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開放時間_寒山寺 開放
為緩解“雙節”假期景區景點周邊停車壓力,姑蘇區在拙政園、山塘街、寒山寺、虎丘等熱門景點周邊新增7處停車場、1269個停車位。
一起來看這7處停車場的具體位置!
蘇州市輕工業學校地塊位于北環西路985號,處于蘇州水上游線山塘河段的中部,學校搬走后場地空置,后作為物流倉庫使用。為配合山塘整體面貌的提升,同時緩解山塘街景區周邊的停車壓力,該地塊被改造為景區停車場。輕工技校停車場規劃停車位80個,旅客駕車可從北環西路一側進入,停車后可直接步行走到山塘街。
輕工技校停車場
寒山寺是蘇州的著名景點之一,假期期間將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為應對客流高峰,前期姑蘇區充分挖掘寒山寺周邊停車資源,利用新興村、銅勺浜2處閑置地塊改造成臨時停車場,緩解游客、市民停車難問題。目前,位于何山橋東南堍的寒山寺停車場已改造完成、對外開放運營,可提供停車泊位200個;位于西環路以西、上塘河北側的銅勺浜停車場正在實施改造,將于中秋、國慶節前對外開放,可提供泊位400個。
此外,新增的其它4處停車場分別為蘇站路停車場、虎丘景區北門東停車場、南一村西停車場、蘇站路換乘停車場,位于拙政園、虎丘、山塘街等熱門景點周邊,將有效緩解景區周邊的停車壓力。
同時,姑蘇區加快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向社會開放,截至目前,已共享32處停車場,假期期間同時對游客開放。
32處共享停車場
4處旅游換乘停車場
無縫轉換游古城
在古城區外圍建設大型停車場,并與公共交通網絡建立短駁換乘機制,可補充古城停車需求,緩解旅游旺季熱門景點停車壓力,提升中心城區旅游交通環境。
東匯公園換乘停車場
東匯公園換乘停車場位于姑蘇古城北側,該停車場采用“地面公園+地下停車”的復合型建設模式,兼具古典庭院美學特色和停車便民服務功能。地面開發亭臺樓閣、假石山水的蘇式園林風格的公共游園,外觀與古城整體風貌協調融合,滿足市民、游客休憩游覽需求。地下停車場配建停車泊位588個、配備充電設施105套,并設置旅游巴士駁車點,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停車換乘服務。市民、游客在駕車駛入停車場后,可就地換乘旅游巴士抵達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獅子林等旅游景點,游玩結束后再乘坐旅游巴士返回停車場。
今年以來,姑蘇區開放運營東匯公園換乘停車場、蘇站路換乘停車場、虎丘北換乘停車場、茅山塘換乘停車場等4處旅游換乘停車場,在場內配套完善的旅游大巴換乘設施,實現了與周邊旅游景區之間的無縫銜接。
整治優化
與園林撞個滿懷
今年以來,姑蘇區通過開展停車場專項整治提升行動,實施平整硬化場地、升級基礎設施、美化圍墻立面等措施,改善停車場及其周邊環境,打造“高顏值”的蘇式風貌停車場。截至目前,姑蘇區已對倉街、拙政園南等42處停車場實施專項整治提升,為市民游客提供功能和美觀相結合的舒適停車環境。
倉街停車場
倉街停車場緊鄰軌交相門站和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占地面積6524平方米。通過優化升級場內配套設施,增設綠化景觀、城市家具等,滿足公眾游憩活動需求。并在墻體增設花窗、公益宣傳欄,頂端高低錯落設計,融入江南傳統建筑文化元素,實現“開窗見綠、推門見景”。
拙政園南停車場
拙政園南停車場毗鄰拙政園景區,面積約12000平方米。通過開展內外圍墻美化、出入口門樓更新、景觀綠化配套等舉措進行提檔升級,并融入各類蘇式建筑元素,與附近景區、商圈的建筑風格交相輝映。
【來源:蘇州姑蘇發布;編輯: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