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諧音的四字成語,然諧音字開頭的成語
國內的廣告,給人總的印象是缺乏創意,早期是“實行三包、代辦托運”;后來是“省優、部優、國優”;現在是“金獎、銀獎、國際大獎”。有一些廣告則東施效顰,模仿、剽竊外國廣告,從萬寶路的騎馬牛仔到馬爹利的跳水女郎,都被仿冒。廣告本身也出假冒商品。
但有些廣告卻與眾不同,可以稱得上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廣告”而絕無仿冒,這就是巧用成語的廣告,或稱之為成語廣告或諧音廣告。
中文中的成語向來被譽為是中國語言上的明珠,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寓意深遠,外國語言學家遇上也束手無策、難以翻譯到形意準確、傳神,唯有望之興嘆。成語廣告巧用成語,恰到好處,可謂信手拈來,妙趣橫生。
聊舉數例共賞之:
“默默無蚊的追求”,這則殺蚊片的廣告,巧將默默無聞的“聞”改為“蚊”,即說明了殺蚊片的功能無蚊,又暗喻殺蚊片無噪音,可謂妙矣。
“百呼百應”,這是某傳呼機的廣告,顯然是篡改自成語一呼百應。傳呼機當然要每呼必應,也即是“百呼百應”,但如果是“一呼百應”就麻煩了。
有一鞋的廣告:“無鞋可及”,有借用成語“無懈可擊”之嫌,雖然廣告意義明了,但不僅廣告詞換了兩個近音字,而且寓意與成語原意也大相徑庭,當然不能算上佳之作。
廣州街頭近來出現一則治療便秘的藥物廣告:“無瀉自通”,似乎是取自于成語“無師自通”,廣州話“瀉”與“師”近音,也許廣州人易懂,外地人就難以理解了。
而另一則廣告公司的招聘廣告可謂妙矣:“明知山有苦,偏向苦山行?!痹趶V州話其,“苦”與“虎”完全同音,把廣告之“苦”,比作“虎”,從而襯托出廣告人的勇氣,確是匠心獨具,出語不凡。
“百見不如一聞”,這是PANASONIC音響的廣告詞,巧妙地將成語“百聞不如一見”略作改動,音響是用來聽音樂的,自然要“百見不如一聞”,但未知PANASONIC彩電系列產品的廣告詞是否會“百聞不如一見”呢?
于是乎,我們就有了:
慰然晨風(慰然成風)的晨風集團;
天嘗地酒(天長地久)的酒;
腸治久安(長治久安)的藥;
一旦擁有,別無鎖求(別無所求)的鎖;
眾旺所歸(眾望所歸)的商場;
一箭鐘情(一見鐘情)的箭牌口香糖;
騎樂無窮(其樂無窮)的摩托車;
一明驚人(一鳴驚人)的眼病治療儀;
衣名驚人(某服裝廣告語)一鳴驚人
無胃不至(無微不至)的胃藥;
飲以為榮(引以為榮)的飲品;
天嘗地酒(天長地久)的酒;
食全食美(十全十美)的酒店;
閑妻良母(賢妻良母)的洗衣機;
牙口無炎(啞口無言)的牙膏;
百衣百順(百依百順)的服裝;
觸幕驚新(觸目驚心)的電腦三維動畫;
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膽舒膠囊;
六神有主 一家無憂(六神無主)的六神特效花露水;
鱉來無恙(別來無恙)的保健品鱉精。
……
諧音成語廣告真正的上隹之作應該是音、詞、義均隹而無任何牽強。要說諧音成語廣告,我只服下面兩則上隹之作:
咳不容緩(刻不容緩),治療咳喘的藥物;
治在四方(志在四方),四方胃藥。
這兩則廣告只改動了一個字,產品功效、作用,一目了然。
諧音成語廣告還不算是最狠的,最過份的是在某小城鎮見了兩則并排的小店招牌,那家伙簡直啦!
左邊小店是個小菜館,店名大書“無餓不坐”(這個都知道是諧音成語“無惡不作”),而緊靠右邊并排的小店是個冷飲店,店名居然是“販冰冰”!兩個店的店名招牌連在一起,你可不要告訴我讓人連讀“無餓不坐” “販冰冰”, 這豈不是有意誤導人聯想成為“無惡不作”“范冰冰”?!
諧音用到這個份上,也沒誰了——不過,真的很過份,怎么不不考慮一下人家范冰冰的感受,求范冰冰看到此店名招牌的心理陰影面積?!
好吧,我也曾經狗尾續貂,為某治療痔瘡的藥物草擬一諧音成語廣告文本,曰:
“有痔無恐。”(有恃無恐)
畫外音:
本廣告文本已經被某廣告公司用了一段時間,沒有付稿酬,經抗議后停止使用了。那誰誰治療痔瘡的藥物,付點稿酬,該諧音成語廣告的版權,就是你的了。
Dong,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