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大綱500題-講道大綱500題合集答案
第一。世傳有一部經典叫《老子》或者《道德經》。這部《道德經》應該是老子家族世世代代幾千年上萬年的積累沉淀傳承下來的。
《道德經》記錄總結人類主體意識不斷覺醒,不斷探索世界,不斷追求人類種的繁衍生存發展強大,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整個歷史過程和全息的體驗,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方向。
在老子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截下來講道之前,它只是一部,沒有成文的,只在老子家族內部,嫡長子之間代際相傳的傳承,從來沒有對外人系統地講授過,也從來沒有形諸文字。
他應該是由歷代嫡長子(大宗,世襲崗位繼承者)不斷積累并在他們之間口口相授的一系列經典或口訣組成,老子在函谷關對尹喜他們講的只是其中的經典部分。
所謂經典,就是其理論部分;所謂口訣,就是其修練部分。
其修練口訣部分應該是師徒相授的,老子在函谷關肯定是沒有講的,所以,尹喜在這之后直接拜師了,并陪同老子西行,亦不知所蹤。
其理論經典部分,就是現在流傳的《老子》或稱《道德經》的原本。而所謂“真經”只在老子心里,世人無從知曉其全部-全貌-全息,只是從老子這次講道,類似現在的外聘專家的系列講座或稱公開課,看到他的大致輪廓和部分真經。
但由于當時的條件所限,理解程度不同,甚至語言和字體也不統一,所以,在事后尹喜他們回憶,整理,編輯,刪節之后,很可能是人手一本。
應該是個人整理個人的,最后大家再相互對一下,所以,所謂《道德經》一開始就有不同的版本。再加上后代的不斷傳抄解讀,各種各樣的錯誤遺漏刪改,實在不可避免。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道德經》的本版。
透過這些參差繁蕪的版本,我們依然可以窺見老子家傳的從來不與外人道的“真經”的大致模樣——很可能一部都是有三字一句組成的文本。
《道德經》重點圍繞著“道”來探索“物-人-心”三方面的存在特點,運動規律,變化規則等,來萃取用于人類自身在生命體修練的信息和規則以及能量。其中:
- 對物,也就是自然客觀存在,
- 對人,包括人的個體和人的群體社會,
- 對心,人類內心世界的念頭-意念-意識-思維-精神活動。
說人話,《道德經》就是通過對客觀世界(物),人類社會(人)和意念活動(心)的認知,來總結提煉其精粹(道),來指導人類自身生命體的改造和提升(修)。
我們天天說老子道德經,但對于什么是道,道是什么?
第二,道得最直白的意思就是我們腳下的道路,既然要走路,就有一個到哪里去,怎樣才能到那里去的問題,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那么就要首先搞清楚,現在在哪里,從哪里來的問題。這就是道的最初的本原的含義,可能也是其最終的終極的含義。
我們要到哪里去?這就是未來,目標,方向。
我們怎樣到那里去?這就是交通方式,就是生產方式和文明形態,走過去,跑過去,滾過去,爬過去,騎馬去,坐車去,坐飛船去,坐時光穿梭機去,還是坐著自己的夢想去?
是自己去,還是一幫一幫人合伙分頭去,還是全體一起去?這么多人在一起,怎樣組織,怎樣管理,誰說算?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產生,這不是培訓講師歇斯底里地喊著——“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所能解決的。
細想想,根本不是那回事?
我們現在在哪里?只有知道現在在哪里才好制定未來的目標。
我們是從哪里走過來的?知道過去才更好定義現在。
這樣不斷底追問,終于問到了人類的終極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所以,道,就是人的,人生的,人類的終極問題。
道就是philosophia。
道就是"愛智慧",道就是哲學,道學,就是哲學,或者道哲學,或者中國道哲學。新道學,就是新哲學,中國新哲學。
道就是重新定義所有的物-人-心-修-道。
道就是關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說,道就是關于真善美的不斷追求和探索。道就是關于客觀存在,社會文明和精神世界的認知的概括和總結。
道,既是認知過程,也是認知成果。道,既是絕對的唯一的理念,也是無數的所有的認知的打包集合,最大的合集。
檢索了很多磚家學著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老子具體提出了那些“認知成果”的羅列,總結,甚至評判。有人總結了十條,有人總結了八條,有的寫手雞湯家,今天說老子人生三準則,明天說老子不得不聽的忠告十八條,接著又說老子金句100則……
《道德經》成為雞湯原材料,毒雞湯加工廠,這是很可悲的。
假設只能選出一個人代表全人類與外星文明談判,你選誰?
第三,這也是我們很多人覺得道有點說不清楚的原因,道既是唯一的抽象的理念,又是所有的具象的法則;道既是整體的,又是個體的;既是過程又是結果;既是全息的又是空無的,既是總的普遍大道,又是分別的特殊小道。這既是華虞思維方式的特點,既有其很大的優勢,也為完整地掌握他而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由此,為我們解讀《道德經》造成了一些困惑。
首先,道是一種整體思維。只有站在足夠的高度上,才能從整體上觀察-學習-掌握-踐行之,很不適合我們現在被西方思維訓練出來的現代人。
同時,道也是一種系統思維。而道,又既是總體的大系統,又是具體的子系統,既是理論上的龐大構架,又有具體豐富的細節構造。
同樣,道又是一種全息思維。所謂全息就是任何一個局部都包含著整體的系統的全部的信息,具體到《道德經》的解讀上,可以這樣理解,任何一句話都包括著包含四大界位的全部信息甚至能量。
舉個例子說吧。善行無跡(第二十七章),它既包含客觀世界的物體的運動,沒有痕跡,不留下軌跡,也包含著諸如“大道無形,大德五行,大美無心”,甚至也包含著“做好事不留名”的意思。
它既是對對修行境界很高很高之后行動行為方式的描述,也是對實際修煉過程中“氣-氣-真氣-元氣-靈氣-炁”地運行,功用,精進過程的描述。
也就是說,這既是客觀世界的客觀規律,也是人類社會的行為法則,也是人類意念運動的規律,也是修煉時真元運動的法則。
所以“善行無跡”就變成了一條普遍的真理,凡是真正的終極的最高級的運動形式或運動方式,都是沒有痕跡的。而且,逆定理,反逆定理,都成立。
儒家思想體系毒害華虞幾千年,是所有的人都養成了一種天生的人文化思維模式,不管什么問題說來說去,都說到了社會人倫上。
社會人倫成為華虞文化的思維定式,既是永遠的起點,也是永遠的落點,所以,幾乎所有的人(大約94.96%)都把《道德經》讀成了社會人倫——為人處世,個人修養,修身養性至多是治國理政平天下。
所謂帝王書-帝王術;陽謀論-陰謀論;辯證法-詭辯術;甚至把奇兵說成是詭道,把戰術思想說成是坑蒙拐騙的欺詐之術……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道德經》的高度,如同菜刀,既可以把天材地寶加工成美味佳肴,也可以把找上門來的強盜豺狼砍的狗血噴頭。
一種理論,應用越多,越說明其高度,其高度被認可,廣泛被應用,具有深刻廣泛的指導作用。
有人說了,華虞人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的,我說No,人們說的實際上是儒家熏陶兩千年,被閹割之后的國人的思維方式。
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在孔子之后一千五百年,儒教統治岌岌可危,華虞系于一線生機的時候,朱程理學應運而生,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主張。但是要知道在這幾千年前老子的道文明思想就包含著類似的更合理的主張。
朱程理學:存天理。滅人欲。
老子道學:遵天道。鎮人欲。
孰早孰晚,不用我說;誰高誰淺,不言自明;孰優孰劣,不辯自明。
老子的老式&道式思維是:整體思維+系統思維+全息思維
孔子&儒家閹割熏陶的是:混沌思維+模糊思維+泛人倫思維。
我們講的是老式思維&道式思維,不是孔儒思維,被孔儒閹割了的傳統思維。這也是新道學的使命。
民族復興,從老子開始,以老子的思想,以老子的思維方式是必由之路,必然選擇,可千萬別沖走儒家之路。(后面寫得太像個大綱了,就這樣吧,詳見任務書吧)
這就是老子的道的道道;這也是我不遺余力宣傳推廣傳播老子道德經的原因所在。
首先得感謝所有的讀者同道,
參與者私信我注明識破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