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古詩全部-三年級上冊古詩全部的詩意
1.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解釋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
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
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釋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
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
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解釋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
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
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4.夏夜追涼〔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解釋
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么熱。
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
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
可是,這并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5.樂游原〔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解釋
傍晚時心情不好,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6.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解釋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
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
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
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7.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解釋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
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
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8.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解釋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
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
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9.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解釋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
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
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
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10.竹石〔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解釋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
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11.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解釋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
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
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12.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解釋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
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
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
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13.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解釋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14.絕句〔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解釋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
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
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15.菊花〔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解釋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16.采蓮曲〔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解釋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
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
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17.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解釋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
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
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18.觀書有感〔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解釋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
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19.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解釋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
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
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
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20.答謝中書書〔宋〕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解釋
山川景色的美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
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
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
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
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
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
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詩經·鹿鳴·小雅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宴樂嘉賓之心。
解釋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
一吹笙管振,捧筐獻禮禮周到。
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
示人榜樣不輕浮,
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請嘉賓嬉娛任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
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請嘉賓心中樂陶陶。
詩經·國風·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解釋
南山喬木大又高,樹下不可歇陰涼。
漢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荊條。
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她的馬。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蔞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小馬駒。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詩經·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解釋
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
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么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邊窗戶底。
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待嫁女。
詩經·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詩經·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
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違斯,莫或遑處?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記承天寺夜游〔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