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山仙女天女散花,仙女下凡到蓬萊
作者:櫻殤之戀
說說這次旅行
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經濟規模來看,石臺縣都無法稱“大”。不過,縣內群峰逶迤,雄峻疊翠,清溪潺潺,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負氧離子平均值超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最高等級標準值35倍,光是4A級景區就有七家,包括牯牛降、秋浦河、仙寓山、蓬萊仙洞、怪潭、醉山野、魚龍洞等,可謂名副其實的旅游大縣。
詩仙李白一直對這里情有獨鐘,陸續來了五次深度游,并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作。
既然石臺如此與眾不同,不妨當一回李白,去感受一下石臺的山水和人文之美吧!
行程
D1:長沙南-合肥南G1744
合肥南-池州D5661
D2:慢村-百丈崖-慢莊-秋浦河
D3:仙寓山-牯牛降-怪潭
D4:蓬萊仙洞-醉山野
池州-合肥南G9504
合肥南-長沙南G9504
交通
目前石臺縣沒有通火車,外地游客可先乘高鐵至池州站,再乘大巴車前往縣城。
美食
石臺大概是一個備受上天垂愛的地方,除了擁有美不勝收的風景,還有讓人怦然心動的美食。
一品鍋、牛排鍋仔、雞燒螺絲鍋仔、黃丫魚鍋仔、老鴨湯、臘味老黃瓜、肉末蒸蛋、蜜汁南瓜、鹵拼、小河蝦、毛豆肉絲……舌尖上的石臺,巧妙地將鄉間原料融會貫通,咸鮮合一,以味見長,還未飽覽無限風光,就已嘗到幸福的滋味。
住宿
入住石臺向日葵度假酒店,地址:石臺縣橫渡鎮香口村,點評:坐落于秋浦生態觀光園中,環境清幽,共有118間客房,集餐飲、住宿、會議、休閑為一體,將徽派元素與現代輕奢時尚風格融合在一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客房主打溫馨風格,簡約而不失景致,各項設施一應俱全,非常值得入住。
尤戀石臺之慢生活
曾幾何時,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知驚艷了多少世人。隨著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這種詩意的生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但是在石臺,山水有靈性,花木多情致,時光好像放慢了腳步,甚至連名字都是“慢”的,一個是慢村,一個則是慢莊,共同構成了“慢生活”的代表。
殊知,陶淵明還有一句千古名句:“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碧諟Y明雖未到過石臺,但這首詩幾乎就是以此為模板而寫的。
2014年,洪墩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抓住鄉村旅游扶貧政策機遇,全力發展旅游產業,積極創辦“慢村農莊”,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一舉成為鄉村旅游的典范。
慢村農莊依山傍水而建,林木蒼翠,鳥語花香,充滿著詩情畫意。又因為李白與石臺結下過不解之緣,無形中成了一塊金字招牌。
慢村農莊依托優勢資源,以人文歷史為契機,成功舉辦了三次“當代李白”的活動,來自的旅行家和各大媒體濟濟一堂,共襄盛會,通過各自的方式,將石臺的美推向世界。
古村,青山,流水。一襲煙雨清瘦,任涼風吹雨成花,遮不住徽式風情。
慢莊共有老民屋13棟,曾為知青所所住,故名屏風里知青村。后來被秋浦文化園公司收購,進行了一番修繕,搖身變成了一處慢生活莊園,以禪修、養生、茶文化為主旨,休閑度假與農業基地體驗觀光為載體,原汁原味地呈現農家人的悠閑生活,為每個久居鋼鐵森林的人提供一處回歸自然的原始天地。
甚至于,只要你愿意,在這住上十天半個月乃至幾個月都沒問題。這里可不比都市,物價比較便宜,房租也不貴,最重要的是宜居,景色優美,環境清幽,當地人秉承著這一片土地的特性,古樸而熱情,你完全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遠離了都市喧囂,不見摩天大樓,也不見車水馬龍,只有一座座低矮的黃土墻和一幢幢古樸的老屋,一磚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總關情。
有人說,慢莊是一個記得住鄉愁的地方。這里不只有好山好水,還有佛學堂和進士館,民風淳樸,文氣濃郁。
其中,又以秋浦書院最為出名。眾所周知,李白曾五游秋浦河,回首人生,思辨得失,以17首秋浦歌來承載其心念流轉,悟道歸真的心路歷程,因此,秋浦河也是載道之河。
書院定名為秋浦,意在承載秋浦道風,以學術為基礎,以興學為根本,以講經傳道為手段,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只有從前慢?那么,就讓現在這一刻,慢下來吧。
尤戀石臺之百丈崖
百丈崖,光聽名字就覺得氣勢十足。因其處于皖南西黃山余脈,集青山、綠水、奇石、飛瀑、幽谷于一體,生態環境堪稱一絕,2003年甚至還出現過華南虎的蹤跡。
百丈崖雖然名為“崖”,但靈動之處還在于水,確切地說,是30多處瀑布串起了整個景區的靈動之美。其中,尤以百丈崖瀑布為最,高約百米,寬約20米,經陡峭的崖巔騰沖跌落,濤聲如雷,令人嘆為觀止。
百丈崖不僅是高富硒、高負氧離子的高山峽谷生態旅游區,同時植被茂盛,林木參天,溪水潺潺,鳥鳴山幽,自然就成了開展戶外拓展運動的理想場所,被CCTV稱為中國最好玩的景區。
景區以生態環境為依托,依山就勢,興建了一系列異彩紛呈的戶外拓展設施,走鋼絲、渡索橋、攀石崖、過天梯、學獰獵、爬軟梯、溯溪源等戶外拓展運動應有盡有,將體驗式旅游發揮到極致。
這就是百丈崖的特別之處了,更注重過程,巧妙地讓游客參與并融入其中,形成互動關系,絕非尋常的“到此一游”。
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不走尋常路”,像關公一樣過五關,斬六將,穿越原始森林、溯溪、空中走鋼絲、滑索、攀瀑布、走峭壁、過情人橋、過梅花樁、空中飛人、同舟共濟、飛躍峽谷、走瀑戲浪、百米沖刺大瀑布……還有什么會比這個更刺激?與峽谷飛瀑零距離接觸,于青山綠水間自由穿越,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簡直是一次樂翻天。
好玩到這個份上,難怪體驗過的人都會送上五星好評:“百丈崖里去探險,戶外運動都玩轉?!?/p>
既然這是一項拓展運動,就離不開團隊合作,用一句網絡名言來說就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有最堅強的后盾;你能成功通關,必然含著隊友的一份功勞。
在這過程中,參與者不僅可以磨礪意志,還能提升團隊凝聚力,領悟合作共贏的真諦。
當然,還有很多人比較佛系,不喜歡這么折騰,那也可以安安靜靜地走“尋常路”,用數學術語來講,刺激性是必要條件,觀賞性才是充分條件。
這就回到了一開始所說的,百丈崖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生態旅游區,需要細細品味,才能領略其中的意韻。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徐徐前行,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聆聽著山林間的蟬鳴鳥啼,欣賞著在都市里無法看到的風景,所有的煩惱都會自動消失,唯有大自然與你同在。
這一刻,或許才是最真實的你。什么都不用想,靜靜地享受這一切就好。
尤戀石臺之秋浦河
秋浦河發源于李吳山,至貴池杏花村杜塢入長江,全長180公里,從南向北穿鎮而過,沿岸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包括古石城遺址、昭明釣臺、仰天堂等名勝古跡。
說到秋浦河,就不能不提李白。作為詩歌界與旅游界的跨界達人,李白在許多名山大川留下了足跡,同時寫出了大量的傳世佳作。
但李白似乎對秋浦河情有獨鐘,曾于唐天寶八年至上元二年間五度游覽秋浦河,留下的詩歌多達45首,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中,大名鼎鼎的組詩作品《秋浦歌十七首》道盡了秋浦河之美,堪稱秋浦河的最佳代言。
恰恰因為李白的慧眼識珠,歷代文人墨客紛紛慕名而來,尋幽探勝,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詩文佳作,一舉成就了秋浦河“詩河”的美名。
說來也奇,站在大龍灣金水岸漂流起點處仰視正前方山脈,有一棵酷似“李白”的大樹高高挺立,人像呈站立姿勢,面朝東方,身著長衫,頭戴冠帽,幕天席地,跌宕不羈。
除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外,漂流亦是一大特色,只見兩岸古樹依依,河道灘險水急,李白筆下的“水車嶺、駝鳥灣、魚梁壩”等一一情景再現,充滿了詩情畫意。
而秋浦河漂流全長5公里,途經多個險灘,礁石林立形態各異,乘著皮筏溯流而下,既可享受漂流帶來的刺激,還能一路觀賞燈盞渡、板橋分月、老鷹撲魚、恐龍渡河、元寶山、燕子洞、虎頭廟、河馬觀魚、大草甸、古樹、古橋、古道、獅子潭、李白釣臺、日軍飛機墜毀遺址、新石器文化遺址等景點,好玩指數簡直爆棚。
此外,河畔還建有一個水上樂園,以“動感、奇妙、驚險”為游樂個性,“冒險、戲水”為設計元素,包含山洪暴發、水上闖關、高速滑梯、高速變坡滑梯、皮筏滑梯、敞開滑梯、高空浪擺、七彩滑梯、造浪池、多功能水寨、兒童樂園等多個游樂項目,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歡樂水世界。
有道是“秋浦河畔古漁村,千載風情傳到今”,秋浦漁村亦名“女兒村”。據史料記載,漢末王允經漁村見路邊棄一女嬰,便抱回長安,收作義女,傳說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女兒村”由此聲名遠揚。
如今,秋浦漁村已經成為安徽首個省級作家創作基地,立志于將本土文化發揚光大,同時又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漁家風情——那鱗次櫛比的“漁樓”、一字排開的烏篷船,斑駁的舊漁網、韻味悠長的漁歌,交織成了一幅和諧動人的畫卷,讓人恍惚間忘記了時空,從紛繁的現實中抽離。
原來,秋浦河雖名為河,卻遠不止于河!
尤戀石臺之仙寓山
仙寓山,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仙寓山絕對是人間仙境一般的存在。事實上,仙寓山系黃山山脈之余脈,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黃山之奇美,層巒疊嶂,怪石嶙峋,古木參天,花團錦簇。
仙寓山不僅僅只是美而已,更是一個偌大的生態樂園,兼有紅豆杉、鵝掌秋、青錢柳、羅漢松、銀杏、紅櫸、紅楠及云豹、黑鹿、穿山甲、娃娃魚、白鷴等珍稀動植物。
此外,仙寓山文化遺存豐厚,既是“戲曲活化石”儺戲、坐唱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目連戲、徽劇、黃梅戲、山歌、民歌的盛行地,還是名人故里和紅色革命老區,更是佛教文化圣地。
殊知,禪宗南宗在唐朝后期傳播迅速,并發展成為禪宗的主流,到唐末五代時期,派生五個流派,曹洞宗即是其中之一。直到現在,山上仍存有曹洞宗的寺廟遺址,上面刻有明代文學家汪道昆手書的《慶庵塔銘》,據碑刻記載,在此廟任第一任住持的是“曹洞正宗”第十三代弟子,而第十八、十九、二十代弟子之墓均在山上。
值得一提的是,山中有一條古徽道,北起石臺縣仙寓鎮新店村,南至仙寓山的園通庵,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生態環境最優、風景最美、路程最長的古徽道,即櫸根關古徽道。
櫸根關古徽道用清一色的長條形青石板鋪成,寬度為1.5米,全長7.5公里,乃是從安徽徽州通往江西饒州的跨省古道,故名“徽饒古道”,也就是古代版的“國道”。
由于櫸根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古徽道中咽喉所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國藩率領的湘軍與太平軍在這一帶曾多次交手,最慘烈的一戰莫過于1860年,太平軍攻陷徽州,并分別從江西婺源、黟縣漁亭、石臺櫸根嶺三路向祁門進攻,血戰三天三夜后,才破關而入,直抵祁門總督府門,逼得曾國藩等人差點拔劍自刎。
仙寓山主峰下一百米處便是“龍門里”,因其外口有兩道相對生長的天然陡崖,形成兩扇石門,故曰“龍門”。
古代受科學技術的限制,并沒有空調,高山密林就成了避暑勝地。像龍門里這樣的天然氧吧,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選擇。
如今時過境遷,這里早已成了茶葉的世界,大名鼎鼎的仙寓山尖茶即出自于此。
正所謂“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這里還有全國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富硒村”,其硒元素含量介于陜西紫陽和湖北恩施之間,名列全國第二。
正因為人們吸食了大量的硒元素,可以調節生理平衡,清除體內有害化學基團自由基,增強人體免疫力,長壽老人比比皆是,而且近50年來從未有過癌癥患者,也未曾發現一例肥胖癥患者,絕對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瘦子村”。
從龍門里下行,映入眼簾的是仙寓峽谷,谷頂有一高山飛瀑,從山頂奔騰而下,恰似一幅水簾遮掩著層層洞口,故名“水簾飛瀑”。
繼續沿著峽谷下行,但見林木蓊郁,溪水潺潺,風光煞是迷人。更為奇特的是,谷底石頭多為是紅綠相間的彩色奇石,故名“彩石谷”。
毫不夸張地說,仙寓山是一個集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區,有人文氣息厚重的古徽道,有自然和諧的大山富硒村,有風光秀美的峽谷,還有香氣怡人的茶園,絲毫無愧于“仙寓山”這個名頭。
雨過天晴云破處,青山如黛,飛瀑騰空直下,激起萬千水珠,如輕紗曼舞,閃耀著盛夏的柔情。
尤戀石臺之牯牛降
所謂山脈,是一眾山峰的集合,譬如衡山,就囊括七十二峰,貫穿七個縣市。
黃山亦是如此,其中,牯牛降為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自古就有“西黃山”的美譽。
據《江南通志》記載:“黃山有三十六垣,與歙之黃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崗可望匡廬?!庇纱丝梢姡襞=挡粌H與黃山同出一脈,甚至可以跟后者并駕齊驅。
黃山的美不必多說,一句“黃山歸來不看岳”就足以睥睨一切。有這樣的標桿在前面,牯牛降或許無法超越,但并不妨礙它擁有獨屬于自己的美。
傳說,古時牯牛降山中生活著一只名叫雀的怪鳥,窮兇極惡,為禍一方。后來老子騎著青牛經過,雀有眼不識泰山,竟然打起了老子的主意,卻被青牛用牛角頂折了翅膀,死死地按在地上摩擦。時間一長,青牛變成了巨石,雀爛成了泥土,有沒有護花不知道,但羽毛幻化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樹。為了紀念這頭舍己為人的青牛,人們便將這座山起名為“牯牛降”。
傳說很生動,其真實歷史也值得大書特書。早在8.5億年前的雪峰造山運動中,牯牛降就已經冒出了頭,結束海侵歷史。到了2億年前的中生代印支運動時,其北部也開始“覺醒”,與主體合而為一,并有花崗閃長巖體侵入。后又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終于成長為一座巍峨大山。
正因為牯牛降山區成陸歷史悠久,地形變化復雜,因此還能發現大量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可以說是天然的活化石博物館。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曾經的榮耀,那就錯了,直到現在,牯牛降仍是名副其實的“華東地區動植物基因庫”,光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就有13種,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9種。
“地靈”往往伴隨的是“人杰”,這里除了擁有極其優美的生態環境外,還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包括明末著名文學家吳應箕的遺跡、古雪山民釣石,以及折射著中國大半個世紀歷史風云的標語墻等等。
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主峰景區、靈山景區、雙龍谷景區、龍門景區、觀音堂景區,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觀音堂景區則位于祁門縣境內。
正所謂“山無水不靈”,水構成了牯牛降最大的特色。由于此地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或在谷底匯聚成潭,或從斷崖上飛瀉直下,形成一道道水瀑。最神奇之處不在于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而是飛瀑相連,恰似一顆顆珍珠串聯在一起,蔚為壯觀。
說到瀑布,就不能不提四疊飛瀑。
四疊飛瀑乃是龍門景區最大的瀑布,曲折回旋成四疊,故而得名。水流不曾間斷,飛瀑就永遠不會銷聲匿跡,不停地沖擊著巖石,飛濺著水珠,閃耀著霞光,聲如雷鳴,動人心魄。
這個過程“無縫對接”四次,就像是四重奏,帶來的驚喜卻遠不止四倍!
大家都聽過“鯉魚跳龍門”的故事,牯牛降也有一座“龍門”,因兩岸危崖高聳,碧流深潭橫亙,渾如兩軍對壘,一觸即發,當地人便形象地稱之為“龍門”,一方碧潭就成了龍門潭。
既然敢冠以“龍門”的名號,景致肯定不會差到哪里去,單就水質而言,因為是從原始森林流出的自然水,沒有任何污染,看上去如同翡翠一樣澄碧透亮,恍惚間有種九寨溝的既視感。
光有碧潭清水還不夠,幽深峽谷、嶙峋怪石、參天古木都是神助攻,再加上百丈巖、滾石灘、棲賢洞、隱月池、南國小長城等眾多景點的點綴,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畫卷,讓人嘆為觀止。
如果說前兩者是牯牛降的韻,嚴家古村就是當之無愧的“魂”。
顧名思義,嚴家村人就是東漢時有名的之一隱士嚴光的后裔,雖然嚴光不慕富貴,不圖名利,以高風亮節聞名天下,但其后裔并未就此遁世,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成就“英雄村”的美名。
饒是如此,嚴家古村卻并未沉浸在某種光環里,古樸依舊,靜好如初,仿若世外桃源。
有潭水謂之秀,有峽谷謂之幽,有怪石謂之奇,于剛柔中見綺麗,在動靜間顯超逸,如水墨氤氳,滲透著詩情畫意。
尤戀石臺之怪潭
怪潭景區因怪潭而得名,但又不止于怪潭,而是包括了漂流、古釣臺、三埭石、水上樂園等,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是一個綜合型的休閑旅游度假區。
提到怪潭,就不能不提姜子牙。
據說,古時這里并非水潭,而是外來財主全無德的豪宅,共有八兒一女,兄弟八人為八胞胎,長得一模一樣,同開一家黑點,專門坑蒙過往商客。女兒叫小九妹,心地善良,善于刺繡做鞋,多次奉勸兄長們棄惡從善,卻無一例外地遭到一通訓斥。無奈之下,小九妹只得每日坐在門口繡花,乘機給來往客人遞眼色或低聲叫他們到別處人家去住,以免落入圈套。
一日,姜子牙路過此地,在得知黑店內幕后,決心為民除害,但又怕傷及善良的小九妹,情急之中,便將頭上的破斗笠拋向空中,變成一只老烏鴉,將小九妹手里的剪刀叼走,扔在了山嶺上。小九妹急忙去追趕烏鴉,剛剛追到山嶺上,就聽見一聲巨響,家中房屋頃刻間化為烏有,八個哥哥連同房屋一起沉陷于地下,變成了一口深不可測的“怪譚”。
此外,怪潭與秋浦河也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位于秋浦河的最上游,是江南最早開發、最長漂程、最具刺激、最大規模的漂流區,被贊譽為“皖南第一漂”。
怪潭漂流全程約4公里,共有沖浪滑道兩處,激流險灘五道,水繞山轉,山貫水行。若遇激流,則迎刃而上,劈波斬浪;若遇緩流,則趁波逐浪,自得其樂。
極目遠眺,只見一縷碧綠的秋水繞山而逝,近觀河岸,千姿百態的楓楊古林象一條巨龍蟄伏于水邊,蒼翠欲滴。
放眼望去,還有“一水貫群山”的奇景在等著你:氣勢雄偉的“三埭石”、春秋戰國時楚國金幣始祖發掘地周文王廟遺址、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園、神秘莫測的怪潭水、姜子牙釣魚臺上的“人間瑤池”、嘆為觀止的“樹藤戀”、天然古董奇石灘……所有的一切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讓人流連忘返。
生命從水中來,親水自是人的本性,不妨放下所有的煩憂,縱情于山水之間,靜靜地暢享這美好的一刻!
尤戀石臺之蓬萊仙洞
石臺素有“溶洞之鄉”的美譽,單是見諸于地方典籍記載的溶洞就多達一百多個,而蓬萊仙洞即是其中的代表。
在安徽,有兩句著名的俗語,其中一句是“黃山歸來不看岳”,還有一句就是“蓬萊歸來不看洞”。據馮光浙編撰的《石埭縣志》所載:“入其中,寬廣可容數百人。中有‘積翠臺’、‘蓮花柱’、‘華蓋巖’、‘夕照光明’,五彩爛然,蒼碧錯列,奇不可盡述?!?/p>
當然,此蓬萊非彼蓬萊,而是一個多層次、多階段、多堆積形態的大型溶洞,全長3000余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囊括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嬋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廳等10多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獨門絕技”,諸如探海長廊中的“落地金鐘”、通明宮中的“凌霄寶殿”、玉蟾宮入口處的“石花”、銀河長廊中的“天馬行空”等等,皆是各具特色,美不勝收。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數“蓬萊四絕”:山水浮雕、羅紗帳、千佛山、天絲。
既然名為“仙洞”,自然跟傳說脫不了關系。據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把蓬萊仙子逐放到此洞,還命令哪吒在洞口把守,不準蓬萊仙子出來。恰巧不巧的是,蓬萊仙子偏偏鐘情于此,遂指石為物,將洞府裝點得如同瑤臺仙境一般,蓬萊仙洞因此而得名。
傳說雖不可信,但里面的美景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好像真的闖入了仙境,迎面而來的是一場視覺盛宴。
一入洞門,就是“迎賓廳”,有鐘乳石形如“八仙”和“神獅”,或各顯神通,渡過波濤洶涌的大海,或抖動著縷縷青絲,頭舞足蹈地迎接貴賓。
“蓬萊四絕”則依次分布于通明宮前端迷仙宮的入口、瑤池和南海。
一絕“山水浮雕”,又被稱為“天然壁畫”,仿佛是最杰出的畫師在巖壁上一揮而就,樓臺亭閣,山環水繞,情景交融,鬼斧神工。
二絕“羅紗帳”,乃是由高純度碳酸鈣凝結而成的巨大的結晶體,渾如帳幔,從洞頂直垂到溶洞的底部,因其顏色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故而得名。這種結晶體雖非稀有品種,但是擁有如此大的體量,華東僅此一例。
三絕“千佛山”,由無數個蓮花瓣狀、黃褐色的鐘乳石自然壘砌而成的洞中山,高約20米,圍度約50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四絕“天絲”,又被稱為“天女散花”。因南海西南側溶洞穹頂上,懸掛著無以數計的玻璃管狀結晶體,晶明透亮,宛如一場急雨從天而降,卻又因為某種神力的不期而至,使“雨絲”僵持在了半空中,故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洞中也有“C位”的話,“瑤池”絕對能輕松當選,只見粉紅色的鐘乳石上端坐著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身著金縷玉衣,面如滿月,目若青蓮,恰似剛剛出浴的王母娘娘。身旁月牙形的池內,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風姿綽約,栩栩如生。
或許因為有了這一方“瑤池”,一如點睛之筆,整個溶洞也有了幾分“仙氣”!
步入奇特溶洞,邂逅一方清涼世界,觸摸五光十色的夢,像漫天星光墜入你的眼,卻落在了我的心上。
尤戀石臺之醉山野
安徽不乏黃山、九華山、天柱山這樣的名山,也有一些小眾卻很美的山,醉山野即是一例,一個“醉”字似乎就足以說明一切。
醉山野景區以山、水綠色生態環境為基底,以休閑度假為核心功能,濃縮了皖南自然山水的精華,堪稱健身、教育、科研、旅游的最佳場所。
醉山野一共有三大景區,分別為黃崖大峽谷、慈云洞和杉山,對應著谷、洞、山三種不同的景觀。
相對來說,黃崖大峽谷算是整個景區的核心所在,全長近10華里,九曲八彎,峭壁如削,林木參天,主要景點有慈云潭、姻緣谷、千石灘、疊緣泉、求緣瀑、青龍潭、水簾飛雪、黃巖瀑布等。
小橋流水大抵是醉山野的最大特色,黃崖大峽谷集結了30多條落差不等的瀑布,其中最為壯觀的當數黃巖瀑布,落差高達70余米,寬20多米,宛如一條白練飛瀉而下,注入山中碧潭,玉珠飛濺,銀波閃爍,令人嘆為觀止。
慈云洞與黃崖大峽谷毗鄰,洞全長3公里,洞內景觀集中,鐘乳累累,景水相連,步步皆是風景,并有地下河從洞內蜿蜒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溶洞緊扣佛教慈孝文化,選用佛教佛陀孝母、西風和尚、目連救母、地藏菩薩等慈孝故事,將洞內自然景觀、人文塑景與現代科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打造成為華東第一個集觀光、藝術教育、溶洞探險、地質科普為一體的慈孝主題幻境溶洞。
杉山的來頭可不小,竟與九華山同出一脈,據清康熙《石埭縣志》載:“僻處奧區,斗入天表,九華之勝以秀,杉山之勝以幽?!?/p>
杉山香火鼎盛時期有二寺十庵,至民國初年圮毀之前,一直是香火不斷。據說,春秋時期鮑叔牙就曾經到這里隱居,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到這里開辟過道場,五代時期西風大師到這里盤桓過,李白、楊萬里、吳應箕等文人墨客也曾到這里尋幽探勝。
醉山野不僅僅只是美而已,刺激指數亦是一大亮點。景區內建有醉仙谷玻璃天橋,全長218米,地面懸空高度108米,每塊玻璃厚度達24mm,乃是安徽首座5D概念的懸空玻璃天橋。
游人站在橋上,可以將滿山秀色盡收眼底,同時又能體驗到玻璃突然碎裂的感覺,絕對讓你十分難忘。
此外,玻璃天橋的出口處還建有醉仙谷懸空玻璃滑道,全長208米,離地面懸空高度5米,亦是安徽首座懸空玻璃滑道,明顯更具刺激性和挑戰性,不妨大膽地坐上去,體驗一下穿山越嶺的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有青山綠水相伴,整個景區仿佛自帶羅曼蒂克的BGM,連一些標識都是幸福的模樣。
最引人入勝之處,即是“網紅秋千”,以橋為紐,懸于水上,人坐在其上,一邊輕輕蕩漾著,一邊用腳丫戲水,甜蜜指數瞬間爆棚。
掩藏在山野間的秀色,也許是路邊綻放的野花,也許是飛珠濺玉的瀑布,也許是斗折蛇行的峽谷,恰似蝴蝶輕微的振翅,漾起莫名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