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高中生活作文800字、展望高中生活的句子
材料作文“告別與重啟”導寫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 李冠男
參考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晝是夜的告別,死是生的告別,告別是生活的常態(tài)。對于告別,悲觀的人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樂觀的人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達觀的人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其實,每一場告別,都是一次重啟。我與舊事歸于盡,來年依舊迎花開。保持那一份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過往雖難忘,未來更可期。
春光復始,適常如斯。二十一世紀已過完21個年頭,我們,即將告別高中,開啟另一段人生。展望未來,把握當下,回顧過往,豈能無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作文,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的核心詞是“告別”,寫作時要緊扣這個關鍵詞。引導語中,先指出“告別是生活的常態(tài)”,再從“悲觀”“樂觀”“達觀”三個角度,指出人們對于告別的不同態(tài)度。然后轉(zhuǎn)折,引出中心句:“每一場告別,都是一次重啟。”最后詩意闡釋,暗示不應沉溺于過往的悲傷,更應著眼未來。
背景語段提示我們:寫作時要緊扣“二十一世紀已過完21個年頭”,不可“埋首故紙堆”;要結(jié)合自己的身份,我們是“即將告別高中,開啟另一段人生”的青年,不可籠統(tǒng)表達;思考方向是“展望未來,把握當下,回顧過往”,不能僅寫“告別”,也要有所拓展深挖。
例文
別所以來,思將行去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 王馨雅
黎明告白黑暗,落葉送走蟬鳴,成長褪去稚嫩,生活的每一階段都會有告別。高中的色彩即將褪去,我們該以何種姿態(tài)告別,又該懷著怎樣的心情前行呢?
我以為:欣然告別前路,不忘展望未來。
告別即使艱難,我們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花謝花開,人來人往,月盈月虧,本為世間常態(tài),我們既知無法留住白晝的明亮溫暖,就不應捧著落日的余暉哭泣,而是在心中永遠留著陽光與希冀:太陽明天照常升起。正如鼓瑟而歌、為妻送葬的莊子,“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蘇軾,失去聽力仍樂觀生活的貝多芬……春光復始,適常如斯,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勉勵,也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豁達,告別雖苦,樂觀卻甜;告別不是黑夜,太陽的光芒終會再次普照大地。
告別過往,我們要在思考中自適。一件物品的移位會留下一塊空白,騰出一片思維的空地,思考當下的行與止,思考未來的歸處:是因告別而徒留的空洞與無力,還是靜待被填滿的期待與無限可能?這需要大腦的指引、思維的導航。如果說,每一次告別,都是一次重啟,那么告別后的片刻就是留給我們的加載狀態(tài)。我們揮手告別的,正如幻燈片一般在眼前一幀幀重映,而思維的程序則提前繪好線稿,慢慢加載出未來的各種可能。它讓我們知道自己獲得了什么,在現(xiàn)階段應該做什么,從而豁然自適,在思考中理清未來的方向。
告別之后,我們要不忘展望未來。過往雖難忘,未來更可期。彭士祿告別過去的自己,隱姓埋名進行科研攻關,終使我國第一艘下水;史鐵生告別無缺的自己,從苦痛中成長,終成文壇大家;蘇炳添告別自己原有的長跑項目優(yōu)勢,苦練短跑,終成中國第一飛人。告別不是結(jié)束,而是新的開始,心中懷著那一份熱愛、堅守與希冀,朝著心中所向大步前行,朝霞終升起,山海亦可平,那些你渴望的,期盼的未來終將會如期而至。
別所以來,思將行去。回顧過往,展望未來,在高中生活將盡之際,告別不需沉重,別后不應消沉,心懷理想與熱愛,太陽依舊在,未來依舊來。
評點
作者以“欣然告別前路,不忘展望未來”為中心論點,提出“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在思考中自適”和“不忘展望未來”三個分論點,恰好緊扣題目中“展望未來,把握當下,回顧過往”三個層次,層層遞進,逐漸深化,完成寫作任務。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寫作中立足青年學生的身份,結(jié)合自己對告別的思考,既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又能立足時代,既有針對性地思考,又能有所聯(lián)想,文章充滿哲思的光輝。
——————————
#高考 #高中作文 #作文 #下水文 #議論文 #押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