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對兒童的看法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我們常說,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國家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那么,要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這和家長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
教育不是說教,尤其是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不僅如此,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非常重要。
每個階段的兒童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家長們不僅要關愛孩子,還要了解兒童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對癥下藥。
根據多年的心理咨詢經驗,我們發現,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定有以下這三個特點。只有擁有這樣的親子關系,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1、夫妻關系和諧
很多人看到這里心里可能會感到非常疑惑,為什么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會扯上關系呢?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曾經說過,夫妻關系在家庭中具有優先權。當夫妻關系維持在和諧的狀態下時,整個家庭才是穩定的。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就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關系中。
雖然她的父母離婚了,但是喬衛東和宋倩依然是她的爸爸媽媽,她無法因為父母離婚而對任意一方的父母產生憎恨的感情。
但是,由于宋茜和喬衛東之間存在誤會,宋倩對喬衛東的態度一直特別不好,她不僅阻止他看孩子,還總是在喬英子面前說一些關于喬衛東的壞話。
再加上宋倩本身就是一個控制欲比較強的人,所以喬英子后來得了嚴重的抑郁癥。
雖然喬衛東和宋倩已經不構成夫妻關系,但他們依然是喬英子的父母,親子關系的處理就要更加小心翼翼。不管大人之間存在什么誤會,這些問題都不應該波及孩子,孩子是無辜的。
因此,無論是單親家庭還是普通家庭,父母雙方的關系一定要和諧。夫妻之間要尊重彼此、關愛對方。
更重要的是,家庭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構建和維護的,絕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
在我國,喪偶式育兒十分常見,家庭教育的承擔者往往是母親。如果是女兒,長大后她就會變得特別缺愛,尤其是缺乏男性的關愛,這將對她今后的戀愛和婚姻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男兒,問題會更加嚴重。海靈格認為,男孩應該歸爸爸負責,女孩應該歸媽媽負責。
如果一個男孩一直缺乏父親的教誨,那么他出現的問題可能比女兒要更加嚴重。不僅會缺乏作為男性的責任感,還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感情騙子。
所以,夫妻雙方的和諧關系對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夫妻關系和諧了,他們才有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所需的關愛。
2、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島
在中國,打壓式教育特別常見,幾乎每個孩子都受到過父母的打壓。
小微的母親是一個不善于表達的人,她要求嚴格,性格也十分要強,這也體現在她對小微的教育中。
她幾乎很少表揚小微,無論小微的學習成績有多好,她都很少表現出喜悅。不僅如此,當小微做得不夠好時,她倒是經常出聲指責,經常打壓小微的想法
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微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她有的時候特別自戀,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比其他人優秀,有的時候她又會特別自卑,覺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優點。
其實,自戀和自卑的本質是相似的,都是源于一種不自信。
小微向我傾訴,她覺得自己現在很痛苦。不管做什么,她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可是不管她做得有多好,她仍然是自卑的。
這就是打壓式教育的結果,小微并不算是最嚴重的。還有一些更過分的父母會采取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詞匯去批評孩子,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批判打壓式教育并不意味著要完全鼓勵,家長要根據情況,適當地對孩子進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武志紅老師認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安全島。這個功課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孩子兩歲之前,孩子對母親會產生依戀。如果母親能夠無條件地愛他,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自信。
同樣的,在孩子長大后進入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在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就很有可能會變得不自信,認為愛是有條件的,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因此,家長要無條件地理解孩子,向孩子表示,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
即使孩子考不到好的成績,父母也會愛他,即使孩子沒有其他的小孩那么優秀,他仍然能得到父母足夠的愛。當然,這和溺愛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有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島,孩子才有足夠的信心去探索世界。即使在外面的世界遭受到一定挫折,他也不會被輕易打倒,而是會愈挫愈勇。因為他知道,不管他如何失敗,父母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后盾。
3、學會分離
分離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家長們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在中國式教育中,家長們在這方面往往都做得不夠好。
我在大學時期遇到過的室友就是一個分離失敗的典型例子。上大學的時候,孩子基本都已經成年,獨立生活應該不成問題。這位室友剛好住在我的下鋪,第一次見面就讓我大跌眼鏡。
在我下床的時候,我竟然看到她爸爸正跪在地上幫她系鞋帶。我當時很震驚,后來才知道,她到現在也不會系鞋帶,自那次以后,她都是自己胡亂系的,后來她甚至放棄買帶鞋帶的鞋子。
除此之外,她的父母還要插手她的學業和生活。小到吃什么東西,大到選擇專業,她的父母都要插一腳。
她本人也并不快樂,既會在很多事情上依賴父母,又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焦慮,而她的情緒也不穩定,經常和同宿舍的人發生矛盾。
室友的父母在分離這個課題中顯然是失敗的,他們將孩子牢牢抓在手里,不愿意放她自由飛翔。可是這樣不僅不會幫助孩子,還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巨嬰”。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