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作文400字(草船借箭作文400字讀后感)
草船借箭這個典故,現今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其出自于元末明初的一本著作《三國演義》,作者為羅貫中。
雖然《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演義小說,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也不可能無中生有。
那它究竟從何而來?
為創作《三國演義》,羅貫中觀看了不少有關書籍。
大名鼎鼎的晉代陳壽《三國志》,便是其中之一,但《三國志》原文中并沒有草船借箭的故事。
不過,宋代的裴松之早已為《三國志》作了注:
《魏略》里講道,孫權乘著大船來觀看曹操的軍隊,曹操便下令射箭。
箭射到船身后,船一側偏重將翻,孫權下令回頭,船的另一面也被射滿了箭。
船得到了平衡,孫權就這樣回去了。
《魏略》,魚豢著,成書早于《三國志》,應是《三國志》依據的基本材料之一。
大家可以發現,在《魏略》的記載中,是孫權用船得到了箭矢。
可里面卻絲毫沒有提到過任何草人的記載,那草人呢?
這里就要說到另一個人:張巡。
北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城中矢盡,巡縛藁為人千余,被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還,得箭十萬。”
上述記載大意為:城中沒了箭矢,于是張巡命人做了一千多個草人,給它們穿上黑色的衣服,在夜里將這些草人放下去,敵人發現后拼命對著草人放箭...收回來的時候,便得到了十萬箭矢。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典故,應是兩者結合,被羅貫中創造而出。
就在草人借箭之后的第二年,張巡被圍在睢陽,直至無物可食。
仍舊是《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七》的記載:“...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這里原文并不復雜,事情也太殘酷,就不做翻譯了。
如果有想看張巡事跡的留個言,人多我就下次更,盡量簡單簡約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