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大慶鐵人紀念館心得體會、大慶鐵人紀念館調研報告
5月13日至18日,中央組織部在黑龍江鐵人學院舉辦了為期6天的全國民營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示范班,作為陜西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通過精彩的專題講座、生動的現場與視頻教學、經典的案例分享、先進的經驗交流及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石油科技館等多種形式,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此次培訓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民營企業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培訓規格之高,前所未有。內容豐富,交流寬泛。加之大慶油田黨建工作做得非常扎實,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可以說這次培訓收獲頗多,不虛此行。特別是通過學習鐵人精神,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更是對以王進喜為代表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一個讓石油人引以為豪的名字,一個令外國人佩服與贊嘆的榜樣典范,一個為了國家富強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時代楷模,雖然年僅47歲就英年早逝,雖然當年的艱難環境已不復存在,雖然那些曾使用過的物品已進入紀念館成為文物,但有一種珍貴的東西卻永遠珍藏在人們心中,不因事物的演變而消失,更不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落伍,那就是——大慶精神與鐵人精神,那種“愛國、求實、創業、奉獻”的不朽精神。
或許,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已不知道王進喜這個名字了。在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石油嚴重缺乏,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外國專家斷定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是開發不出現代油田的。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卻勇敢地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氣,一股對國家而言的民氣,對集體而言的士氣,對個人而言的志氣。正是這三股氣,化作為勢不可擋的力量,讓大慶實現了中國的石油夢,他們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拿下了大油田,為祖國爭了光,為民族爭了氣。王進喜用他對黨、對國家的一片赤誠與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贊歌。通過參觀學習,我們深深地被英雄們的事跡所感動,急切地想把這種感動化成動力,積極投身到工作中去,我們體會到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價值的力量,這就是學習和傳承偉大精神的意義。
從我自身而言,如果沒有當初從知青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所經受的艱苦的人生閱歷,就不會有后來走向社會的吃苦耐勞,勤奮鉆研,從一個泥巴匠,最后成為了一名企業家。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黨員,一名優秀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就要學習鐵人滿腔熱情的愛國熱忱;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獻身精神和艱苦創業的實干精神;學習他對工作的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習他對工作高度的責任心。今天,黨和國家為我們民營企業發展鼓足了干勁,吃下定心丸,我們更不能忘記老一輩創業者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強化政治引領,把這筆財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不但要講,而且要學,要滲入到思想,浸入到,讓艱苦奮斗的大慶精神代代永傳,永放光芒!
聆聽完黨建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使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民營企業在新時代創業征程上的重要地位,認識到黨的領導對發展民營企業的重要意義。整場培訓“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黨味兒”十足,既有中央宏觀層面的精神解讀,也讓全體學員們親身實踐體驗到大慶油田黨建工作的特色亮點,給了我們民營企業在如何抓好黨建促發展方面的很多啟示。首先,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把關定向、凝聚人心、增強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抓好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黨員愛黨、愛國、愛企、愛崗,旗幟鮮明地占領黨員教育思想陣地,筑牢思想根基。其次,堅定不移把推動發展作為抓好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時代主題,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發揮好“兩個作用”,凝聚紅色力量,用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第三,要永不自滿,敢于爭先,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水平,不遺余力地向更高層次邁進,在不斷追求中打造黨建品牌,闖出特色,創出水平,達到一流。
60年的大慶,蘊藏的不只是石油,而是一個積蓄了厚實的黨的組織能力的寶藏。作為民營企業的黨組識書記,更感未來的道路任重道遠,使命艱巨、責任重大,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積極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向我們的黨員干部和廣大員工進行分享,交流學習,將黨建工作做實做細,更好地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做好企業的價值引導、文化傳承和精神塑造,大力發揚鐵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讓大慶精神繼續鼓舞我們踏上新時代的創業路,譜寫新時代下企業發展的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鄭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