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死海為什么叫死海-死海為什么叫做死海
地球的一顆以有著豐富水資源的“水球”,正是因為有這些水的存在,這顆美麗的行星才出現了生命。我們人類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我們需要淡水資源來維持我們的生命。
但是,這并不代表地球上占總體水資源絕大多數的咸水資源沒有作用,它們不僅和大氣層不斷進行著水循環,而且還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為數眾多的藻類就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如果失去了這些不斷地進行著光合作用的植物,那么人類將不得不面對缺氧甚至是窒息的危機。
實際上除了大海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的咸水湖,這些湖水之所以是咸的,一方面是因為其所處之地的鹽礦十分豐富,長期滲透進入了水中,另一方面也和最初形成的時候受到了大海的影響有關。
世界上最著名的咸水湖恐怕就是“死海”了,這個位于中東的巨大鹽湖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鹽礦,其含鹽量達到了海水的十倍之多。這樣巨大的含鹽量讓人們可以輕易地漂浮在水面上,也讓絕大多數生物都無法在此生存,因此才得名“死海”。
其實像是死海這樣的鹽湖在全世界范圍內并不少見,即使是幅員遼闊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但我國西北部的一個大省——新疆,這里地廣人稀,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優美的風景,地形和環境也多種多樣。
新疆深處內陸,省內有眾多的河流、湖泊,比較著名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賽里木湖、博斯騰湖等。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至今依然在為當地人民提供著珍貴的水資源的地方,而是一個已經消失的著名湖泊——被稱為新疆“死海”的羅布泊。
其實對于中國人民來說,羅布泊的名字比“死海”更加親切,這個位于我國最干旱地帶的大湖泊,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四億年,而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后又經歷了數千年的變遷。
羅布泊在歷史上曾幾度干涸又“重生”,它本身就帶著西域和絲綢之路的傳奇光環和輝煌歷史,在近現代更是再次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謎團,甚至對新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那么,這個被稱為“地球之耳”的傳奇鹽水湖,究竟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什么呢?
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羅布泊就已經存在于我國的內陸,是一片遼闊、深邃的咸水水域。人們在建立城市的時候往往將地址選在水邊,于是那時候四周還有著豐富動植物資源的羅布泊自然也成為了西域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在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之后,我國的史書中就記載了關于羅布泊的內容,這里是整個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并且有一個名為樓蘭的古國,樓蘭人依靠著羅布泊的滋養而生存,留下的遺址和墓地是我國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
但這個龐大的湖泊并不能永遠這樣豐盈下去,到了東漢之后,羅布泊就因為河流的改道逐漸干涸了。當時的人們想了很多辦法去改變這一狀況,甚至還出動了軍隊對河流進行引流,但都沒有從本質上解決羅布泊干涸的問題,這里曾經輝煌的文明也不復存在。
此后的歲月里,羅布泊繼續跟隨著河流的變化而時盈時虧,在元代的名字叫“羅布淖爾”,名字的意思是“多水的湖泊”,可見當時的羅布泊正處于一個比較豐盈的階段。等到了清代就沒那么好運了,羅布泊已經變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湖。
幸運的是,在上個世紀初,流入羅布泊的河水增加,水面的最大面積達到了3000多平方公里,這里再次成為了一片廣袤的水域。不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們決心要改變新疆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情況,于是開始了建設。
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我們就從塔里木河抽水,再一次阻斷了羅布泊的水源,羅布泊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再次徹底干涸,成為了一片沒有生機的荒漠,只有地上的鹽堿還有著當年咸水存在過的痕跡。
盡管羅布泊的水已經干涸,但這片廣袤的荒漠對于我們來說依舊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代表了中國的“過去”和“未來”。從“過去”的因素來看,我們的考古學家在羅布泊地區發現了樓蘭古城,為我國漢代的史料記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在這里出土的眾多墓葬,也為我們研究過去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提供了大量的文物依據支持。透過這片荒無人煙的戈壁,我們能夠找到當初那片豐茂的綠洲的影子,那就是我們的“過去”。
至于“未來”,指的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的一系列建設和實驗了。尤其是關于的實驗,比如第一顆子原的試爆,羅布泊功不可沒。這里盡管已經成為荒漠,但是卻拯救了更多的生命,保衛了寶貴的和平。
如果沒有那些在羅布泊成功爆炸的,中國人能不能過上現在這樣和平、安定的生活顯然還是一個未知數。從這個方面來說,羅布泊代表了新中國的崛起,也就是這個古老民族嶄新的“未來”。
或許有人會認為從此以后羅布泊都將是一片荒蕪的“死亡之地”,直到下一次河流改道注入這片古老的湖泊,它才會再次煥發生機。但如果你現在去羅布泊看看,那里的景象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
現在的羅布泊遠遠看去已經有了當年那座美麗湖泊的模樣,水域面積超過了一萬平方公里,就像是一面倒映著天空的鏡子。但是,羅布泊這一次的“復活”和以往不同,它不是因為重新有了河流注入而重獲新生,而是因為這里出產一種珍貴的礦產——鉀鹽。
鉀鹽指的是天然形成的含鉀礦物,其主要的用途是制造鉀肥,這是一種重要的農用化肥。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對于化肥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我們國內卻并不盛產鉀鹽,長期以來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
不過,我國的研究者們卻在羅布泊發現了“驚喜”,那就是儲量龐大的鉀鹽礦。根據推算,這里的鉀鹽儲量達到了2.5億噸,無疑能夠大大緩解我國的鉀鹽資源缺乏問題。于是這里很快建起了鉀鹽礦場,原本荒無人煙的“死海”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那么,鉀鹽礦和羅布泊的水又有什么關系呢?其實,鉀鹽礦在進行開采和提取的時候,需要抽出地下的鹽鹵水,而羅布泊地下的含水量相當龐大。
在抽出這些鹵水之后,我們不能夠放任其繼續回到地下,所以就在羅布泊上修建起了一個個的“池子”,將抽出來的鹽鹵水放置在其中,由于數量龐大,遠遠看去就像是羅布泊重新蓄滿了水一樣,給人以“復活”的感覺。雖然這些水和過去的羅布泊湖水不同,但它們的同樣珍貴,是給我們國家帶來財富的“金水”。
隨著羅布泊的價值再一次被發現,附近也不再是荒涼之地,逐漸開始有居民遷移到此,漸漸地形成了聚落。于是國家在這里成立了專門的行政區劃,那就是羅布泊鎮。
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之后,如今的羅布泊鎮已經是一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地方,雖然不像是過去的樓蘭古國那樣人口眾多,但是卻一樣富庶而祥和,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不斷地做做著自己的貢獻。相信在未來,這里還會變得更加美麗,成為廣袤的西北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人類確實會遇到一些難題,而我們迄今為止也無法從容地去面對各種來自于大自然的力量,比如各種自然災害,還有類似于造成羅布泊歷史上多次干涸的河流改道事件。
當然,我們也不能夠輕易地去對自然進行“為我所用”的一系列干涉,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只看眼前的、一時的利益,那么可能會在更加長遠的方面受到更多、更大的損失,等到那個時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讓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那些已經被破壞的地區。
面對各式各樣的自然環境,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因地制宜”,去尋找更加適合當地的發展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進行標準化建設,罔顧成本和后果。
像是羅布泊這樣的鹽堿荒漠地帶,最好的方法其實也不是在這里進行綠化改造,而是對其本來就有的資源進行開采,這樣既不會白白付出努力,又不至于將這片有著豐富資源的荒漠“浪費”。相信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合理的開發和治理之下,我們的家園還會變得更加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