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文采的班主任寄語—最有文采的班主任寄語短語
來源:【中國教育報】
今天
我們即將告別2022
這一年
有很多老師的話語
在耳畔響起
有很多老師的閃光瞬間
令我們動容
這些老師的10句話
溫暖了整個2022年
“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道:放眼人類歷史,每一個取得重大突破的杰出人才,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強烈的、突出的、癡迷的、恒久的愛好。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拿世界冠軍,或者成為某個行業里最突出的精英。但是他有愛好、有堅持,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對成功和失敗同樣達觀,這是我們最樂于見到的非常美好的個性品質。
“疫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
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副耳機,這是上海一初中數學老師鄭宸今年4月在方艙醫院給學生上網課的裝備。
在方艙的每一天他都很忙碌,他想用行動告訴學生,“疫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
“我想通過這種傳統又溫暖的方式,教會孩子們為人處世的方法,也跟孩子們一起成長”
當上校長的604天,武漢市漢陽區楚才小學的韋莉共收到1600多封學生來信,她手寫回信700多封,累計10萬余字。
2020年8月韋莉當上楚才小學校長,此前她做了17年的語文老師。當上校長后沒有時間再帶班教學,韋莉決定換個方式與孩子們保持親近——設“校長信箱”、約“校長午餐”。
每周五,她會從來信的學生中邀請15人共進午餐,談心聊天,學生們紛紛搶著和她“約飯”。
“見字如面,小學生正是學習用筆寫字的黃金時段,我想通過這種傳統又溫暖的方式,教會孩子們為人處世的方法,也跟孩子們一起成長”。
以下視頻來源于
常山發布
“高考了,老師最后再背你一次……”
浙江衢州常山縣學生周夢婷從小患脊髓性肌萎縮癥,初中時完全喪失行走能力,只能依靠電動輪椅移動。
今年高考首日,班主任潘立耀老師背她走進考場。潘老師說:“平時是同學們背她,今天因為是高考,我就為他們做好服務。夢婷同學的存在,讓我們這個班級更像一個家庭”。
“因為我自己的一技之長,讓更多的老師、學生受益”
唐守平是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一名退休物理教師,曾從事19年初中物理教學。今年暑期,他的科普視頻悄然走紅。
沒有復雜的拍攝器材和剪輯軟件,一副老花鏡、一部智能手機就是年過六旬的唐守平鏈接起互聯網的全部硬件載體。
唐守平表示,自己雖然退休了還是想讓更多學生、家長、網友對科學產生興趣。
△李金林老人了解學生情況
“知識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我會堅持做下去,‘貧困生班主任’的工作不能停止”
江蘇蘇州退休教師李金林在退休前,每個月都要從工資里省下一筆錢送到貧困學生手中。退休后,李金林主動承擔起周邊地區貧困學生的幫扶結對工作。
數年來,他堅持騎著自行車去家訪,騎行里程累計超過1萬公里,需要幫助的學生信息密密麻麻寫滿了十幾本冊子。
牽線結對的事做得多了,大家也就知道了,漸漸地都開始稱呼他為“貧困生班主任”。
“以特別的方式留住每位少年陽光可愛的一面”
湖南長沙岳麓區某實驗小學的美術老師胡巧萍,利用工作之余,給所教的194位學生繪制了卡通人物肖像作為畢業的禮物。
胡老師說,與同學們相處6年很舍不得他們,想以特別的方式留住每位少年陽光可愛的一面。
“找一個山村,做一個書屋,給孩子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河南信陽高家寨村,中學老師高宏遠用近3年時間,將廢棄的土房改造成24小時不關門的鄉村書屋。
書屋目前有近3000本書,供學生們免費借閱,這些書大部分是老師和陌生人捐贈的。
高宏遠說,建鄉村書屋是自己的夢想,“給孩子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22年3月7日,袁輝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高坪鎮望坪初中為學生上詩詞鑒賞課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從中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樂趣,我心滿意足”
“拐杖老師”譚定才堅守偏遠山區代課20余年,意外從屋頂摔落、下肢癱瘓。但在出院后,他依然拄著拐杖,回到教學點繼續代課。
10年前,一位年輕人正是看到了譚定才的故事受到了鼓舞,遠道而來的。這位年輕人叫袁輝,那一年他24歲。
10年時間,有不少學生走出大山進入一流大學求學,學生們說從與袁輝相處的經歷中受益匪淺,剛開始充滿懷疑的譚定才老師也衷心賞識和佩服眼前這位年輕人。
而袁輝作為一名支教志愿者,并不能像普通教師一樣每月領到工資,只是偶爾能收到些補助與獎金。
10年來,袁輝有不少機會離開大山,或者成為一名有正式編制的老師,但他都拒絕了。他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從中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樂趣,我心滿意足”。
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中)。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即便暫時迷茫,也要努力發光”
新的一年要來了,張桂梅老師受邀,為某欄目寫了一封信。信中,張桂梅老師分享了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故事:曾經在寒冷中,她感受到了別人給予的溫暖,她銘記一生,并努力想把它傳遞下去。
2023,她寄語大家:即便暫時迷茫,也要努力發光。
本文綜合自 | 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教育報等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