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轉學理由10個字(申請轉學理由10個字個人原因)
近年來,“逃離”國際學校、“逃離”公立體系學校這樣類似的話題多次成為家長圈熱議話題,轉學似乎也成為了這背后議論的焦點。家長們為什么選擇“轉學”與“逃離”?(*注意:這里及本文內講述的轉學是指學生在校園身心發展健康,但家長主動要求轉學的情況)
01
轉學是為了更好的教育
還是更好去“卷”?
在前來進行咨詢的家長中,小灣發現不少家長咨詢的內容正是轉學,回看咨詢記錄,總結出了這些轉學的原因。
J媽追求高水平學術之旅
J媽的兒子原本是公立體系的“學霸”,但考慮到未來有意向出國留學,便希望給孩子轉國際學校。但咨詢過程中發現,這位媽媽一直追求高學術水平的學校,即便在給孩子定校后,還多次要求更換學術水平更高的學校。
Y媽“查漏補缺”系的轉學
Y媽在孩子面臨小升初的時候找到小灣,并將之前轉學的“曲折”經歷告訴我們:
孩子在小學4年級之前一直在某英式外籍子女學校就讀,但后來發現孩子的數學和中文水平較差,便轉學到了一家民辦國際化學校。在5年級即將升讀6年級的時候,認為學校管理與孩子不同頻,又轉學到了一家港澳子弟學校。
以上是兩個較為突出的案例,反映的也正是家長轉學的兩大原因:學術水平和學校管理。
無獨有偶,北京的“ 竹媽的國際學校家長圈”2021年也曾發起過一份調查,邀請了北京20所國際學校的200多個有轉學經歷或者是有轉學想法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超過60%的家長認為學術是轉學的主要原因,因為孩子在國際學校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成績堪憂而轉學,其次則是師資管理。
但有意思的是,在該調查中也有超過60%的家長表示,當初選擇國際教育體系的原因是希望逃出大量刷題、雞娃、靠補課拼成績的教育模式。
不可否認這其中存在學校方面的原因,比如老師的離開、規模擴張、家校溝通不到位等等的。但就家長單方面的原因來說,家長對孩子的學術水平期望也在不斷提高,不再僅僅只滿足于素質教育。
02
教育“卷”到盡頭是什么?
《愛、金錢和孩子》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我還是孩子時,常常逛到太陽落山,自己去決定找哪個朋友玩,沒有人會檢查我們的家庭作業。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卻為孩子報音樂課、體育課,可能還要報美術課,連跳繩也得報班?!?/p>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轉變?這本書中的作者提到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未來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的成功,二是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程度。
而教育的成功也莫過于上名校了。以這樣的角度看,家長對孩子學術水平及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背后可能是因為藤校、G5等這些世界頂級大學,對學術與綜合素質的要求也在提高。
普林斯頓大學
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哥倫比亞、MIT、耶魯等世界頂尖學校錄取學生的平均加權GPA就達到4.0/5以上。而同時對學生國際競賽、課外活動等也有較高要求。
圖片來源網絡
統計于學校官網及College The College Board數據
當完美的學術水平、背景簡歷看似成為“敲開”名校的“唯一”出路時,不禁讓人想起了近幾年有的家長、學生不惜破壞規則的“氪金”,出現種種學術不誠信的行為:
今年4月的美國生物奧林匹克競賽(BIO USACN)有確鑿證據表明中國賽區部分高分同學存在不誠實的行為、5月的AP和A Level考試中也存在“泄題”的現象……
甚至衍生出,聲稱/保分的SAT、托福等的機構,更加無法想象這樣的“亂象”的持續,將會毀掉多少中國學生的誠信。
但上名校=找到好工作=高收入,從來都是“偽命題”,更何況是在如今“學歷貶值”的時代。202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得主之一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曾研究教育選擇如何影響個人未來的收入。
結果表明,實際上除弱勢群體、缺乏教育氛圍的家庭以外,教育選擇對未來的影響只是相關關系。
影視劇《哈利波特與密室》劇照
不難想象,繼續“卷”學歷,學歷貶值會來得更快更厲害,而得益的只有站在學歷頂端的人。所以“卷”到最后,究竟是為了什么?
“‘卷’我還能看到希望,但‘躺平’卻會被‘被拋下’的恐懼包圍”
在這個時代,保持理性的教育,關注教育人的本身更為重要。
如果您在擇校方面有疑惑
歡迎來和小灣聊一聊呀~
參考信息:
竹媽的國際學校家長圈:逃離國際學校?聽聽200+國際學校家長聊聊轉學背后的原因
- THE END -
文字 | Tingwai
編輯 | Tingwai
審核 | 睿森
以上配圖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