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課優質課一等獎ppt、勞動課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原標題:90后美術老師王晟:因支教找到職業方向 帶孩子描繪“草原操場”
王晟帶著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寫生。
王晟的老家在湖南長沙,2018年從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后,當年9月他加入了團省委“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前往湛江支教,他于去年8月支教期滿回到廣州,隨后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工作,現在的王晟和支教時一樣,仍然擔任著美術老師。“因為支教,我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王晟說,在支教的一年時間里,他收獲了教師這一職業技能,還交上一群特別好的朋友,常常在一起吃飯、爬山、聊天、暢談,更收獲了一個新的“故鄉”。
如今王晟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在教學和科研任務之余,王晟還是惦記著他的第一批學生。“今年年底前,我會抽時間回去看看孩子們,也去看看學校里的老教師還有湛江本地的志愿者們。”而作為科班出身的美術老師,王晟甚至希望能在廣州給孩子們辦一個屬于他們的畫展,讓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給自己一個“間隔年”
在廣州美術學院就讀期間,王晟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美術館參展,拿到了一等學業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當時覺得自己可以趁著畢業去做想做的事,感覺要是先工作了,可能就不會有去支教的想法了。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會因為去鄉下一年就改變什么,就算改變,肯定也是難得的閱歷,我不是特別急躁,所以給了自己一個‘間隔年’。”
王晟隨后報名參加支教,被安排去往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水塘村赤嶺小學洋水嶺校區,王晟是該校第一位科班出身的美術老師,擔任1~6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同時擔任語文和書法老師。“當地非常缺乏音、體、美專業的老師,我到了之后孩子們非常興奮,因為每天都可以上美術課了。”王晟說,整個學校六個年級加起來只有85個學生。“但我們服務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更需要我們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教育。”
雖然該小學的校舍是2000年建的,但教室里沒有吊扇,也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只有一個落地扇,老師只能用粉筆來教課。夏日里,海邊的陽光強烈而刺眼,王晟的宿舍里也沒有空調。“我們一起支教的老師商量過要不要買個空調安上,但這個需求后來被買教學必需品的需求替代了。我相信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王晟說,自己一個星期后就覺得適應了,但身體還是長了不少痘痘。而學校的操場就是一片草地,所以住在那里還會遇到特別多的昆蟲,哪怕宿舍里遭遇老鼠也不奇怪,這時候,王晟就會進行自我的心理調適。
讓孩子在畫畫中找自信
當地沒有美術教室也沒有美術教材,王晟就根據鄉村特點進行課程開發。“鄉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美術方面的天分和可塑性是一樣的,我會教他們留心觀察身邊的美麗風景,學會描繪身邊美麗的植物、動物,學會去觀察生活。”王晟讓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撿一些小植物,然后在教室里玩“擊鼓傳花”,大家傳到什么就畫什么。孩子們新奇地發現:原來每片葉子都是不一樣的。之前,他們畫的葉子都是圓圓的那一種,后來孩子們就發現,葉子原來是有鋸齒狀、圓的和尖的形狀。
“鄉村是一個大自然的寶庫,城市的人去到鄉村,會覺得鄉村很美,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向往的卻是城市的便捷。那么老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他們發現身邊的美。” 鄉村的土地是沒有“硬化”的,長滿了野草,因此該校還有特色的勞動課——鋤草。學校沒有水泥地操場,校園圍墻圍起的是一大塊草地,放低視線望去就像草原一樣。有時候,王晟會直接帶孩子們去學校的“草原操場”寫生,畫著畫著,還會有蝴蝶飛到他們的畫面里。他還帶著中高年級的孩子們去田野上認真觀察,親手摸摸黃牛,也帶他們去村巷里,在房屋的瓦舍中學會欣賞傳統建筑的美,再用畫筆一點一點描繪出身邊的大自然。
“紫色的小花非常美,是不是?是不是有大一點的葉子和小一點的葉子?”美術課上,王晟帶著孩子們認真地描繪出身邊的大自然,用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觀察著樹葉的紋理和花朵的形狀。“孩子們從前在村子里玩,卻很少注意到身邊的美。其實一年四季,包括一天中光照在物體上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到了中年級,我會教他們體會不同的明度,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高年級則教給他們混色和單色,感受顏色混合和單一線條帶來的不同美感。”
王晟告訴記者,“我接觸到的這些孩子,對于上美術課是非常開心的,每次我剛一進門就都圍過來抱著我,迎接我進教室上課。畫畫課是沒有硬性標準的,我常常表揚孩子們的作品,這讓每一個孩子更加自信。”
“支教老師可以成為橋梁”
“有些小朋友沒有畫筆,甚至連畫畫本也沒有,所以我允許他們在黑板上畫,或是可以把桌子拼起來,讓大家的畫畫工具共用,這樣小朋友就更加團結友愛了。”見到當地教育資源欠缺的情況,王晟說,除了教學,支教老師其實還可以成為一座橋梁,幫孩子們爭取到更多的教育機會。在支教的這一年里,他幫助孩子們申請了山村音樂支教智能機、申請捐建版畫工作室、申請鄉村小學旱廁改造計劃等,還幫學校申請到了籃球場和助學金。
王晟還時常關注一些兒童可以參加的美術比賽,如“南粵古驛道第二節少兒繪畫大賽”“湛江市小學美術比賽”等,他努力讓這些鄉村的孩子們有機會與外界產生關聯。在這些比賽中,該校有6位小朋友得到了獎項,更有一個小朋友得到了一等獎,這個小朋友因此可以去省里參加繪畫總決賽。“他去了珠海,這是他第一次去大城市,也是我第一次帶著學生去城市里參加比賽。”回憶起這些,王晟的臉上仍然洋溢著興奮、滿足的神情。
“那種快樂是實實在在的”
“鄉村是一片樂園,一片樂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非常艱苦的地方’。”王晟說,“那里空氣特別清新,一望無際,有藍天白云、果樹田園,以及善良的村民。校園外的村莊里還保留著很多紅磚黑瓦的傳統建筑,村民養了很多黃牛,有時候放學了,牛會偷跑進學校悠閑地吃草。”
王晟說,因為本身學藝術,他報名支教時也是想跳出已經習慣的城市氛圍,去更大的生活空間里尋找靈感與可能。“下雨天光著腳,感受大地的溫度和韻律,撫摸秋天金黃的麥穗。那種美是生活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的。”
回憶起支教時最難忘的事,王晟說,自己剛當老師不久,有位小朋友撕下作業本上一頁紙的一角,寫上了一個“花”字送給他。“她說,‘老師,我要送你一朵小花。’那是我當老師之后收到的第一個禮物,我當時真的覺得非常快樂,我捧著那一角紙片,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那種快樂是實實在在的。”
王晟表示,像美術、音樂、舞蹈、體育等學科,在鄉下孩子們眼里都是特別需要,也是可以帶給他們快樂的東西。而目前農村非常缺乏專業的藝術和體育老師,他希望有更多的科班生能加入進來。(文、圖:馮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