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海運公司有哪幾家(臺灣的航運公司有哪幾家)
近日,臺灣三大船公司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和萬海航運,陸續公布了2023年7月份業績。
陽明海運7月實現營收新臺幣114.56億元(約3.59億美元),同比下降68.83%,環比下降7.8%;萬海航運7月實現營收82.35億元(約2.6億美元),同比下降65.6%,環比增長0.84%;長榮海運7月實現實現營業收入新臺幣234.2億元(約7.5億美元),同比下跌62.7%,環比增長5.8%。
截至今年7月,陽明海運累計營收為新臺幣834.56億元(約26.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營收新臺幣2529.01億元減少1694.45億元,減幅為67%。陽明海運表示,主要經濟體經濟前景仍充滿挑戰。觀察今年市場供需增長預測,陽明海運稱,根據Alphaliner的最新數據,預計今年供給增長8.5%,需求增長1.4%;明年供給增長8.8%,需求增長2.2%。這意味著,今明兩年市場供過于求,即便景氣變好也不代表運價就會上升,因此陽明海運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萬海航運第二季度虧損新臺幣23.4億元,累計上半年虧損新臺幣44.59億元,已連續三季虧損,但好消息是,萬海7月實現營收新臺幣82.35億元,環比增長0.84%、同比下降65.55%,回升到近四個月來高點,累計前七月營收新臺幣582.63億元(約18.26億美元),同比下降67.55%。萬海表示,市場需求持續緩步回升,受歐美返校潮及傳統假期出貨需求,貨量逐月增加,公司已配置合適船舶滿足客戶需求。此外,大陸積極推出刺激消費政策,預期有助于增加貨運需求,展望第三季,萬海將謹慎檢視航線布局,快速回應市場變動。
長榮海運2023年前7個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新臺幣1576.3億元(約51.4億美元),同比下跌61.42%。長榮海運的月度營收在2月份首次低于新臺幣200億元后,3月份止跌回升,4月和5月連續溫和回升,6月份小幅回落后,7月份超過新臺幣230億。值得注意的是,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在全球班輪公司運力100強中,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以8297TEU的優勢超越長榮海運,重新成為全球排名第6的班輪公司,長榮海運排名第7,運營213艘,其中自有船舶126艘、租入船舶87艘,總艙位達到167.4萬TEU。此外,長榮海運還持有72艘,總計84.1萬TEU新造船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