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幼小銜接工作匯報-小學幼小銜接工作匯報材料范文
春是一樹一樹繁花的盛開,春是一聲一聲新燕的呢喃,對于校園中埋頭苦讀的莘莘學子,茁壯成長的天真孩童來說,春是愛,是暖,更是希望。在這人間最美的四月天里,讓我們一起走進幼小銜接班,看看教師和孩子們是如何不負春光與時行。
一、傾聽與表達
注重學生傾聽與表達,培養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
一進幼小銜接班級,映入眼簾的便是圖書角整齊擺放的書架和豐富多彩的書本。這些同學們從家中帶來的種類繁多的中外書籍充分滿足了班級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也調動了學生們閱讀分享的積極性。此外,繪本閱覽室資源和電子閱覽器的應用,更利于教師開展早期閱讀相關的言語教學,也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書香的熏染,產生了閱讀求知的興趣。
愛聽故事,背古詩是學前學生的語言發展的普遍現象。為了保護學生的這些良好習慣,課堂上教師定期開展“好書分享”“詩畫創作”等活動,充分釋放學生天性,幫助學生養成喜愛傾聽表達,樂于分享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了對詩句的畫面感,避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二、科學與思維
注重學生觀察與發現,促進邏輯思維發展
科學課程一直注重實踐操作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強調與數理化生等多學科融合和交流。課堂上,浮沉、磁鐵、濃度等趣味性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教學儀器以及基本的實驗操作方式,獲得了探究發現的樂趣。課外,教師組織學生們走進校園實驗室,觀看動植物標本、顯微鏡等實驗儀器,近距離感受理化老師的精彩實驗,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促進具體形象認知和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
春天是萬物復蘇,生命萌發的季節,為了引導學生感悟和熱愛生命,幼小銜接每個班級都設立了可供學生擺放動植物的自然角。自然角中的動植物是學生親手種植或飼養的,每天下課給盆栽綠植澆水、給小魚喂食也成了小朋友們最喜愛的事情。此外,教師設計了每位同學專屬的種植日記本,可供學生在觀察后對動植物生長狀況進行細致記錄。兩個多月的堅持,學生們不僅收獲了滿滿一本動植物的成長記錄,養成了有耐心能堅持的個人習慣,更重要的是在與同學分享互助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貴。
三、藝術與體育
注重學生創造與交流,加強感知能力的提升
本階段藝術課程從美術、音樂、體育等內容展開,教師在講解展示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參與和感受。音樂和舞蹈課上,學生們踴躍走上講臺,接觸一些簡易樂器,了解音符與節拍,并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著不同節奏的音樂進行肢體活動。美術教學上,注重美的發現、感受與創造。制作連環畫,廢物環保美化,節日小制作等活動,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水平發展都有大的幫助。體育課程分為室內外兩部分,將課堂理論知識和戶外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科學合理運動,減少意外傷害。其中,球類活動、沙包游戲等田徑項目的加入使學生在獲得肢體運動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游戲的樂趣。
四、學做小學生
提前感受小學課程,積極做好銜接過渡工作
一直以來,家長們都對亞太教育都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幼小銜接班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通過小一新生評價,將在九月直接升入亞太小學部。為了深入了解小學作息時間和上課模式,幫助學生做好銜接適應工作,幼小銜接部將在小學部的支持下開展了“學做小學生”的進班聽課活動。同學們在教師的組織下有秩序走進一年級課堂,安靜的當起了小聽眾。經過幼小銜接班大半年的學習生活,大多數學生改掉了幼兒園時期上課走神,喜愛下座位、做小動作等不良的課堂習慣,能認真聽講,盡管聽課活動的課時長于學前課時,上課內容也是學生們所陌生的,但是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也很有耐心,一些融入度好的學生還能參與到一年級課堂的互動活動中去。
在教師的組織下,幼小銜接班還會進入圖書館、體育館、實驗室等校園活動區,開展豐富有趣的校園課。相關學科老師還為學前小朋友們準備了簡單有趣的資源課。這些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校園環境和資源設施,提高了學生們的校園融入度,也使幼小銜接教師們對于學生小學的生活學習適應性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時光靜走,歲月青蔥,轉眼又到了“海棠飛絮盡,人天日初長”的季節。有了園丁們春季辛勤的播種和耕耘,相信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們定能盡情綻放,散發出絢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