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東樓翻譯和原文拼音;咸陽城東樓原文譯文
《咸陽城東樓》詩文
晚唐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咸陽城東樓》注釋
① 咸陽:今屬陜西。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唐代咸陽城隔渭水與新都長安相望。
② 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
③ 汀洲:水邊平坦的沙洲。
④ 當年事:指秦、漢滅亡的往事。
⑤ “溪云”句: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⑥ “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當年:一作“前朝”。
⑦ 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
⑧ 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
《咸陽城東樓》賞析
1、登高與觀下:作者是一登上咸陽城東樓,卻是滿面愁容,為何?作者乃是看到了咸陽城蒹葭蒼蒼、楊柳叢生,一片衰敗之氣,再也不象秦漢時候的京城繁華都市,倒似農村,從而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自己老家的沙洲。登高觀萬里,愁緒穿千里。空間感極強大。
2、云起與日沉:烏云從溪(磻溪)水邊升起,紅日從閣(慈福寺閣)落下,云起日落,一起一落、一黑一紅,一初一暮。落差感極強,極其富有表現力,作者用烏云代表了黑暗與邪惡勢力。
3、風去與雨來:大雨來前,狂風肆虐。群山周圍的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狂風已經吹滿了城樓。作者用狂風與暴雨代表了黑暗與邪惡勢力的瘋狂肆虐與打擊。作者并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唐王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風雨飄搖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征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
4、鳥下與蟬鳴:鳥比喻象詩人一樣憂國更憂民的人,失去了朝堂上政治影響力,蟬比喻聒噪小人把持權利。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5、秦苑與漢宮:作者用“夕”和“秋”來表達“山色不知秦苑廢,水聲空傍漢宮流。”
6、行人與流水:故國東城依舊在,渭水卻東流。行人莫問當年繁華盛事,都城依舊,只見渭水不停東流。
《咸陽城東樓》的寫作手法
虛實結合寫作手法;虛:過去的禁苑深宮,實:山色不知秦苑廢,水聲空傍漢宮流。現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知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