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斷腸缸的小說、風花雪月的小說知乎
大家還記得劉鑫嗎?那個和前男友出現糾紛,導致閨蜜江歌身中數刀身亡的人。
距離江歌遇害已經過去六年了,如今的她,早已改名為劉暖曦,依然活躍在網絡上,主要業務是對救命恩人江歌的母親——江秋蓮女士進行精神殺戮。
2022年4月,江秋蓮起訴劉鑫“侵害江歌生命權”案一審勝訴,審判結果為劉鑫賠償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69萬元。
劉鑫不滿判決結果,提起上訴。
12月30日,二審結果依然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劉鑫需賠償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496000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
于是乎,她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劉鑫最后的話》,文章主旨是為自己喊冤,目的則鼓動網友捐款。
在文中,劉鑫又一次說明江歌的死,與她無關。是江歌主動等她一起回家的,她沒有要求,并沒有逼迫。
并表示江歌遇害時,她沒有鎖門。
但法律早已給出結果,以及事發當時的錄音,劉鑫不僅鎖門,在江歌身中數刀時,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而是打電話咨詢自己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這幾年,劉鑫利用信息差,反復扭曲過不少事實,這一次依然如此。
如,案發前幾天,江歌瞞著她,去見了陳世峰,字里行間透著委屈,“我的室友瞞著我私下聯系我分手2個多月的前男友。我不知道是為什么,這可能成為我終身想要探尋的謎底”。
江歌慘死后,劉鑫說自己曾想為江秋蓮養老,但江秋蓮讓其父母遭受網暴,妹妹輟學。言外之意:不是我不善良,是江母逼人太甚。
最后,開始賣慘。講述自己這幾年,被江秋蓮害得生不如死,沒有工作,如今負債累累。
祈求大家為她介紹工作,就算是桶擦地板都可以。
這篇文章發布后,劉鑫同時開啟了打賞功能,令人沒想到的是,有722位網友進行了捐款,劉鑫共計收到了2.56萬元。
劉鑫的行為在網絡上再次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目前,劉鑫的所有賬號都已處于永久禁言狀態。同時,該賬號所發布的上述文章因被投訴侵權,已被刪除。
在法律層面,江歌案件歷時六年,終于宣告結束。
振奮人心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在這場漫長的較量中,我看到了作為一個母親,所能散發出來的能量,以及在追求正義,即法律審判的路途中,作為人,所能發揮的最大閾值。
在這場案件里,最鼓舞人心的,不僅僅是江秋蓮自身的堅毅、勇敢,還有第三方力量的推動和協助。
回看江歌案件,無論是話題性,還是時間性,都是近十年內絕無僅有的。
這期間,無論是發生什么重大案件,每當江歌案件有了新的進展,大眾依然參與討論,跟進。
在沒有發生慘案之前,江秋蓮并不了解法律,更不懂網絡。江歌慘死后,江秋蓮不得不去接觸和學習。
在案發后,江秋蓮的代理律師——黃樂平,以及廣大網友們展現了人性的光輝。
這期間,黃律師在專業領域幫助江秋蓮,很多網友們選擇用一種非正式的,通過各種社會規則去聲援。
黃律師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網友們也將普通人的善,展現的淋漓盡致。
早在2016年,江歌遇害第12天,江秋蓮在日本見了第一任律師。
但這位律師自始自終熱衷于借助江歌熱點炒作自己,在律師對著媒體說出殺害江歌的刀并不能確定是誰遞出后,江秋蓮下定決心更換律師。
回到國內,江秋蓮又屢次遇見不負責任的律師團隊,如拿了江秋蓮20萬元后,卻不顧江秋蓮反對執意炒作的團隊;
還有不許江秋蓮在網上說話、嘴上說不炒作卻私下聯系新華社記者的律師;
以及收了錢不辦事的律師……
在接觸了中日兩國幾十位律師,正當走投無路時,江秋蓮遇見了黃樂平律師,他們同情江歌的遭遇,決定接受江秋蓮的委托。
信任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黃律師團隊接受委托后,兩個星期完成立案。
并夜以繼日的研究案卷,不懂日文,他們自費找了懂日文還要懂法律的人幫忙,這些工作并不在原來的委托事項中,而如此龐大的工作他們并沒有收取江秋蓮的費用。
為了讓江秋蓮更詳細的了解案件的進展,黃律師及團隊會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解釋每一個法條的意思,使用每一個證據的目的。
不僅如此,為了還原案件事實真相,黃律師及團隊連續加班三個月,整理了三千多頁證據,做出了嚴密的證據目錄,還拜托日本的朋友多次走江歌被害前走過的路線,不斷地模擬測試還原現場,結合司法確認的證據為基礎,制作了還原事實的關鍵視頻。
這期間,劉鑫開始對黃律師進行網暴,辱罵、起外號、誹謗、惡意投訴等等行為嚴重干擾黃樂平律師的生活和工作,揚言只要黃樂平律師放棄代理江歌案件,就停止對他的一切攻擊和惡意投訴。
但黃律師不畏邪惡,依然全力以赴,僅代理詞就修改了近20稿,寫了2萬多字。
當江秋蓮感到愧疚時,黃律師反而安慰她,鼓勵她。
正是黃律師團隊的不懈努力,才讓江歌的亡魂得到安息。
如果說法律是一道冷漠又公正的防線,那么黃律師便是這防線內溫暖的人。
2016年,江歌案火速在網絡上傳播開,很多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自發發起聲援,并在江秋蓮前往日本時,主動陪伴,作為向導和翻譯。
而在國內的網友們,發起網絡簽字,并有大量網友在案發初期,捐款支持。
生活中,人們是不會把善惡刻在頭上的。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們沒有功利心,不求結果,不求回報,選擇了最純粹的善良。
在江歌案件中,最觸動我的兩件事是:
江歌遇害后,生父曾找過江秋蓮,想給她一點幫助。但被江秋蓮拒絕,她說:“我能負擔她的生,就能負擔她的死。”
江歌遇難一年后,江秋蓮去了江歌曾經住的公寓,她對江歌承諾:“一切有媽媽,媽媽什么都可以為你做。”
總有人說,為母則剛,正義無法到達的地方,還有母親。
這六年來,江秋蓮承受的輿論壓力讓她身心俱疲,她一面要努力保持體力,為江歌找回公道,一面要面對網絡噴子的質疑和污蔑。
但這些,從始至終都為擊垮過這個苦命的女人,她要的從來不是錢,她要找回的是真相。
她甚至憑一己之力扭轉了大眾對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因此“劉鑫黨”利用這一點,無數次造謠江秋蓮才是吃人血饅頭的那個人。
江秋蓮是不完美的,她拼盡所有的力氣去兌現對江歌的承諾:“媽媽什么都為你做。”
母女一場,她只是想對得起江歌那一聲聲“媽媽”。
而江歌因閨蜜慘死,卻遭到閨蜜的忘恩負義,母親為其“復仇”,無論是誰,代入后都氣憤不已,案件本身的道德光環早已超越事件本身。
從始至終,劉鑫都展現出了人性最丑陋不堪的一面:自私、說謊、恩將仇報。她本能的認為只要改名字,潑臟水,就可以令一位母親一蹶不振,她無需背負一條人命。
但江秋蓮偏不,她不接受道德上的譴責,而是一定要通過法院判決,才算給江歌一個交代。在她心里,法律不僅是國家的意志,也是社會的底線。
這次勝利,不僅是一位母親的孤勇的勝利,也是社會良知的勝利。
大眾支持江秋蓮,努力為其出一分力,并持續關注案件的進展,除了大家喜歡勇敢的人,更多的是在此類案件中,看到通過法律去制裁有違公序良俗的人。
正如詹青云所說:善良是需要底氣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樸素正義是這底氣的來源,而運行完備的法治社會能讓人相信這種正義總是會實現,且不會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