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近義詞是什么四字詞語、快樂的近義詞是什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課《開國大典》,全文怎么高效學習?看資深教師杜du幫學生梳理和講解全文和課后題,帶學生學好語文課文。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
(一)明確學習目標
,1.會寫“鄭、賓”等14個字,會寫“政府、外賓”等20個詞語。
2.體會閱兵式這個場面中的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
3.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結合重點語句,感受熱烈莊重的氣氛。
(二)字詞的學習
1.生字組詞
課后一共有14個生字,分別組成詞語是:政治、政府、賓館、賓客、賓至如歸、酒盞、推杯換盞、欄桿、木欄、匯報、匯集、爆發、爆炸、宣布、心照不宣、旗幟、獨樹一幟、閱歷豐富、閱讀、管制、制作、平坦、坦途、距離、差距、隆重、興隆、射箭、發射。
2.近義詞
匯集——聚集,挺立——屹立,瞻仰——景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
3.反義詞
匯集——分散,挺立——彎曲,莊嚴——輕浮,肅靜——喧嘩。
4.詞語解釋
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比如:開幕典禮、結婚典禮、畢業典禮等等。
城防部隊:守衛城市的軍隊。
觀禮臺:觀看盛大典禮的看臺。
迎風招展:招展:飄動,指旗幟隨風飄動。
擎:舉。
直奔:徑直向某處去。
五更天:大約早晨四五點鐘。
排山倒海:排是推開,倒是翻倒,推開山岳,翻倒大海,形容來勢兇猛,聲勢很大。
就位:到自己應到的位置上。
誕生:(人)出生。
肅立:莊嚴恭敬地站著。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與逝者有關的事物)。
宣讀:在集會上向群眾朗讀(布告、文件等)。
閱兵式:檢閱軍隊的儀式。
檢閱:高級首長親臨軍隊或群眾隊伍的面前進行檢驗的儀式。
裝甲車:作戰用的裝有鋼板或武器的汽車或列車。
鋼鐵巨人:形容戰士們堅強高大的形象。
次序: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排列的先后。
游行:廣大群眾為了慶祝、紀念、示威等,在街上結隊而行。
紅流:指游行的隊伍。
(三)課文的學習
1.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寫了開國大典開始前天安門廣場的情況。
第二部分(5——14自然段):寫開國大典的盛況。
第三部分(15自然段):寫開國大典結束后,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2.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的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主席的領袖風采。
3.寫作手法
同學們看語文書的第24頁第12自然段,本段采用了點面結合法。
這一段場面的描寫,從整體上寫了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等受檢閱的部隊,當時經過天安門廣場時的情景。
作者用服裝的顏色、炮的不同類別、戰車的排列和戰士的儀態、騎兵師行動的整齊劃一等這些細節來展示各個方陣的風采,讓讀者感到整個閱兵式的莊嚴與隆重,也讓我們對各具特色的隊伍,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資深教師來指導:點面結合的寫法。
一是描寫要有點有面。
可以先寫出一個場景中的整體情況,然后寫具體的人物和活動。
比如描寫運動會,就可以先整體描寫會場的情況,再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場景來進行描寫。
二是描寫要有重點。
既然是場面描寫,必然會有很多人物,因此要分清主次,注意詳略得當。
比如描寫運動會的場面,就可以選取大家最關心的競賽或接力項目來進行描寫。
三是注意寫出氣氛。
眾多人物活動的場面,自然會體現不同的氣氛,準確地描寫出當時的氣氛,能夠更好地展示場面的特點,如:新年聯歡的輕松快樂,清明掃墓的莊嚴肅穆,比賽過程的緊張激烈等。
四是要注意層次清楚。
描寫時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使層次清楚,以便給人鮮明的印象。
(四)課后題講解
語文書后第一題,答案供學生參考學習。
課文描寫了群眾入場、典禮儀式、閱兵式和群眾游行四個大的場面。
開國大典的過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舉行典禮。
下午三點整,典禮開始,首先奏國歌,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國旗。升旗以后,毛主席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
受檢閱的有海軍、步兵、炮兵、戰力車師、騎兵師,還有人民空軍的飛機。閱兵式之后,開始了群眾游行。
直到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門廣場。
杜du老師來指導:默讀時,可以邊讀邊畫出描寫人們動作或行為的句子,然后體會這些句子反映出來的當時人們的心情。
默讀的過程中,可以將每個場面用小標題歸納出來:群眾入場——典禮儀式——閱兵式——群眾游行。
最后將這幾部分內容連起來,概括出開國大典的過程。
第二題:課文描寫這個場面時采用了點面結合的方法:“面”是整個場面,“點”是某些細節。
首先從整體上寫了受閱部隊經過天安門廣場時的整齊威武的情景,又用具體的細節展現了各個方陣的風采,同時也寫了毛主席和群眾在觀看檢閱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第三題:讀這些句子時,要結合當時的背景來體會,也可以回想自己參加各種典禮時莊嚴熱烈的氣氛去體會,要重點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及詞語表達的字面意思及深層含義。
在理解這些句子的基礎上,關注描寫場面和人們表現的語句,把自己認為表現這種氣氛的句子找出來,并在旁邊作簡單的批注,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除了題中的句子,還有:“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批注: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突出并強調了“宣告”和“聲音”的“莊嚴”與“雄偉”,突出了對全中國的震動,以及全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激動的心情。)
再有:“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批注:兩個“一齊”寫出了人們不約而同的動作,突出表現了參加典禮的人們對待典禮的莊嚴,“瞻仰”表現了人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因為它象征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關于本課的學習,大家還有哪些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杜du老師,如果覺得老師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大家給老師點贊,轉發,謝謝。
關注我,發現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