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大賽總結報告-節能減排大賽模板
7月31日—8月3日,“建行杯”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總決賽落幕。我校在本次比賽中取得參賽以來歷史最好成績。喜獲13項獎項,其中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學校總評位列全國第9,并連續12屆獲優秀組織獎。
01高度重視,準備充分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是我校學生歷年來廣泛參與的科技競賽。校內選拔賽由校團委主辦,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承辦。校賽啟動以來,校團委和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均給予高度重視。能環學院先后組織籌備了節能減排動員大會、初賽評審以及決賽答辯等多項活動。校團委特別邀請國賽評委等專家對晉級決賽的隊伍開展暑期專項培訓。
自2022年12月校賽啟動以來,總計100余項作品參賽,涵蓋了61個本科專業的千余名學生。經過相關專家對作品研發背景、創新點等方面的集中指導,對作品進一步打磨以后,我校秉承“廣泛動員、公正評審、優中選優”的原則,向國賽組委會遞交了15項極具創新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最終,我校參賽作品不負眾望,成績喜人。
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特別鳴謝國賽評委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饒中浩教授、劉聯勝教授,以及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正處級輔導員王敏達教授、王坤教授、劉臣臻教授、夏國強副教授、劉新健副教授、徐妍老師、郭雨晴老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存存副教授對本次大賽晉級隊伍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
02創新創造,成績斐然
《以“鋰”還“鋰”——節能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回收系統》榮獲國家特等獎
該團隊在“新能源汽車的強勢發展前景與鋰電池使用壽命有限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研發了一種低能耗、排放少、高效率、成本低的回收系統,對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鋰電回收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太陽能與空氣源熱泵的農村分布式供能系統》榮獲國家一等獎
該團隊利用太陽能和農村豐富的生物質資源,構建了多能互補的分布式功能系統,利用供暖回水余熱以及相變材料相變過程中溫度恒定的特點為生物質發酵提供一個經濟高效的溫度區間,解決了生物質發酵技術在低溫條件下無法投入使用的問題,并通過集中解決生物質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以“碳”治碳——廉價高效的碳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制備及應用》榮獲國家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