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觀后感50字;火燒圓明園觀后感字作文400字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新浪微博、見字如面等
編輯:劉倩
本文系轉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
product@china.org.cn
它,被稱作“萬園之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見過它的人無不嘆為觀止;然而,160年前它卻被西方侵略者付之一炬,留給我們嘆息不完的遺憾、無法磨滅的傷痛。
1860年10月18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連續兩天,濃煙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仿佛一場持久的日食。”
如今,斷壁殘垣靜靜佇立,訴說著逝去的輝煌,見證著曾經的凌辱,更為后人敲響警鐘:銘記歷史,吾輩應自強!
“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圖:耳朵里的博物館
走進它,
像是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它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
被譽為“萬園之園”
▽
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它曾由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它的周圍。
根據圓明園老照片繪制的效果圖。
它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清王朝在150年的時間里,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處,才造就了這樣一座絕世奇觀。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珍品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節選自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畫中依稀舊夢存
圓明園四十景圖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年間,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等繪制的圓明園40幅分景圖。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這套珍貴的彩繪圖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現存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正大光明。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九洲清晏,這里是皇帝的寢宮與后宮嬪妃的居所。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方壺勝境,這是圓明園內最壯麗的建筑群。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上下天光,名取自《岳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寫“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岳陽樓而建。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杏花春館,仿鄉村景色而建。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坦坦蕩蕩,仿杭州“花港觀魚”景,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
它
卻逃不過一場大浩劫
絕世奇景終被付之一炬
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處無法磨滅的傷疤
▽
1856年10月,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第二次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直撲圓明園。第二天開始,他們瘋狂地和破壞圓明園。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得滿目瘡痍。
油畫《圓明園劫難》/孫韜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于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并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表即達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鐘。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
我們燒毀了被叫作圓明園的皇帝夏宮。
您聽好了,三千五百人,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點火的工作。您現在對著火面積之廣,該有了一個具體的概念了吧?
成百上千座建筑被燒成了灰燼。
我收集了幾件圓明園的漂亮玩意兒。我想,家里的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份禮物。
我還有一件華貴的戰利品:皇帝的御璽!關于這些東西,等我回家之后,會有更多驚喜告訴你們。
——節選英軍中尉喬治·奧爾古德致母親的信
《我們燒毀了叫作圓明園的皇帝夏宮》
1860年,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拍攝的圓明園西洋廢墟。
1860年10月11日,英軍再次洗劫了圓明園。1860年10月18日,英軍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云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杰作被付之一炬。其實,火燒圓明園,只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被火燒的還不僅是圓明園,而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當圓明園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簽訂了《北京條約》。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
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編者注:英軍侵華頭目)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節選自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歲月流逝,它成為凝固的歷史。
殘垣無語,幾番夢回。
▽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圓明園遺址進行了保護和整修。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多年來,很多國內學者和民間人士都想復原“圓明園”,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我們得以重新窺見圓明園曾經的絕世美景。
圓明園內最為瑰麗奇幻的景觀——方壺勝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西洋樓景區,圓明園建成最早,也是色彩最為豐富的建筑。
文源閣內有極為豐富的藏書。
圓明園內的“卍”字型建筑——萬方安和。
《廢墟的召喚》
作者/宗璞(有刪減)
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
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
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為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沒有為這斗爭過么?便在這大龜旁,我們幾個人曾怎樣熱烈地爭辯呵。那時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滿懷熱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們呢?我們的經歷自不必提起了。我卻愿無愧于這小得多的概念。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于天地之間么?
“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事隔30余年,我又在和年輕人辯論了, “留下來吧!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呵。”
“匹夫有責,但是怎樣盡每一個我的責任?怎樣使環境允許每一個我盡責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間。我忽然理直氣壯起來:“那怎樣,不就是內容么?”“我也許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年輕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間。
我們仍望著落照。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那不濃不淡處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蘿,這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
仿佛聽得說要修復圓明橋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橋,也可以的。
為了什么呢!為了憑吊這一段凝固的歷史,為了記住廢墟的召喚。
征稿
征集原創首發類稿件。
內容:激人奮進的勵志故事,真摯動人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數800-2000字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發送,并在郵件標題注明授權首發。請附上你的聯系方式以便發放稿費。
投稿郵箱:3178310465@qq.com
若10個工作日沒有得到回復,請視為退稿,作者可自行處理。
征“夜讀”主播
工作職責:為公眾號粉絲朗讀每日“夜讀”文章。會基礎音頻剪輯。
簡歷投遞郵箱:3178310465@qq.com
郵件注明“主播”字樣:
請將過去的語音作品與簡歷一同發送。
若10個工作日沒有得到回復,請視為退稿,作者可自行處理。
更·多·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