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的歷史背景-懸空寺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我在18年的清明節期間安排了一次4900公里的自駕游,這次行程的最主要的路線是由大連到錦州、秦皇島、北京、大同、太原,平遙,西安等地,最后由山東東營車上船返回大連。在整個的線路安排中,最重要的景點就是山西的懸空寺和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一帶,而其它景點只是順路游覽一番,整個行程12天由我一個人開車,共三人同行,一臺兩驅的城市SUV車。
大同市博物館
山西是個好地方,但我所在的城市的旅行社極少推這個方向的路線,國內線路推廣的最多的是四川和云南,山西旅游似乎被人們所遺忘。如果對歷史建筑,對佛教感興趣,那么來山西旅游就對了。
大同博物館大堂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了大量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赫赫有名的五臺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的北岳恒山為中國五岳之一;懸空寺為國內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哪一處景點在中國都是如雷灌耳!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是我選擇山西旅游的原因之一。
云岡石窟
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景點,除了大同云岡石窟之外,那就非懸空寺莫屬,來一次,永遠刻在腦海里的景點。像五臺山這種景點我還要專門去一次,這次就不在計劃范圍,因為五臺山至少需要兩三天時間,包括著名的應縣木塔也暫時略過。
云岡石窟
懸空寺位于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我先參觀完大同市的各個經點之后,一早驅車往懸空寺進發。渾源縣也是個產煤的地方,一路上不少大貨車出沒,臨近懸空寺附近也沒看到繁華的街區,我印象里每個景區周圍都很繁忙??!我來的時間并不是旺季,車輛游客并不算多。
遠眺懸空寺,隱藏在懸崖峭壁中
下高速之后主道路還是很寬的,臨近景區兩公里的路段變得狹窄,馬上到停車場的地方又出現兩條崎嶇的道路,可能是在修路吧!坑坑洼洼的路面,灰塵滿天的感覺,這時候還感覺有點后悔來。終于越過了低洼路段,一個龐大的停車場出現在面前,收費好像是十元。
半山腰的盤山道
檢票之后,懸空寺就映入眼簾,來個大字“壯觀”刻在一塊巨石上,這是大詩人李白經過懸空寺留下的墨寶,原字跡已經丟失,這兩個字是在其它拓片中復制過來的,而壯字旁邊還多一個點,這是為了形容懸空寺故意為之。行走在峽谷中仰望山上,半山腰還有一條盤山道,上面有很多大車在恒山中穿行。
壯觀兩個大字
懸空寺選址的位置很講究,所在位置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的恒山,來之前我居然不知道這個地理知識,最后臨時改變計劃,花了四個小時爬了恒山。懸空寺建在恒山中一處峽谷的峭壁上,峽谷上游是一處水庫,雨季的時節峽谷經常會發洪水,1960年峽谷中建成了恒山水庫。
1500年前中國正處于分裂的南北朝時期,拓跋鮮卑從草原南下,在北方大同建立北魏王朝。為鞏固政權,此時北魏大力發展宗教,陸續開鑿了云岡石窟,在道教的影響下皇帝大量修建道教廟宇,由國家祭祀的岳廟矗立于恒山主峰。
為控制中原,北魏在恒山之中開鑿一條要道通往華北平原,為展現國家的實力,體現出非同凡響的效果,建造更具想象力的寺廟,懸空寺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了。
回廊
懸空寺的建造基礎是,匠人們在一處凹槽處不斷向內開鑿,形成了一處平臺,然后再向墻體鑿孔,最后將處理過的質地堅硬的鐵杉木插入孔中形成基礎。這些木材超過2/3的長度深入山體,以巖石平臺為支點,每根可以承受數噸的重量,這是寺廟建造的關鍵之處。沿著這個木質基礎,工匠們按照古代的榫卯結構逐層向上建造,懸空寺的建筑主體南北兩座閣樓正是這樣搭建完成,同時每一層又向峭壁內開鑿處洞穴,增加房間的使用面積。
最終懸空寺形成了大大小小殿堂共計40間,毫不遜色在陸地上建造的廟宇。殿閣之間主要用棧道連接,行走在各殿堂之間或明或暗,曲折回轉,而不同的角度欣賞到的景色也千變萬化,每一個角度都舍不得落下。
我們在峽谷中看到的寺廟下方立柱,貌似起到支撐作用,在風中或者用手推動還會顫顫悠悠,實際上下方立柱并沒有支撐作用,但在特殊狀況下會起到輔助作用。據資料顯示該地區曾經遭遇兩次6級地震,但懸空寺毫發無損,立柱就如同減震裝置,像一個人的拐杖,起到了重要的輔助。
下方立柱
來到這里,我們驚嘆于古代的工匠的想象力,在那種技術條件下能完成如此巨作實屬不易。換作今天的技術條件下,就算做出來,也難以承受千百年的老化,而懸空寺建于公元491年,距今已經1500多年屹立不倒。
除了精湛的工藝和嚴格的質量,選址的絕妙之處也是重要因素,寺廟在懸崖中相對處在凹處,山頂正好形成了屋檐狀,避免了雨水和山洪的沖刷,使木材保持干燥。寺廟在峽谷中每日的光照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加上不在風口中心,這樣也會減小因為日照和大風造成對建筑的老化影響。
寺廟過道遇到狹窄處只能一個人側身經過,從寺廟向谷底望去,落差約90米高,伴隨著風聲和游客走路引起的晃動,偶爾還會有些眩暈感。同時登上寺廟的游客數量這么大,寺廟能夠承受住么?心理感覺會不會塌下去?這是我當時思考的問題。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歷史久遠,明顯不是現代的作品,仿佛時間倒退回歷史的過去。懸空寺始建至今,這里還是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沒有被破壞掉也是個奇跡,這也說明了懸空寺本身太絕妙了,以至于沒有人會忍心去破壞。
近些年也經常有報道稱,懸空寺開放不了幾年了,因為接待游客數量太多了,有點不堪重負!所以也加緊了我前往參觀的計劃。
試想1500多年中,有多少形形的人物到此膜拜過,有幸能看到這一建筑奇跡為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不虛此行!
另附旅游攻略:
恒山進山費30元/人,懸空寺門票旺季130元/人,淡季120元/人,學生半價。如果只去懸空寺可以不去恒山,也不需要購買恒山門票。恒山為五岳之一,但給我的感覺并不是那么驚艷,也許是我去的季節不好,但30元的票價還是很便宜的,值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