸關位于距北京市區(qū)50余公里外的昌平區(qū)境內(nèi)。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

    居庸關形勢險要,東連盧龍、碣石,西屬太行山、常山,實天下之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xiàn)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里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郁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山海關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關設衛(wèi),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1961年3月4日,萬里長城-山海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并有多種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長城博物館等長城建筑。

    山海關古城是明萬里長城上的重要的軍事城防體系,東門鎮(zhèn)東樓氣勢雄偉,因地處要隘,形勢險要,又是萬里長城東起第一關,故稱“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在其左右兩側分別建有靖邊樓、牧營樓、鎮(zhèn)東樓、臨閭樓和威遠堂,五座敵樓,一字排開,均勻分布在一千多米長得長城線上,稱為“五虎鎮(zhèn)東”;城中心建有鐘鼓樓,關城街巷呈棋盤式布局,城外四甕城拱衛(wèi),形成重城并護之勢;外層筑有羅城、翼城、衛(wèi)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國古代嚴密的城防建筑風格。

    甕城是長城建筑中最珍貴的城,雖規(guī)模不大,卻有重要作用。一是如遇敵人侵擾,可將關門作為二道防線,制敵于“甕中之鱉”;二是從建筑上看,城外甕城回護,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堅固雄偉,體現(xiàn)長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由于處在中原農(nóng)耕文化和東北游牧文化的樞紐位置,山海關在明清時期的商貿(mào)地位尤為顯著,中原和少數(shù)民族商旅往來頻繁,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zhèn),又是商貿(mào)重鎮(zhèn)。

    山海關及其建筑在明朝為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余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關一帶長城失去了軍事防御作用,但仍然是東北和華北的交通要沖。清朝成為皇帝到沈陽祭祖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文人雅士登樓攬勝的場所。

    潼關

    潼關,地理名詞。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jīng)注》載:“河在關內(nèi)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于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游歷帝國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并于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

    潼關設于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shù)里,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wèi),清為潼關縣,民國時襲之。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陜、豫三省要沖,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沖,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jīng)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nèi)首險”、“四鎮(zhèn)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潼關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潼關的歷史,源遠流長。據(jù)《唐書》載“古為桃林塞”。《左傳》也有“文公十三年,晉侯使詹嘉處瑕瑕,見山西猗氏縣,守桃林之塞。”的記載。古人杜氏記載:桃林,在弘農(nóng)華陰縣東,潼關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名云潼關,亦曰沖關。河水自龍門沖激至華山東也。

    早在初唐貞觀之治之際,雄才大略的一代天驕李世民就曾以“襟帶壯兩京”之譽贊嘆潼關之雄渾壯魄;當歷史的車輪步入了中國封建史上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一朝兩帝又多次親臨潼關,分別以“天下第一城”與橫額御書“第一關”對此盛贊相稱。

    《水經(jīng)注》:河在關內(nèi),南流,沖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晉所謂桃林之塞,秦所謂楊華也。又西有潼水,東北注于河。河自潼關東北流,水側有長坂,謂之黃卷坂見河南閿鄉(xiāng)縣。傍絕澗,陟此坂以升潼關。

    潘岳《西征賦》:溯黃卷以濟潼也。歷此出東崤,通謂之函谷關。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

    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潼關》云:“時平容易度雄關,拍馬河潼自往還。一曲熏黃瓜蔓水,數(shù)峰蒼翠華陰山。登陴版牌丁男壯,呼酒烹羊守吏閑。最是綠楊斜掩處,紅衫青笠畫圖間。”當代文人陳運和的詩是寫照:“風陵渡至今已沒船,老潼關代替有鐵橋”。

    (來源:時代記憶)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wǎng)(http://www.b3q24.cn) 版權所有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www.夜色321.com| 一级淫片试看60秒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六月香 | 中文在线国产 |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观看酒店 |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 | 午夜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 | 四虎影视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免费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www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免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成人福利在线 | 男人午夜影院 | 成人国产福利a无限看 | 天天看天天操 | 欧美一级黑人 | 中午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午夜 | 婷婷激情五月 | 91精品国产92久久 | 中文字母色吊丝 |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专 | 婷婷六月激情 | 成人久久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5 | 一区免费在线 | 国产91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蜜臂 | 亚洲精品v| 日本三级电影在线 |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激情欧美激情 | 特级做爰片毛片免费看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