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最大麥穗的寓意-摘一顆最大的麥穗
每年畢業季,在高校里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畢業儀式,從拍畢業照到畢業典禮,有的學校遵循傳統,有的學校有自己的特色。
而在我國很多高校里,有三樣儀式是最常見的:迎權杖、撥穗和拋學術帽。
許多人看到這三種儀式,都會下意識覺得這只是一個程序,見怪不怪。確實,因為見得多,所以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這是應該有的。
但實際上,這三種儀式都富有深意。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三種儀式到底有什么意義。
一、迎學術權杖
迎學術權杖權杖目前在我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還不算特別普及。只有一些比較優秀的學校會設置這一環節。
學術權杖是大學最高學術權力的象征。許多大學在學術上成就,還遠遠達不到能制作學術權杖來彰顯榮耀的地步。
而在我國,最有名的權杖,當屬中山大學的權杖。
中大的權杖,柱體是用玉做成,上面鑲嵌著許多名貴的翡翠、綠松石,而頂部是一顆晶瑩剔透夜明珠,中間的中大的校徽則由99.99%純金打造,旁邊雕刻的龍則是銀龍。
當初的制作方是一家香港的珠寶廠,香港的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有很深的淵源,當老板得知是為中山大學制作權杖,立馬表示愿意按成本價提供最好的玉石,而且還指派專員監造。
可以說這支權杖屬于無價之寶,每年畢業典禮開始前,都由中大最德高望重的教授執杖入場。
二、撥穗
撥穗是大學畢業授學位時的一種禮節,系主任或校領導會把學生學位帽上的帽穗,從右邊撥到左邊,再授予。
大學生還沒獲得學位時,學士帽上的流蘇是垂掛在帽檐右前側中部;而獲得學位后則垂掛在左前側的中部。
為什么要撥穗呢?因為稻穗或麥穗象征成熟,寓意畢業生們已經學有所成,經過撥穗便可展翅高飛 。
三、拋學術帽
拋學術帽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畢業儀式環節。很多人誤以為,拋帽子只是為了顯示高興和拍畢業照顯得好看,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拋學術帽的傳統來源于美國的高校,有幾層含義所在。
把學術帽從頭上摘下來高高拋起,寓意著自己即將離開學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而同學們競相拋高,象征自己日后的事業蒸蒸日上;對于面臨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也表示著一種壓力的釋放。
拋學術帽是在拍畢業照時,迎學術權杖是在畢業典禮開始前,撥穗是在畢業典禮過程中。這三種儀式的時間節點不一樣,也各有其豐富的象征意義。
而越來越會玩的年輕人,也給畢業增添了不少新的玩法,比如玩阿魯巴,比如玩跳水濕身,但這些只能稱之為發泄或者戲謔的,還容易造成身體傷害,遠遠談不上是畢業儀式。
你還見過哪些大學有比較特別的畢業儀式呢?歡迎來評論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