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魯傳的好詞100個、皮皮魯人物評價
“看哪方面的書,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先看電影再讀書更能激發孩子對書本內容的興趣”
“孩子們每讀完一半書,家長都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簡單講講書中的內容。”
……
8月22日,作為2022南國書香節佛山分會場系列活動之一,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廣東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陳詩哥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學院簽約作家洪永爭以“中國兒童文學的灣區時間”為主題,展開了一場關于兒童文學創作的對話,并為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支招”。
活動現場。白樺 攝
讓創新延續嶺南文化特色
《淘氣包馬小跳》《舒克貝塔傳》《皮皮魯傳》……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豐富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甚至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
近幾十年,中國兒童文學發展迅猛,寫作觀念和水平有很大提高,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粵港澳大灣區的兒童文學創作勢頭也相當強勁。
陳詩哥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兒童文學發展非常有生機,既是強勁的“進行時”,也是擁有無限可能的“將來時”,很有希望走在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佛山冒出了不少優秀的兒童文學創作者,洪永爭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首部兒童文學作品《搖啊搖,疍家船》就獲得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青銅獎”。
洪永爭說,佛山很重視文學文化的發展,市區鎮對文學創作者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比如給予創作激勵、開展系列名家講座等,形成了良好的創作氛圍。
陳詩哥形容佛山的兒童文學作家“一出手都很驚人”。
如何將嶺南特色融入文學作品?陳詩哥認為,嶺南文化最大的優勢在于“創新”,這種創新精神一直延續至今。
陳詩哥說,文學創作關鍵在于既要寫出特色,又要提高可觀可感性,讓“局外人”也能感受到嶺南文化的特色。
洪永爭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大灣區的文學發展需要地域性、文化性和變化性三手抓。他強調文學創作要有地域色彩:“地域的也是世界的,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一個文學創作的根據地,比如魯迅寫魯鎮、蕭紅寫呼蘭河……”。
同時,在地域性的基礎上,還要體現文學性,融入人類共通的情感,寫出情感之間的交流碰撞。
小朋友們與作家們交流。白樺 攝
“親子共讀”提高孩子理解力
活動現場,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提問:看哪方面的書,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陳詩哥認為,閱讀的目的不是寫作,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作家,閱讀是為了享受,成為有趣又美好的人,“如果給孩子太大的閱讀壓力,反而會傷害到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除了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洪永爭還有另一個身份,即南海區大瀝鎮黃岐小學的語文老師。他從語文老師的角度給家長支招:“孩子們每讀完一半書,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簡單講講書中的內容,反饋的過程能夠加深孩子的記憶能力”。另外,他還提到了“親子共讀”,家長可以先讀書,方便給孩子解釋書中一些超越他們年齡段理解的東西。
先看電影,再去讀原著。兩位作家都認為,可以引導孩子從電影去認識書籍。“看完電影,更能激發孩子對書本內容的興趣,并且產生對兩種敘事形式的思考。”陳詩哥說。
本場活動是2022南國書香節佛山分場系列活動之一,整個系列活動將貫穿八月,在全市各區相關公共文化場所和大型實體書店聯合開展系列活動,為廣大市民、閱讀愛好者獻上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延伸】
作家心聲:“童話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單純”
文學的種子,在兩位作家的童年時期已經悄悄種下。出生于廣東西部小城羅定的陳詩哥,偶然在朋友家發現了一本封皮破舊的《射雕英雄傳》。這是一本平日里鮮能讀到的武俠小說,陳詩哥頓時愛不釋手:“當時就只有這本武俠小說看,我就反復讀,把里面的好詞、好句和好段落,都摘抄下來,一共抄了二三十個本子”。
而在羅定南面一百多公里的陽江,洪永爭在父親的小抽屜里發現了“寶藏”,那是一本《呼延慶上墳》和蠟紙版的《西游記》和《三國演義》。平日在家,父親不讓洪永爭看武俠小說,所以每晚全家人到點洗澡了,洪永爭都會搶著去燒水,因為在廚房里可以借著煤油燈光讀武俠小說。
2008年,陳詩哥經歷了汶川大地震。從汶川回到深圳,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無法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有次,陳詩哥在山上走路,腦袋里突然靈光一閃,是童話故事,他拿起諾基亞手機,把剛才的靈感一字一句地敲了出來。之后,陳詩哥幾乎每天都在寫童話,按他的話來講是“一發不可收拾”。童話仿佛給了陳詩哥第二次生命,他說:“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童話里蘊含著生命中最原初的力量。“童話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單純。”陳詩哥說,這種單純是兒童文學、整個文學乃至全人類的基礎。
“兒童文學創作門檻低,市場大,許多作家都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但兒童文學容易寫,不意味著容易寫好。”陳詩哥希望兒童文學的創作者們能夠走慢些,不要把兒童文學的“靈魂”,單純的一面丟掉。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白樺
【南方日報記者】王蓓蓓
【作者】 白樺;王蓓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