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寫青海湖的詩-倉央嘉措寫青海湖的詩句
1682年2月25日,五世羅桑嘉措在剛剛建成的布達拉宮與世長辭了。五世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xù)利用的權威掌管格魯派(黃教)事務,密不發(fā)喪,欺騙了廣大僧侶大眾和當時中央的康熙皇帝,時間之長達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偶然得知五世已死多年,十分憤怒,并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聞名一世的六世倉央嘉措。 1697年(藏歷火兔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的“轉世靈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jīng)朗卡子縣時,以五世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發(fā)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六世倉央嘉措雖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領的地位,卻不能掌握政教大權。實際上,只不過是桑結嘉措找來應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此時的西藏,政局動蕩。1701年(藏歷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1705年(藏歷木雞年),桑結嘉措買通汗府內(nèi)侍,向拉藏汗飲食中下毒,被拉藏汗發(fā)覺,雙方爆發(fā)了戰(zhàn)爭,藏軍戰(zhàn)敗,桑結嘉措被處死。事變發(fā)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報告桑結嘉措“謀反”事件,并奏稱六世倉央嘉措不守清規(guī),是假,請予“廢立”。康熙帝準奏,決定將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廢黜。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去世,據(jù)《圣祖實錄》“拉藏送來假,行至西寧口外病故” ,時年24歲。 有的傳說,他是舍棄名位,決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后來在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所以關青海湖是倉央嘉措在當時哪個時代最后的記憶!小編以圖帶詩來體會雪域情郎的愛與不愛!
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哪里!
最好不想見如此便可不想戀!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xù)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誰,執(zhí)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可他也是個情種。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