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感的故事看哭了多少人;最傷感的故事看哭了多少人歌詞
"麻栗坡英烈傳" 作者:風影
麻栗坡烈士陵園安葬著960名烈士,每位英烈的生平事跡都是一部英雄史詩,一首青春贊歌,絕不僅限于墓碑上幾句簡短的文字所能概括。在麻栗坡烈士陵園,葬有一位特殊的英烈,他的一生事跡堪稱驚人。
在陵園的碑林中,老戰士安振江準確地找到了王仁先烈士的墓碑。他輕拍墓碑,充滿感慨:“王仁先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英烈。在 '7.12' 戰役爆發時,他傳回指揮部前線700多條有價值的戰況信息,為炮兵部隊精準打擊敵人提供了寶貴指導,消滅了數波敵軍進攻。最終,他為祖國獻出了生命。當時,他的頭發和胡子已經長得很長。” “7.12”戰役指的是1984年7月12日,不到三個月前,我軍收復老山,但越南軍隊以一支加強師規模的兵力發動了反撲,試圖重新占領老山。王仁先所在的40師119團負責保衛662.6高地和那拉地區,成為越軍反攻的主要目標。在這場戰斗之前,王仁先剛從團司令部的參謀崗位調到三機連,成為一名普通戰士,他參與了7連的防守工作,其中包括146高地。這座山臨三面受敵,環境極其惡劣,食物和飲水都是問題。送來的飯食往往泥沙俱下,陣地上嚴重缺水,每個人需要穿越四道火力封鎖線才能獲得一壺水。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王仁先與戰友們一起經受了成千上萬發炮彈的轟炸,成功擊退了一次次敵人的進攻。
為了提供精確的射擊數據,王仁先不顧危險,爬進懸崖縫隙中,連續40多天觀測敵情,將越軍目標情報及時傳回指揮所。團的參謀長李明書看到王仁先的臉上潰爛,胡子遮住了整個臉,軍裝已破爛不堪,情不自禁地哭了。王仁先說:“對不起,參謀長,我讓大家丟臉了。” 李明書鼓勵道:“我們不是圣賢,誰都可能犯錯,要好好改正,把戰斗打好。”
那么,王仁先究竟犯了什么錯誤,受到了什么處分,被貶到連隊去?安振江解釋說,當年參戰部隊駐扎在老山腳下的村莊里,而王仁先身高俊俏,吸引了村莊房東的妻子。當房東的丈夫得知后,向軍隊報告,經過核實后,王仁先受到了嚴厲的處分。這個事情在當時的戰地軍隊中廣為人知。
王仁先當時與戰友們一起住在老山腳下的落水洞苗寨,房東的妻子名叫阿巖。阿巖外表美麗開朗,具備少數民族婦女的堅強性格。盡管她已婚,還有孩子,卻無法控制自己對英俊的王仁先產生的感情。她每天為王仁先做飯,每晚為他準備洗腳水和洗衣服。王仁先作為一名干部,深知必須遵守紀律,不能與阿巖有私情。然而,即將上戰場時,他的內心防線變得越來越薄弱。在這個充滿荷爾蒙和激情的戰斗環境中,愛情問題不可避免地成為焦點。在實際的戰斗中,這一話題變得沉重而復雜。許多戰友在戰前都收到了分手信,理由非常實際:如果你傷殘,失去了肢體,那將如何?有一位連隊的指導員在犧牲后,他的未婚妻寄來了一封絕交信。全連的每個人都對這封絕交信深感傷痛。在這樣一個隨時可能面臨死亡的戰場上,存在著一種真實而強大的邏輯:如果一個戰士從未談過戀愛,是否會毫不猶豫地獻身國家?這種邏輯也深刻地影響了王仁先。
戰前,他與阿巖的關系進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后來,阿巖的丈夫報告了這一情況,王仁先受到了降職、嚴重警告和調回連隊參戰的處分。
在“7.12”大戰中,我軍在短短一天內向越軍陣地投放了3400噸炮彈,給敵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王仁先以其精湛的炮兵技能,為我軍提供了關鍵的目標信息。我們的炮彈仿佛長了眼睛,準確命中了敵人的頭上。戰斗中,一顆炮彈落在了146高地的山崖上,王仁先壯烈犧牲,時年25歲,追記為一等功。戰后,戰友們前來陵園祭奠,看到王仁先的墳前插滿了他生前愛抽的。后來才得知,阿巖賣掉了家中的牛,用得來的錢購買了十幾條高檔,以便她心愛的人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繼續抽煙。
這個故事啟發了劉亞洲將軍創作《關于愛情》和《煙墳》等文章。他還向麻栗坡猛硐鄉老陶坪村堡腦小學捐款30萬元,將其改名為“仁先小學”,以紀念這位特殊的英烈。王仁先到底是對還是錯?他的行為是功是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或許可以以更寬容的心態看待他的故事。維克多·雨果曾說:在絕對正確的英雄主義之上,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王仁先和阿巖的故事,是真實的人道和人性。愛情是美好的,而戰爭的高溫淬煉、戰斗的殘酷,打破了束縛,消融了雜質,注入了生命的色彩,留下的是真正的人性,這并沒有掩蓋英雄精神。
向為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與你我一樣,曾經生活過,曾經愛過。向千千萬萬烈士親人以及英烈心中的“她”表示崇高敬意,老山永遠年輕,真愛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