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的讀后感作文—命若琴弦讀后感100字
企盼地活著,足矣!
——賞析史鐵生《命若琴弦》
“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以虛設的目的,挑起你我生活的雀躍與希望,也就是說,活著的意義不在于結果的好壞,而在于你就是活著的,這就夠了。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他們匆匆忙忙,他們四海為家,他們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只不過是背上一把三弦琴,為的不過是早日真正彈斷一千根弦 ,去揭開那封藏在琴匣里的“無字白紙”的秘方。老瞎子,知道自己壽命終寢,也明白了老師父的“謊言”,曉得了“……彈好就夠了”的涵義,最后也告訴小瞎子“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看見了”,希望他永遠在追求彈斷琴弦的路上,何必看那縹緲的“無字”藥方?
天公不作美,殘疾的人,對他本身來說就是一件莫大的不公與悲哀。小瞎子和蘭秀兒正值青春年華,情竇初開的年紀,但就是因為殘疾的缺陷,二人以蘭秀兒嫁到山外面,小瞎子在雪地等死的結局結束 。老瞎子又何嘗沒有過呢?正是吃了虧,才會一遍遍的不厭其煩的警醒小瞎子。老瞎子,不想小瞎子就此等死,所以就給了一個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復明的希望 ,這是一個“美麗的騙局”,這也是一個“凄美的企盼”,老小瞎子的琴匣里的“藥方”傳承,不過是他們代代在命運的塵埃中的微弱的光,不過是他們在無字騙局面前的無奈與頓悟,不過是他們在代代老對小的呵護中提現悲憫情懷。
生與死,輪回不止,而生活便是緊繃的琴弦,“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老瞎了半百年的琴,彈斷了一千根琴弦,到頭來卻是空歡喜一場,因為沒了“目的”,老瞎子的心弦斷了,可以說,是一端空無所系,自然不能有余音,可是小瞎子的尚未斷,他還可在緊繃的撩撥中蕩漾出生活的絕響,即使,這是一種虛設的騙局游戲,但好在,他還能有所期,有所求,有所為……
帶著“虛設”帽子的希望,不是一個可笑的無望。話說回來,當一個希望得到實現的時候,便沒有了新的希望,正如海水不可斗量,人的愿望也是無法去衡量和比擬的,所以,人不可能會滿足止步于一個實實在在的結果,之后還會有更多追求與希望,恍然如一望無際的海天一線。代代瞎子藝人,他們是否也是甚至這一點 ,所以才有了一個“凄美的荒誕”的延續?
人的生命似乎就像琴弦一樣,它必須是緊繃著的,倘若乎,有一瞬間某一段空無所系,再然后,那便是一根廢了的琴弦,一無是處。一個人活著,一定要有個盼頭,生命的開始與結束,都在一念之間,春華秋實,也不過只是火樹銀花的片刻,因為有了爛漫的企盼,所以才有了素履以往堅定,也正是有了一路上的腳印,方不辜負這一刻的繁華!
所以,生活嘛,企盼的活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