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征文300字;普法征文800字左右
我和普法的故事,故事很長,但幾經提筆,卻又不知從哪里寫起,且聽我娓娓道來。
二十幾年前的小鄉村,我和鄰居小伙伴正在街邊玩耍,一陣急促的聲打破了小村子的寧靜,一輛警車從我們身邊疾馳而過停在了張二的家門口,幾個穿著制服的人下車帶走了張二,我擠在人群中,嚇得心里砰砰跳,只聽的到大人們議論著張二干壞事違法了被抓走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法”這個字,感覺“法”是個很嚇人的東西,從此深信大人們說的小孩做了壞事就會被警察抓走。
后來,我上了小學開始接受法制教育,慢慢接觸到法律,雖說不清法是什么,但覺得法就像當時我們的小學生行為規范一樣,必須得遵守,時刻要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再后來,上了大學,開始系統的學習法律知識,領會到了中國法律的博大精深,更加明白“法”是調整我們行為的社會規范,有了它社會才會和諧穩定。
現在,我是一名法律知識的傳播者。
記得2013年元旦過后的一天,是我正式上崗工作的日子,我早早的起床把自己打扮了一番,懷著無比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吳林辦事處,找了一圈才在別人指引下在大院的西北角找到了吳林司法所。那時的司法所是一座小平房,一進大門,墻上的司法躍入眼簾,顯得熠熠生輝,旁邊“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幾個大字,讓人感覺嚴肅而莊重。這就是我們的辦公場所,面積不大,但也五臟俱全,整體隔離分成了幾個小科室。最初的一段時間,我都是在翻閱檔案資料熟悉工作內容,也第一次接觸到了基層普法工作。法治宣傳與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工作一樣,是司法所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責。通過翻閱歷年工作檔案材料,我覺得像社區矯正這樣的工作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能找到其中的工作規律,也比較好適應。但是普法工作,我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方法和規律,當時就想普法工作應該很簡單,就是宣傳法律知識唄!
過了沒多久,我就接到一項關于普法宣傳的活。當時所里正在籌備亂溝居法治文化廣場建設,需要大量的法治宣傳版面資料,所長把這一項任務交給我完成。我心想,這不簡單,就從網上、書上找了大量的法律知識,很快就完成了工作。當我拿給所長看時,所長皺著眉頭說:“法律知識找的很多,但是針對性不強,我們是基層普法,面對的是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普及的是與他們生活相關的,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法律知識,這樣普法效果會好很多”。最后,在所長指導下,我把普法內容劃分成了幾大板塊,普法歌謠、普法漫畫、實用案例、農村法律知識問答、法律條文解讀……?,F在還記得,第一次去參觀建設完工的法治文化廣場那一刻:夕陽下,孩童們在廣場上嬉戲打鬧,大人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嘮家常,旁邊就是我們的法治宣傳版面,有些居民在那里駐足觀看我們的普法內容。那一刻,法治宣傳與居民的生活那么融洽,那么和諧,我覺得好美!
在從法治文化廣場回來的路上,所長告訴我:“普法工作看似簡單,但做好基層的普法工作,需要我們既當編輯又當老師,是很辛苦的。”
“既當編輯又當老師”,我不斷的琢磨著這句話。是啊,如果把吳林轄區看作一所大學校,我們負責普法宣傳工作的工作人員就是轄區居民的老師,轄區居民就是我們的學生。這可與一般的學校不一樣,我們面對的學生群體他們是農民、工人、學生等,他們年齡不等、學歷不等,如何向這些學生群體傳授法律知識,并讓他們遵法守法,還會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普法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去照搬,只能根據我們轄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去開展工作,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才能把普法工作做好。
當時剛參加工作的我,被街道派去包居,負責一個村居的大小事務的聯絡、督促、組織落實等,當然還要完成所里的工作,每天都非常的忙碌。由于對村居不熟,再加上街道安排的工作很多,幾乎每天我都會騎著電動車去自己負責的村里轉一圈,每次去我都會隨身攜帶著一些法治宣傳資料,碰到村里的百姓,我就會發給他們看看,時間長了,與居民熟悉了,他們有什么法律問題也都樂意找我聊聊?!叭摹狈阑饡r,村民們在地里忙著收割小麥、種玉米,我們就會來到田間地頭宣傳法律。在烈日的炙烤下,我皮膚通紅,汗流浹背,真的,當時感覺好辛苦,但看到田間勞作的村民們停下手中的活、擦把汗,認真聽我們的解說,小心收好宣傳資料時,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心里也會充滿喜悅,仿佛感受到了夏日的絲絲清涼。
夏日的炎熱很快被一場法治文藝匯演給沖淡了。當時我們打算在村里舉辦一場消夏之夜——法治文藝匯演活動,邀請亂溝居莊戶劇團進行演出。我們忙著做策劃、做宣傳,當時看了節目名單,對法治文藝晚會充滿了期待,真想看看枯燥的法律知識怎么演繹成受人歡迎的娛樂節目。記得那天晚會現場,燈光閃爍,周邊居民早早的來到法治大舞臺前等候,莊戶劇團的成員都是周邊的百姓,節目也是他們利用閑暇時間自編、自導、自演創作編排的法制節目,雖然表演沒有專業演員那么精湛到位,但是法律知識在他們的演繹下變得詼諧幽默、感染力強,受到了群眾的喜愛,贏得群眾陣陣掌聲。
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事說法律知識,群眾容易接受,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法律知識的熏陶,法治文藝演出普法真的是一項增強群眾法治觀念的有效方法!但是,所長告訴我,像法治文藝匯演、建設法治文化廣場這些普法舉措確實普法效果好,很受群眾歡迎,但是因為我們的轄區面積大,資源、人力也很有限,只能是以點帶面的開展演出普法,我們更多的工作是做好普法基礎工作,整合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合力才能全面做好普法工作。那么什么才是普法基礎工作呢?所長說:“等你工作時間長了就會知道了?!?/p>
是的,所長說的沒錯,工作幾年之后,我已經對普法基礎工作爛熟于心。我們的普法工作要做到有組織、有規劃、有落實、有總結。平時要積極推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由于普法人力有限,我們在各居設立司法行政工作室主任,他們負責普法宣傳等職責,每月25日組織培訓學習,傳授法律知識和普法技巧,將他們培養成各居普法骨干。在機關,我們確定學法日,建立學法筆記制度,學法考試制度。在學校,建立完善了法制副校長制度,七所中小學校全部配齊了法制副校長,把法制教育寓于學科教育之中,實現了法制教育計劃、內容、課時、師資“四落實”。在村居,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積極推進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大院、法治文化大舞臺、普法一條街、法治宣傳欄、農家書屋法律圖書角等建設。當然,平時我們也不會閑著,我們會適時開展一系列的“法治基層行”、“法律服務月”等主題普法宣傳活動,采取多種形式普及法律知識。這樣,普法工作打好基礎,普法工作做起來才會游刃有余,普法工作也會更滲透、覆蓋面會更廣。
普法雖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基層司法行政的各項工作都與法交織在一起,難舍難分。像很多民間糾紛,往往都是當事人法制觀念不強,不知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產生的。所以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不管當事人愿意不愿意我們都會給當事人上一堂法制課,做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記得在調解一起鄰里宅基地糾紛時,雙方互不相讓,破口大罵,一方當事人還喊來幾個親戚來助威,周邊圍觀的群眾也越來越多,我們沒有急著去調解,而是讓他們安靜下來,給他們講了一堂法制課,從鄰里關系、社會道德講到不理性的行為直至違法犯罪,當事人越聽越安靜,聽到最后,氣也消了,糾紛也順利的化解了。在社區矯正工作中,一些社區服刑人員都是不懂法,一時沖動造成了違法犯罪的后果,所以社區服刑人員成為了我們特殊的普法對象。在對他們的日常管理中,我們著重加強法治教育,每月定期開展集中法治教育,同時建立了學法筆記制度,一報到一學習,他們有時候開玩笑說:“來到司法所報到后,字也練好了,也快成法律專家了!”
時光荏苒,六年時間一晃而過,我們的普法從未停歇。六年里,我見證了吳林普法工作的變遷,它在不斷的創新發展:微信、公眾號等普法新媒體登上普法舞臺,構筑了 “微時代”普法新格局;法治元素與傳統文化相融合,打造了具有傳統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成為了“美麗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建立完善了“街道——村居”兩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打通了法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村里的百姓有了自己的法律顧問,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專業的法律服務……六年里,我們搬進了新的辦公樓,我也看到了群眾的變化,居干部的依法辦事能力在提高,居民遇到問題也開始習慣先找法律問一問。同時,我要感謝這六年的時光,讓我慢慢退去青澀與稚嫩,變得成熟與堅定,讓我在辛勤付出的汗水中,體會到了為群眾服務的快樂,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現在的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普法,面臨新的挑戰。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它的長期性、重復性、艱巨性不言而喻,但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奮斗者,基層法律的宣傳者,我定會牢記為民服務宗旨,砥礪前行,百分努力!
(本文榮獲山東省“我與普法”主題征文比賽二等獎 作者:棗莊市嶧城區吳林司法所 李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