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3000字;呼蘭河傳的讀后感三百字
一口氣讀完,自開篇完全被蕭紅拽進呼蘭河這個東北小城,這個小姑娘帶我走街串巷,聽冬日里被人偷了饅頭老頭的自嘲,看淹死豬的大坑,看扎彩鋪的小院子,路過染缸坊的時候,我還久久的駐足,想起《手》里那雙從未見過的藍的、黑的、紫的手……一條街一條街的轉,一個人一個人的見,轉完再去她的后花園。我喜歡她的后花園,在她的后花園里,我懷念著姥爺的果園,一樣的祖孫情,一樣能治愈終生的童年,時代的不同,我又比蕭紅幸福千萬倍。
呼蘭河開篇有多溫情,最后就有多慘淡,這里的人封建、迷信、麻木,遵循守舊,并積極訓化那些鮮活生命,將健康、向上的人,馴化成和自己一樣守舊的群體,馴化不成就直接毀滅,毀滅后的人就像一陣風刮過他們茶余飯后,刮完就過去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下一陣風。
小團圓媳婦是我最心疼的一個,12歲的姑娘,健康、活潑,生機勃勃,12歲,也是小時候我最期待的年紀,意味著法律允許騎自行車上大路,去雙腿到不了的地方,去看更遠的風景。小團圓媳婦卻因指腹為婚,在12歲時不得不遠離親人鎖在婆家。在娘家的她應該過的很好吧,不然怎么會坐的筆直,走的飛快,一頓飯可以吃三碗飯?因為這些舉動,我非常喜歡她,可就是這些落落大方的行為,被婆家、被周邊人詬病不知羞,不像小團圓媳婦,隨之等待她的是婆婆的抽打,在她本能反抗之后,又迎來掛房梁抽皮鞭、烙鐵烙腳心等酷刑,活生生的人被折騰病,又要經受、吃偏方的迷信治療,最讓我頭皮發麻的是,光天化日下三次將她放在開水里澆開水洗澡,在第一次洗澡之前,她玩著“我”給的玻璃球,說:“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我反復讀這一句話,越讀越揪心越心疼,她是知道接下來她要經受什么嗎?
最終一個鮮活的生命經歷各種酷刑后結束了,在她死之前,我無數次希望她快點死,逃離這非人的折磨,又希望她能熬過這個寒冬,有一個美麗的春天,最終,她還是死了。帶著凄慘的哭號、累累的傷痕離開了,甚至不曾留下姓名……“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冷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寒涼,因此而帶來了悲哀。”
如果呼蘭河傳只有開頭就好了,時間永遠留在小團圓媳婦剛來的那個夏天,留在王大姐搬去草屋的那一天,留在有二伯三個月父母雙全的時候……
可是,沒有如果,只有麻木的過去,以及因麻木而喪生的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