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有寓意的班訓8字;十六個字的勵志班訓
極目新聞記者 張裕
通訊員 范宜彬
在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每間教室黑板上方都有一排字,那是班訓。“無論是校訓、名人名言還是班訓,放在教室黑板上方那么醒目的位置,就是為了凸顯它的重要性,發揮它的教育意義,就是讓學生上課時有意無意時時看看,記在心里。但是,真的達到教育目的了嗎?”面對校長張基廣的“靈魂拷問”,來聽聽老師們怎么說。
六年級(3)班學生羅語忱告訴記者:“記得五年級上學期,隨著我們班教室換到老教學樓,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黑板正上方的班訓從‘做最好的自己’變成了‘讀書明理,勤思益智’。從那之后,我們就在讀書和思維的世界里暢游。”
“我們班的班訓會隨著年段特點進行更換,三到四年級是‘做最好的自己’,五到六年級換成了‘讀書明理,勤思益智’,主要還是寄托對學生的期望,中低年段強調習慣培養,高年段強調博文廣知、獨立思考的能力。”六年級(3)班班主任陳嘉珍告訴記者,“在班訓落到學生行為上這一點,因為班訓都是班主任老師精心設計,對學生寄托的希望,而班主任日常生活中對于這些自己的希望很定是有所貫徹、有所要求的。對學生來說,班訓是老師對他們的希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會化為更加具體的要求來落實。”
網課期間,許多同學過度依賴電子產品,甚至替代了自己的學習過程,讓老師感到焦心。“這時老師開展主題班會,和我們講述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也對我們提出了學習的要求:不論是預習、課堂上還是復習時,都應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能保證自己學到的是真實的、有效的知識。”羅語忱說。
陳嘉珍介紹,在該班將班訓改成“讀書明理、勤思益智”后,從五年級開始,該班集就開展了很多閱讀活動,特別是課外閱讀。“但是‘勤思益智’……只能說是我的一個希望吧,希望學生們能夠保持時時獨立自主的思考、思維。”陳嘉珍說。
記者了解到,學校在布置黑板上方那排字的時候,考慮到一個細節,因為每到新學年班級教室可能會有變動,固定的班訓移動起來就很費事。于是,學校在黑板上方設計了一排透明的方格子,可以把班訓一個字一個字插進去。班級教室變動后,把字抽出來,換到新的教室就非常方便。
校長張基廣表示:“班訓由各個班級師生討論確定。低年級一般由學校來制作,也可由老師或家長用毛筆書寫;中高年級我們鼓勵學生來書法作品呈現。各個班級的班訓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四個詞八個字的傳統表達,如‘自律自信自愛自強’和‘樂學樂問樂思樂行’等;有兩個短語拼在一起的表達,如‘文明精神,野蠻體魄’或‘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等;有一句話的表達,如‘我讓班級更溫暖’以及‘成功在于堅持不懈’等。”
在三年級(6)班,黑板上方的班訓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班主任楊英告訴記者:“立班訓之初,我就給孩子們講過班訓背后的故事,這是毛主席在渡江小英雄馬毛姐筆記本上的題詞。”簡簡單單八個大字,飽含了對學生的規勸與祝福。“好好學習”是方法論,學習不光是上課學習文化知識,更是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書本知識到行為習慣,從待人接物到一言一行,每一天都要留心觀察,不斷學習。“天天向上”則是目標,“不要求孩子每門功課考一百分,但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始終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好。”楊英說,“本學期班上實行了小組圍坐的形式,一共分為十個小組。我們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了積極討論,互相幫助,讓每一個同學變得更優秀,整個集體才能強大起來。同時,在該班集,老師們還利用小組計分牌,創造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自我約束,共同進步。”記者了解到,網課期間,該班還討論了同學們的行為習慣,分析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大家都表示會盡快改正,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在五年級(4)班,班訓則是“樂學善思,合作創新”。班主任王小紅介紹:“作為學生,最主要的任務當然是學習。如何落實樂學善思:我們主要通過多方面評價,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通過樹立勤奮好學榜樣,促進學生比學趕超;通過開展問導式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積極交流各自學習收獲。”目前,該班大多數學生能達到以上要求。
也有的班級班訓非常“接地氣”。二年級(5)班的班訓是“創建我們快樂的大家庭”。該班班主任劉莉說:“因為現在孩子們才二年級,希望他們能夠很快融入到學校生活中來,能夠在學校里面快樂學習,快樂生活以及快樂交友。”
這個班訓是班主任和家長商量之后的結果。班訓定下后,劉莉老師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上,就跟孩子們講清楚了班訓的含義。劉莉表示:“畢竟抬頭一看,就能看到黑板正上方的班訓,所以就能希望這個班訓能夠陪伴孩子們成長。同時,既然是作為一個班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一個約定,也希望孩子們能夠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這些班訓真的有用嗎?對此,張基廣表示:“學生看了、記住并理解了,但不一定能夠按照班訓要求做到。當然,學生不一定能夠一步做到,但要有這樣的價值共識和行動目標,應該不斷引導孩子們向黑板上方這句話逐步走近。學校文化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一種符號,更不能是一種裝飾。教室黑板上方的那排字,應該讓學生參與制定,變成他們自己的文字。應該讓學生時時對照,真正入眼入腦入心入行。”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