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五個階段—職業生涯五階段理論誰提出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新生兒滿周歲的時候,就有“抓周”的習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里有這樣記載:
“江南風俗,兒生一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筆墨,女則用刀尺針縷,并加以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以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為試兒...”。
這說明,古人在周歲時,已經開始考慮孩子的職業問題了。
現代職業生涯理論的集大成者是美國的舒伯。他指出:職業生涯是指人的一生的職業歷程,即一個人一生中的職業、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
舒伯的職業生涯理論把人的職業發展劃分為5個大的階段。
1、 成長階段。從0~14歲。
經歷對職業從好奇、幻想到興趣,到有意識培養職業能力的逐步成長過程。
他將這一階段,具體分為3個成長期:
幻想期(10歲之前):兒童從外界感知到許多職業,對于自己覺得好玩和喜愛的職業充滿幻想和進行模仿。
興趣期(11-12 歲): 以興趣為中心,理解、評價職業,開始作職業選擇。
能力期(13-14歲): 開始考慮自身條件與喜愛的職業相符合與否,有意識的進行能力培養。
2、 探索階段。由15-24歲。
擇業、初就業。也可分為3個時期。
試驗期(15-17歲):綜合認識和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開始進行擇業嘗試。
過渡期(18-21歲):選擇接受專門的專業和職業培訓或者查看勞動力市場。
嘗試期(22-24歲):選定工作領域,開始從事某種職業。
3、 建立階段。從25-44歲為建立穩定職業階段。
經過兩個時期。
嘗試期(25-30歲):對最初就業的職業不滿意,再選擇、變換職業工作。變換次數各人不等。也可能滿意初選職業而無變換。
穩定期(31-44歲):最終職業確定,開始致力于穩定工作。
4、維持階段。在45-64歲這一長時間內,勞動者一般達到常言所說的功成名就的情景,已不再考慮變換職業工作,只力求維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
5、衰退階段 (65歲以上)
由于生理及心理機能日益衰退,個人職業角色的分量逐漸減少,開始考慮退休并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們注意到,在15-24歲的探索階段,生涯規劃的主要任務是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的社會價值,了解就業機會,接受專門的專業和職業培訓。