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考點必背(初一地理考點必背期中)
?必背知識
1.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 組成的經線圈。20°W 以西到 160°E 屬于西半球(大于 20°W 或大于 160°E),20°W 以東到 160°E 屬于東半球(小于 20°W 或小于 160°E)。
2. 緯線:與赤道平行的圓圈。(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指示東西方向。
3. 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細(如中國地圖);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簡略(如世界地圖)
4. 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5. 大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6. 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7. 滄海桑田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8. 大陸漂移學說:2 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大陸分裂并緩慢漂移分離,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9. 大陸漂移的主要證據:①大陸輪廓的吻合性;②拼合大陸幾種古地層的相似性;③拼合大陸幾種生物的相近性。
10. 板塊構造學說:
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
③板塊內部比較穩定,邊緣交界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11.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證據:
①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
②東非大裂谷,紅海的形成與變化;
③大西洋的擴張。
12.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
13. 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
14.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5. 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16. 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17. 世界的三大宗教:,經典為《圣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為教堂;教,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為寺。佛教:產生于公元前 6 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典型建筑為寺廟。道教是源于中國本土的宗教。
18.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易錯點
1. 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極點的角度觀察,北極上空是逆時針,南極上空是順時針。
2.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太陽西落(地方時差);晝夜的更替。
3.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三大板塊交界相互擠壓,因此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地中海面積不斷縮??;而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則不斷拉張,紅海不斷擴大。
4.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5. 氣溫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 2 點(14 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6.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7.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氣溫 8 月最高,2 月最低。
8.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9. 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10. 氣溫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氣溫約下降 0.6℃。
11. 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12. 海陸位置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距海近降水多,氣溫變化幅度??;距海遠,降水少,氣溫變化幅度大。但熱帶沙漠氣候由于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沿海地區也幾乎沒有降水。
13.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南北緯 25°-35°的大陸東岸;地中海氣候分布: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部。
14. 科學家依據降水形成過程中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種主要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5. 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數目最多的大洲是亞洲。
16. 人口增長快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慢的國家多為發達國家和少數極端貧窮的國家(經濟條件差、醫療水平低、人口死亡率高)。
17. 我們把人們的聚居地——鄉村和城市,統稱聚落。
18. 一般來說,降水豐富的地區,聚落住宅房屋多為斜頂;降水較少的地區,聚落住宅的屋頂坡度較小。
19. 世界上有許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我國山西的平遙古城、云南麗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香港歷史城區等。
?難點
1.確定某點具體位置的三種方法
1??找:0°經線和180°經線,0°經線以東是東經度,以西是西經度;180°經線以東是西經度,以西是東經度。
2??析:自西向東度數逐漸增大為東經度,自西向東度數逐漸減小為西經度;
3??作:做輔助線判定具體經度;
2.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2??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
?四季的變化(二十四節氣);
?五帶的劃分,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影子長短的變化,北半球夏至影子最短,冬至影子最長。
3.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1.水庫修建:庫址建在有利于集水的盆地;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流出山谷窄口處;注意盡量少
遷移居民,少淹沒農田,避開斷層。
? 引水渠:由地勢高處向地勢地處引流,注意溶洞和斷層!
? 道路建設:道路盡量選在坡度較緩的地方,避開陡坡。通往山頂的公路需要盤山而建。
? 修梯田:應沿同一條等高線修建,修梯田坡度一般不超過 25°,為減少水土流失。
4. 熱帶雨林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 10°之間;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5. 熱帶季風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 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特點:全年高溫,一年分雨
季和旱季。
6. 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 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氣候特點:全年高溫,一年分濕季和干季。
7. 熱帶沙漠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的大陸內部和西岸;氣候特點:全年炎熱干燥。
8. 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 25°-35°大陸東岸;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9. 地中海氣候:南、北緯 30°-40°的大陸西岸;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10.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 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1.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氣候特點:終年溫和濕潤。
12. 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緯40°-65°之間的內陸與大陸東岸;氣候特點:冬冷夏熱,全年降水稀少,主要集
中在夏季。
13. 寒帶氣候:分布在高緯度地區;氣候特點: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14. 高原山地氣候: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氣候特點:海拔高,氣溫低。
15. 影響氣候的主要自然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16. 世界氣候類型判定“三步法”
Step1:以溫定球(南北半球)
Step2:以溫定帶(五大溫度帶)
Step3:以水定型(五種降水類型)
17.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
18. 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