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書中的質量保證措施(標書中的質量保證措施應該如何寫)
建筑材料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工程建設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質量就有了保障,建設成本也就會相應降低。面對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有效地實現預警、規范和轉移風險,已成為擺在建筑企業面前的又一個重要課題。
君聯工程物資云
一、保證建筑材料質量,實現全方位的質量控制
1、必須嚴格檢查建筑材料三證
為了控制建筑材料的質量,嚴把材料進場檢驗關是一個重要措施。建筑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器具和設備必須有中文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設計要求。材料進場時應做檢查驗收,并經監理工程師核查確認。實行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證制度的產品,應有許可證編號和安全認證標志,在選購前需對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證標志原件進行核查,以防復印件偽造,同類產品不同型號不同規格要分別核查每個品種證件,以防冒名頂替以一代十。招標或采購技術要求、產品樣品、投標書、合同等重要文件資料要專人妥善保管,甲方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要全面掌握這些資料,貨到工地現場后依據資料核查驗收,對產品的型號、規格、性能指標、產地、數量、外觀質量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者不許接收。重要的設備、產品,需要特別關注的產品在其加工生產過程中,需要建設單位去現場核查監督生產過程。這項工作是甲方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往往容易脫節,施工單位材料供應部門沒有及時通報給甲方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資料也沒有給甲方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復印,有時貨到現場后沒有及時通知甲方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材料供應部門或工地直接將材料接收,都會造成材料進場把關不嚴。
2、強化地方備案制度管理
為了控制建筑材料的質量,加強建設市場管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用于建設工程,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各地建設廳都制定了《省建設工業產品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凡列入登記備案管理范圍的建設工業產品,均應登記備案并取得當地建設工業產品備案證,未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不得用于本地建設工程中。凡納入登記備案管理范圍的建設工業產品,各建設、施工、監理、工程質量監督、工程安全監督等單位,要嚴格把關,嚴禁無《建設工業產品備案證》產品進入建設市場。生產或銷售單位向使用單位提供建設工業產品時,應同時提供《建設工業產品備案證》原件和復印件,使用單位核查無誤后,復印件加蓋生產或銷售單位公章留存備查。建設工業產品進入工地現場時,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文件的規定進行抽檢,未經抽檢或抽檢不合格的產品,不得用于工程。備案制度重在檢查,質量監督站管理力度較大,但往往工作滯后被動,在一線工作的監理工程師核查監督力度還不大,監理工程師和甲方現場代表要加大備案證的核查監督力度,配合支持質量監督站的工作,共同把關。
3、必要的強制性檢測
為了保證結構安全,治理質量通病,禁止偽劣建筑材料用于工程,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設計文件和合同要求需要進行項目檢測。目前一些地區質量檢測站常規檢測項目有:主體結構(梁、板、柱)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竣工后房屋室內環境質量檢測,水泥、鋼筋、防水材料抽樣檢測,混凝土試塊檢測,加氣混凝土砌塊兩項性能(外觀質量及強度)檢測(非必檢測項目),防水材料(包括各種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建筑密封膠、結構密封膠等)檢測,PVC管材(管件)檢測,門窗三性檢測,幕墻材料(包括石材、鋁塑復合板、玻璃幕墻樣板、隔熱型材等)檢測,節能材料(包括建筑外窗傳熱系數、中空玻璃露點、墻體保溫砂漿等)檢測,這些都是強制要求必須檢測的項目。檢測采取現場抽檢和送樣的辦法,材料為未經檢測不得進行竣工驗收。建筑行業的打假僅靠業主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建筑材料、配件、設備的監督管理任務也艱巨,有很多工作要做,可謂任重而道遠,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建筑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從源頭上負責質量監督管理把關,建筑工程質量依賴于社會上工業產品的質量,工業產品的質量建設系統不好控制管理,建設系統對建筑工程質量負責,不把關不行,雖然對一些項目或材料進行多次檢驗會造成資源浪費,增加工程成本,增大建設單位和材料經銷商的負擔,但這項工作是客觀必要的。
二、建筑材料價格管理
1、掌握市場信息,降低材料價格
掌握市場信息,就是廣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場價格。材料價格信息收集過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場、材料產地等進行價格信息的采集、調查過程。所采集的價格信息,必須切合市場的實際情況,能反映材料價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價格信息的調查和采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是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
2、充分利用市場,合理安排運輸
運費支出是構成材料采購費用的重要因素,節約運輸費用,可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運輸費用的節約問題:材料訂貨時考慮運輸距離遠近的問題。在材料質量、性能都能滿足材料采購方案,而材料價格又基本相等的情況下,就應到離施工現場最近的地點采購;材料盡量一次運輸到位,減少二次倒運和裝卸費用。
3、采取合理的采購模式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雙方共同采購,其材料質量由甲乙雙方共同控制,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權拒收、拒用;(2)材料的價格主要由業主方依據市場行情確定,承建方、監理單位可廣泛參與。業主方主要以招標的方式確定材料價格,也可以直接走進市場,貨比三家,選擇質優價廉的材料;(3)工程結算時,材料價格以實購價(含運雜費)為基礎,采取加權平均法的方式計算。少數由承建方自行采購的輔材則執行信息價。
三、材料存放發放管理
材料購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時間差的。在這段時間內,應加強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壽命。主要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專門庫房,妥善存放
建筑材料應存放于符合要求的專門材料庫房,否則,會降低材料的使用壽命。如鋼材、水泥等材料,應避免潮濕、雨淋。鋼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濕的地方或被雨淋,會很快被氧化銹蝕,從而影響其使用壽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沖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標識清楚,分類存放
一個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較多,同一種材料有諸多規格,比如鋼材從直徑幾毫米到幾十毫米幾十個品種,又有圓鋼和帶肋之別;水泥有標號高低之不同,又有帶R與不帶R、硅酸鹽、礦渣、立窯、懸窯之別,建筑物的不同澆灌部位,其設計標號是有差別的,絕不能錯用、混用。另外對于材料的發放,不論是項經部、分公司還是項目部倉庫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先進先出,推陳儲新”的原則,項目部的物資耗用應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的核算、嚴格實行限額/定額領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須由項目施工人員開簽限額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必須按欄目要求填寫,不可缺項。對貴重和用量較大的物品,可以根據使用情況,憑領料小票分多次發放。對易破損的物品,材料員在發放時需作較詳細的驗交,并由領用雙方在憑證上簽字認可。
中建君聯——首個工程物資云平臺,引領物資管理SaaS新模式.專為建筑工程企業提供專業物資材料管理系統.專業的物聯網、互聯網軟件集項目物資預算、計劃、采購、合同、倉庫管理于一體的信息化服務的新一代saas管理系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