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安侗寨到肇興徒步怎么走,肇興堂安侗寨在哪里
肇興共有“八寨一山”,八寨即肇興、堂安、廈格、廈格上寨、上地坪、登江、紀堂、己倫,一山薩歲山,這些點都是可以用徒步的方式把它串聯起來的。在這些徒步線路中,肇興堂安無疑是最著名的一條,于是徒步距肇興侗寨6公里處的堂安侗寨被加入我們的肇興行程中。
街上三岔路口的導覽牌指明了往堂安侗寨的路徑。不到一公里就出了寨子,沿著一條石頭鋪出來的小路走到上方的一條小路上,這條小路一直橫切,然后轉個彎,就看到了前方向上升的路了。開始一路的陡坡上升,這時候遇到一伙下山的人群,提著登山杖叫苦不迭,被告知山路是如何的崎嶇艱難,勸我們不要徒步了。肇興的海拔是410米,堂安的海拔是935米,525米的落差造就了這一路上的梯田景觀。
沿著山路走著走著路不見了,無路可走時才驚覺我們是迷路了,退回到上一個路口才發現路口拐彎處的路牌掉進水田里,不見了路牌導致我們走錯方向。偶遇一個三口之家,原來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沒發現倒掉的路牌,跟著我們走錯路。
順路前行路上再不見行人,再往前就進山里,道旁都是樹,山路曲折向上寨子早就看不見了,這一段上升路全在草叢中,有些草有大半個人高,中間的通道也僅能一人通過,山路上密不透風,剛上一個山頭便口干舌燥。這一家三口自重比較重早已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好在全是青石板,除了體力消耗較大點路并不難走。
上升約100米,梯田的樣子漸漸顯現出來了,走在山間就和在景區里行走一樣,小溪流水潺潺,水質清澈,洗了桃子等到那一家三口一起補充了水果能量。
繼續往上行前方山上有一個侗寨就是廈格侗寨,到這里路程已經過半,休息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等到那一家人。出了廈格又是一大片上升比較急的梯田路,這時候遇到一個下山的人,他是一早坐車到堂安侗寨,然后走路下山的,這是比較輕松的方式。指著再上方的一個寨子說:那就是堂安了。看著很近其實還要繞不少路才能到達。繞過幾道彎看那路時隱時現的,還有不少路要走。
越往上視野越開闊梯田的樣子越明顯,層次越鮮明,高處遠望梯田層層疊疊,綠色的田埂勾勒出梯田的輪廓。
走完這段上坡路就到堂安侗寨了,我們邊走邊玩走的速度不算很快,看了下時間大概用了兩個小時。
侗寨有三寶,堂安也不例外。高高的鼓樓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它是一個濃縮的精神家園,有了鼓樓才有侗寨,才有鼓樓下“擺古”的老人,才有了流傳千百年的侗族傳說。
鼓樓上坎有一處清泉,冬暖夏涼,四季長流。瓢井是用來盛泉水的石斗,由青石打造,由于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據說正是因為有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瓢井的水特別清爽甘甜,不僅寨子里的人喜歡喝,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興人也常常來這里挑水喝。將手里水瓶里的水倒掉,立馬去接了滿滿的一瓶水并喝了一大口,感覺是比礦泉水好喝的多。
堂安三面環山一面是寬闊多大的梯田,沿著石階往上走景致大不同,石砌的小道、流水、薩壇,沿山曲折向上的石路被綠樹溪水點綴著。一直向上可見寨子全貌。其村寨的稻田多沿山勢分布,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蔚為壯觀。夏季,滿山坡翠綠的秧苗綠油油一片。堂安梯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別處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這里卻是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大概是因為這里山形較陡,加上山中石頭較多,難以平整土地,所以只好壘石填土為田。
現在堂安侗寨是一座中國和挪威政府共同組建的生態博物館。
在堂安逗留了很長時間才等到那一家三口,他們想找人拼車回肇興,而我們還想徒步回去,告別這一家人回去的路一路向下比來時輕松很多。這是非常美的徙步線路,單程大概6公里的山路(徒步2小時左右),一路上的梯田美景盡收眼底,而且這里民風純樸,徒步一次不枉此行。
街上離信團鼓樓不遠就有旅游服務中心,在那里有發往堂安侗寨的中巴。如果沒有中巴車可以包車,但是車資不菲。單程徒步建議坐車到堂安后徒步回肇興比較輕松。
堂安已經有客棧和飯館了,吃住不成問題。
的這些靈感適合4-11月去玩。
街上離信團鼓樓不遠就有旅游服務中心,在那里有發往堂安侗寨的中巴。如果沒有中巴車可以包車,但是車資不菲。單程徒步建議坐車到堂安后徒步回肇興比較輕松。堂安已經有客棧和飯館了,吃住不成問題。
樂途旅游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亮點 發布: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